-
公开(公告)号:CN111508620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010362383.2
申请日:2020-04-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卢川 , 何航行 , 杨洪 , 张勇 , 夏榜样 , 邓坚 , 冉旭 , 杨洪润 , 刘松亚 , 鲁剑超 , 刘余 , 李鹏飞 , 张吉斌 , 顾益宇 , 刘卢果 , 黄世恩 , 倪东洋 , 付冉 , 高希龙
IPC: G21C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应堆机动性自调节方法,该方法用于反应堆堆芯的功率调节,该方法的实施基于具有负反馈特性的反应堆堆芯,该方法用于实现二回路负荷与一回路功率的动态响应:二回路负荷改变通过调节蒸汽发生器的功率实现,利用蒸汽发生器功率变化引起的一回路冷却剂温度变化、反应堆具有的负的温度系数,使得堆芯功率上升或下降。采用该方法实现核反应堆功率调节,不仅可降低核反应堆对控制棒系统的依赖性或避免采用控制棒系统,减少或避免如因为控制棒驱动机构故障导致的核反应堆事故,同时可有效展平堆芯功率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15130323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873680.2
申请日:2022-07-2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06F17/18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棒束通道的相间阻力分析方法及装置,包括:根据棒束通道,对棒束通道的流型进行判断,获取流型判断结果;根据流型判断结果,针对不同流型采用不同的相间阻力模型进行相间阻力的计算;流型判断结果包括泡状流、帽状流和环状流。本发明基于曳力模型开发,重点在曳力系数和相界面浓度上考虑了棒束通道内强烈搅浑特性的影响,根据棒束通道结构形式,仅对不同流型下的界面浓度和曳力系数进行修正,确保了不同结构通道内相间阻力模型的一致性;同时通过在曳力系数和相界面浓度上考虑了棒束通道内强烈搅浑特性的影响,使核反应堆堆芯燃料组件中棒束通道的相间阻力计算分析更加精准。
-
公开(公告)号:CN111508625B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010356288.1
申请日:2020-04-2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系统接管和电热元件上部集中布置的稳压器结构及其应用,该结构包括筒体、电热元件和接管组件;其中,所述电热元件和接管组件均布置在筒体上部。本发明将系统接管和电热元件集中布置在稳压器结构上部,整体优化了稳压器中下部结构,简化了稳压器底部的布置需求和难度,实现空间整合,优化整个核动力系统布置,进而优化了整个系统性能。本发明适用范围广,还能够用于其他领域的高温高压系统中。
-
公开(公告)号:CN111128409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1911406819.7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32 , G21C15/18 , G21C15/25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一种核反应堆领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热声电的热管反应堆系统,该热管反应堆系统包括形成一体化模块化装置的热管反应堆电源主系统、热声发电机冷却系统、通风空调系统、密封仓底部疏水收集系统、氦气维持系统、应急安全水冷系统、余热排出系统、密封仓。本发明的热管反应堆系统采用固体堆芯设计,热管导热,无系统回路和大功率机械转动设备,具有长寿期甚至全寿期无换料、高固有安全性、低噪音、高功率体积重量比、系统设备简单可靠、热电转换效率高、对冷源需求较小、可以模块化配置等技术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366013B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011245780.8
申请日:2020-11-1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王金雨 , 彭诗念 , 柴晓明 , 张卓华 , 张宏亮 , 余红星 , 杨洪润 , 何晓强 , 曾畅 , 苏东川 , 李松蔚 , 李文杰 , 李权 , 向玉新 , 徐涛忠 , 巨海涛 , 倪东洋 , 娄磊 , 谭怡 , 景福庭 , 田超 , 于颖锐 , 王小彬 , 李磊 , 何正熙 , 李垣明 , 邓坚 , 李兰 , 熊夫睿
IPC: G21C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热管反应堆的带核试验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包括:按照热管堆设计比例通过热管将试验用堆芯与热电转换装置或冷却装置连接,形成热管堆带核试验装置;将热管堆带核试验装置与现有研究堆或中子源耦合连接,无需建设试验堆即可直接进行带核集成试验。本发明采用热管堆局部次临界模块,结合现有研究堆或其他中子源,不建设实验堆即可直接进行带核集成试验,对设计进行快速验证迭代,可有效降低试验成本,提高研发速度和设计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152384A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1518595.6
申请日:2021-12-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朱加良 , 何正熙 , 何鹏 , 杨洪润 , 青先国 , 徐思捷 , 向美琼 , 杨洪 , 卢川 , 刘松亚 , 吴茜 , 朱毖微 , 徐涛 , 陈静 , 吕鑫 , 李红霞 , 王雪梅 , 秦越 , 邓志光 , 李鹏飞
IPC: G01L1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纤珐珀的核动力装置环境压力测量传感器,包括膜盒,膜盒被感压膜片分隔而成感压腔和真空腔;真空腔内沿轴线方向固定设置有具有FP1和FP2的光纤,FP1设置在第一真空腔内,FP2设置在第二真空腔内,且位于第一真空腔内的光纤处于张紧状态,位于第二真空腔内的光纤处于松弛状态;第一真空腔和第二真空腔由设置于真空腔内的光纤固定板分割而成,且光纤固定板的端面与感压膜片的端面连接;感压腔内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通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光纤珐珀的核动力装置环境压力测量传感器,不惧电磁干扰且辐照耐受力强,可以直接放置于核动力装置的反应堆隔间中进行环境压力的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076579B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1911407692.0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柴晓明 , 马誉高 , 余红星 , 杨洪润 , 何晓强 , 邓坚 , 苏东川 , 张卓华 , 丁书华 , 冉旭 , 邱志方 , 刘余 , 李松蔚 , 王金雨 , 曾畅 , 张宏亮 , 李文杰
IPC: F28D15/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工程传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电磁泵辅助驱动的碱金属热管及其传热方法,包括:电源、电磁泵和热管202,所述电磁泵环套在热管202的外表面,电源连接电磁泵;所述热管202还包括:热管包壳4、热管吸液芯5、热管中心气腔6和保温层7;所述热管包壳4内部为热管中心气腔6;热管中心气腔6外壁设置有热管吸液芯5;热管包壳4的外部中部设置有保温层7;所述电磁泵还包括:电磁泵沟槽、初级铁芯201、内层铁芯203和绕组204;所述电磁泵沟槽的外壁设置有初级铁芯201和绕组204;所述电磁泵沟槽的内部中心固定有内层铁芯203。
-
公开(公告)号:CN112906271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196414.6
申请日:2021-02-2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3 , G06F17/11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应堆瞬态物理热工全耦合精细数值模拟方法及系统,本发明的方法包括:步骤S1,建立反应堆瞬态物理热工耦合的非线性方程组;步骤S2,采用JFNK方法求解该非线性方程组,得到全堆芯燃料栅元级的瞬态的中子通量、缓发中子先驱核浓度、功率、冷却剂温度和燃料温度。本发明采用细网差方法离散中子物理扩散方程、采用单通道模型模拟冷却剂流动传热方程、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圆柱导热方程,建立模拟反应堆物理、热工专业的非线性方程组,采用JFNK方法求解该非线性方程组,得到全堆芯燃料栅元级的三维瞬态物理、热工参数,提高反应堆物理热工耦合计算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962412B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810842972.3
申请日:2018-07-2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堆内构件整体式导向筒的成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激光熔化增材制造的导向筒以及镀铬层的原材料;2)根据导向筒的尺寸进行增材制造程序编写;3)对增材用基板进行表面处理;4)以激光为热源,通过送粉熔融方法将增材原料逐层熔融堆积在基板上,以实现整体式导向筒以及导向槽壁上的镀铬层的成型;5)对成型的导向筒进行固溶热处理;6)对导向筒进行尺寸稳定化处理;7)对导向筒进行液体渗透检验;8)对导向筒进行超声波检验。本发明基于激光熔化增材制造技术,取消了导向筒的所有加工工艺和表面处理工艺,提高了成形质量和表面处理质量,导向槽的数量和尺寸可以进行调整变化,制造周期大幅度缩短。
-
公开(公告)号:CN112366013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245780.8
申请日:2020-11-1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王金雨 , 彭诗念 , 柴晓明 , 张卓华 , 张宏亮 , 余红星 , 杨洪润 , 何晓强 , 曾畅 , 苏东川 , 李松蔚 , 李文杰 , 李权 , 向玉新 , 徐涛忠 , 巨海涛 , 倪东洋 , 娄磊 , 谭怡 , 景福庭 , 田超 , 于颖锐 , 王小彬 , 李磊 , 何正熙 , 李垣明 , 邓坚 , 李兰 , 熊夫睿
IPC: G21C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热管反应堆的带核试验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包括:按照热管堆设计比例通过热管将试验用堆芯与热电转换装置或冷却装置连接,形成热管堆带核试验装置;将热管堆带核试验装置与现有研究堆或中子源耦合连接,无需建设试验堆即可直接进行带核集成试验。本发明采用热管堆局部次临界模块,结合现有研究堆或其他中子源,不建设实验堆即可直接进行带核集成试验,对设计进行快速验证迭代,可有效降低试验成本,提高研发速度和设计准确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