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管式热交换器
    5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936629B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申请号:CN201010221451.X

    申请日:2010-06-30

    Abstract: 一种双重管式热交换器,其具备外管(2)和在外管(2)内隔着间隔而配置的内管(3),外管(2)与内管(3)之间的间隙和内管(3)内分别成为制冷剂流路(4、5)。使内管(3)的两端部突出到比外管(2)的两端部靠外侧。在外管(2)的靠两端的部分形成扩管部。在外管(2)的比两扩管部靠长度方向的外侧部分形成缩管部,将缩管部钎焊于内管(3)。在外管(2)的内周面,沿周向隔着间隔一体地设置向径向内方突出并且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多条凸条(15)。将外管(2)的扩管部和缩管部的内周面的凸条压溃,用焊料填埋外管(2)的缩管部的没有形成凸条的部分的内周面与内管(3)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根据该双重管式热交换器(1),即使在具有折曲部的情况下,也可防止内外两管(3、2)之间的制冷剂流路(4)的压溃,并且制造作业变得简单。

    热交换器
    5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256759A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310059402.4

    申请日:2013-02-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冷凝器(1)具有:长度不同的多个种类的热交换管(2A、2B);和波纹状散热片(6A、6B、6C、6D),其配置在相邻的热交换管彼此之间,且由沿通风方向延伸的波顶部、沿通风方向延伸的波底部、以及将波顶部和波底部连结的连结部构成。冷凝器(1)具有通过使具有相同长度的同一种类的热交换管(2A、2B)沿上下连续排列而形成的两个管组,两个管组的热交换管(2A、2B)的长度不同。由长度不同的热交换管(2A、2B)构成的管组以沿上下邻接的方式设置。配置在相邻的热交换管(2A、2B)彼此之间的所有波纹状散热片(6A、6B、6C、6D)的波顶部的数量为,标准数的±2范围内的数。

    蒸发器
    5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713604B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0910175685.2

    申请日:2009-09-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39/022 F28D1/05391 F28F9/02 F28F9/025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发器(1),具有制冷剂入口集流部(7)和制冷剂出口集流部(8)以及连通两集流部的制冷剂循环路径。由第1板(23)、第2板(24)和中间板(25)构成的制冷剂进出部件(5)跨接于制冷剂入口集流部和制冷剂出口集流部。在制冷剂进出部件设置一端与制冷剂入口集流部的制冷剂入口(9)连通且另一端在制冷剂进出部件的后侧缘开口的流入路(26)、和一端与制冷剂出口集流部的制冷剂出口(11)连通且另一端在制冷剂进出部件的后侧缘开口的流出路(27)。在第1和第2板分别形成流入路用外方鼓出部(31、33、34)和流出路用外方鼓出部(32、35)。在中间板以使流入路和流出路交叉的方式形成切口(36、39)和贯通孔(37)。采用该蒸发器可将膨胀阀设置在附近。

    热交换器
    5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090597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210441153.0

    申请日:2012-11-01

    Inventor: 渡边纯孝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热交换器。在蒸发器(1)的集液箱(2、3)的箱主体(21)中的第一部件(13)的前后两侧壁(26)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设有向上下方向外侧突出的突出片(63)。将设置在第三部件(25)中的前后两侧壁(42)的突出缘上的外方突出壁(43)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切缺。在第三部件(25)的前后两侧壁(42)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设置与第一部件(23)的突出片(63)的内侧重叠并被钎焊在突出片(63)上的突出片(64)。端部件(22)的卡合爪(67)包括沿着第一部件(23)的突出片(63)的外表面而钎焊在突出片(63)上的第一部分(68)、和与第一部分(68)的前端相连设置并以与突出片(63)卡合的方式向前后方向内侧弯曲且前端部比突出片(63)的前后方向外表面位于前后方向内侧的第二部分(69)。

    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5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216973B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610346492.9

    申请日:2016-05-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实现了热交换管的薄壁化的基础上确保所要求的耐蚀性的热交换器。冷凝器的热交换管的管壁(30)由芯材层(31)、覆盖芯材层(31)的外表面的第一钎料层(32)、和覆盖芯材层(31)的内表面的第二钎料层(33)形成。在芯材层(31)的外表面表层部形成有Zn扩散层(34)。Zn扩散层(34)的最深部分位于距热交换管的管壁(30)的最外表面为70~100μm的深度位置。热交换管的管壁(30)的最外表面的Zn浓度为0.55质量%以上,在Zn扩散层(34)中存在具有比芯材层(31)与第一钎料层(32)的边界部分(35)的自然电位高41mV以上的自然电位的高电位部分。

    冷凝器
    5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542642B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310300249.X

    申请日:2013-07-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凝器(1)。在冷凝器(1)的第一集液箱(4)上设置冷凝部出口集液部(11)。使第二集液箱(5)的下端与第一集液箱(4)的下端相比位于下方,使其上端与第一集液箱(4)的下端相比位于上方。在第一集液箱(4)中的与第一集液箱(4)的下端相比位于下方的部分上设置过冷却部入口集液部(12)。第二集液箱(5)兼作为蓄液部(2)。使第一集液箱(4)的冷凝部出口集液部(11)内和第二集液箱(5)内的与第一集液箱(4)的下端相比位于上方的部分经由连通部(21)连通。在第二集液箱(5)内设置使从连通部(21)通过而流入至蓄液部(2)内的液相主体制冷剂的流速降低的流速降低部件(27)。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5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826759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784658.4

    申请日:2013-12-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汽车空调中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该车辆在停车时使作为压缩机驱动源的发动机暂时停止,在配置于该蒸发器的所有间隙的一部分的多个间隙中的蓄冷材料容器(15)内配置有内翅片(24)。内翅片(24)为偏置状,通过使波状带板(25)沿上下方向排列多个且相互一体地连结而形成,该波状带板由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波峰部(25a)、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波谷部(25b)、以及连结波峰部(25a)与波谷部(25b)的连结部(25c)所构成。在内翅片(24)的沿上下方向相邻的两个波状带板(25)的波峰部(25a)彼此以及波谷部(25b)彼此,沿前后方向错开。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6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816826A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710815873.1

    申请日:2017-09-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能够在抑制了通常制冷时的冷却性能降低的基础上延长冷能释放时间。具有热交换芯部(4),其具有材质相同的多个制冷剂流通管(12、13)、蓄冷材料容器(16)和外散热片(17),且在相邻的制冷剂流通管彼此之间形成有间隙(15A、15B)。在第1间隙(15A)中配置有蓄冷材料容器,在第2间隙(15B)中配置有外散热片。在所有制冷剂流通管中,包含左右两侧壁(12a)与外散热片接触的第1制冷剂流通管(12)、和一个侧壁(13a)与蓄冷材料容器接触并且另一个侧壁(13b)与外散热片接触的第2制冷剂流通管(13)。第2制冷剂流通管的与蓄冷材料容器接触的侧壁的壁厚比第1制冷剂流通管的左右两侧壁的壁厚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