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481657B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080040198.6
申请日:2010-09-0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H1/341 , B23K10/02 , H05H2001/3457
Abstract: 等离子弧焊接中所使用的等离子焊炬(1)包括:棒状的电极(10);包围该电极(10)而设置且喷出等离子气体的圆筒形状的第1喷嘴(11);以及包围该第1喷嘴(11)而设置且喷出保护气体的圆筒形状的第2喷嘴(12)。第2喷嘴(12)的第2喷出口(121)向着在相对于电极(10)的轴方向而大致平行的方向或者离开电极(10)的方向,在第1喷嘴(11)的外周面或者第2喷嘴(12)的内周面上,形成相对于电极(10)的轴方向而倾斜的多个沟部。
-
公开(公告)号:CN101652219B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0880010813.1
申请日:2008-03-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23K11/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11/11 , B23K11/115
Abstract: 一种焊接设备,所述焊接设备包括:第一电极头(3);与第一电极头相对的第二电极头(4);和导电部分(2),所述导电部分可以被放入第二电极头与工件(W)之间,以便确保第二电极头与工件之间的导电。导电部分包括导电部件(10)和具有导电性的一对邻接部件(8,9),当所述导电部件放入第二电极头与工件之间时,所述导电部件的一侧通过空隙(S)与工件相对,第二电极头在所述导电部件的另一侧邻接所述导电部件,所述一对邻接部件以朝向工件延伸的方式与导电部件一体地设置,所述一对邻接部件的末端邻接工件,其中导电部件和第二电极头的邻接位置被定位于所述一对邻接部件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01760663A
公开(公告)日:2010-06-30
申请号:CN200910262569.4
申请日:2003-07-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1/0206 , B21C23/001 , B22F2003/208 , B22F2998/00 , B22F2998/10 , C22C9/00 , C22C32/0036 , C22C32/0073 , C22F1/08 , B22F3/17 , B22F3/18 , B22F5/12 , B22F1/0003 , B22F3/23 , B22F3/20
Abstract: 使元素如Cr在高温下在基底材料金属(Cu)中形成固溶体,通过进行骤冷获得处于超饱和状态的材料。此后,向此材料施加应变,在低温下,在施加此应变的同时或之后对此材料进行时效处理。因此,能够获得具有作为电焊条材料所需性能的铜合金,例如不小于30HRB的硬度、不小于85 IACS%的电导率和不小于350W/(m·K)的热导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596642A
公开(公告)日:2009-12-09
申请号:CN200910142680.X
申请日:2009-06-0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23K1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11/115 , B23K11/16 , B23K2103/04 , B23K2103/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阻焊接方法和焊接结构。通过以下步骤电阻焊接两个或更多个重叠板(12,14)和薄板(16):在两个或更多个重叠板(12,14)上放置薄板(16),所述薄板的厚度小于两个或更多个重叠板(12,14)中的每一个的厚度;将焊接辅助构件(18)放置在薄板(16)上;使一对电极(22,28)中的一个电极(22)邻接在焊接辅助构件(18)上,而使电极(22,28)中的另一个电极(28)邻接在两个或更多个重叠板(12,14)中的最下面的板(12)的底面(26)上;以及通过所述一对电极(22,28)将两个或更多个重叠板(12,14)和薄板(16)互相电阻焊接到一起。
-
公开(公告)号:CN107074294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580053245.3
申请日:2015-09-3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7/023 , B23K1/0008 , B23K1/0056 , B23K2101/006 , B62D25/0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顶盖结构及该车辆用顶盖结构的制造方法,该车辆用顶盖结构能够抑制对顶板与侧外板进行接合的钎料的缘部产生起伏。本发明的车辆用顶盖结构的特征在于,具备:接近对置部(11),其在顶板(10)上位于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部,并与侧外板(21)抵接或接近;负曲面部(12),其在顶板(10)上位于比接近对置部(11)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具有向下方凹陷的凹面(121);以及安装面(215),其在侧外板(21)上朝向车辆下方形成在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并与接近对置部(11)抵接或接近,接合顶板(10)与侧外板(21)的凝固后的钎料(40)的顶板(10)侧的缘部(42)位于负曲面部(12)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596642B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0910142680.X
申请日:2009-06-0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23K1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11/115 , B23K11/16 , B23K2103/04 , B23K2103/18
Abstract: 通过以下步骤电阻焊接两个或更多个重叠板(12,14)和薄板(16):在两个或更多个重叠板(12,14)上放置薄板(16),所述薄板的厚度小于两个或更多个重叠板(12,14)中的每一个的厚度;将焊接辅助构件(18)放置在薄板(16)上;使一对电极(22,28)中的一个电极(22)邻接在焊接辅助构件(18)上,而使电极(22,28)中的另一个电极(28)邻接在两个或更多个重叠板(12,14)中的最下面的板(12)的底面(26)上;以及通过所述一对电极(22,28)将两个或更多个重叠板(12,14)和薄板(16)互相电阻焊接到一起。
-
公开(公告)号:CN101652219A
公开(公告)日:2010-02-17
申请号:CN200880010813.1
申请日:2008-03-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23K11/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11/11 , B23K11/115
Abstract: 一种焊接设备,所述焊接设备包括:第一电极头(3);与第一电极头相对的第二电极头(4);和导电部分(2),所述导电部分可以被放入第二电极头与工件(W)之间,以便确保第二电极头与工件之间的导电。导电部分包括导电部件(10)和具有导电性的一对邻接部件(8,9),当所述导电部件放入第二电极头与工件之间时,所述导电部件的一侧通过空隙(S)与工件相对,第二电极头在所述导电部件的另一侧邻接所述导电部件,所述一对邻接部件以朝向工件延伸的方式与导电部件一体地设置,所述一对邻接部件的末端邻接工件,其中导电部件和第二电极头的邻接位置被定位于所述一对邻接部件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02933344B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180027293.7
申请日:2011-06-0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9/08 , B23K10/02 , B23K37/0408 , B23K37/0443 , B23K37/0461 , B23K2101/18 , H05H1/40 , H05H2001/3494
Abstract: 通过仅使电弧的前端侧向行进方向前方弯曲,能够在降低喷嘴前端部的损耗的同时确保对工件的必要的热输入量,从而提高焊接速度。此外,提供既能够避免成本的增加和装置的大型化又能够调整焊接部的磁场强度的技术。在工件W的内部生成相对于等离子焊枪10所行进的接合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磁场B,通过由在等离子焊枪10与工件W之间流过的电流I和磁场B引起的洛伦兹力F,使电弧A的前端侧向等离子焊枪10的行进方向前方弯曲并进行焊接。在该情况下,优选在将工件W固定在非磁性体的压板34及基座32上的状态下实施电弧焊接。此外,通过改变等离子焊枪10与工件W的对接部的相对位置来调整焊接部的磁场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1203309B
公开(公告)日:2011-10-05
申请号:CN200680022426.0
申请日:2006-06-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3/281 , B01J35/04 , F01N2330/04 , F01N2340/00 , Y10T428/1234 , Y10T428/24149
Abstract: 一种金属蜂窝状催化剂载体。在该金属蜂窝状催化剂载体(11)中,金属薄带板(23)沿纵向方向(沿箭头a2的方向)的一侧(33)上形成波形部分(24)。将多个这些带板(23)按照将另一带板(23)的另一侧(34)上的平整部分(35)放置在所述一侧上的波形部分(24)上的方式交替地相互叠加,并从其纵向中央部分(25)开始卷绕带板,从而形成蜂窝状截面的卷形蜂窝体(12),且将卷形蜂窝体装配在中空筒形件(13)中。装配到中空筒形件中的卷形蜂窝体(12)的中央筒形部分(17)的直径设定为D,卷形蜂窝体的中央平整部分(25)的纵向长度Lm设定为至少4.14D且由相等的设在相对于带板的中心线的一侧上的第一长度以及在相对于中心线的另一侧上的第二长度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01203309A
公开(公告)日:2008-06-18
申请号:CN200680022426.0
申请日:2006-06-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3/281 , B01J35/04 , F01N2330/04 , F01N2340/00 , Y10T428/1234 , Y10T428/2414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蜂窝状催化剂载体。在该金属蜂窝状催化剂载体(11)中,金属薄带板(23)沿纵向方向(沿箭头a2的方向)的一侧(33)上形成波形部分(24)。将多个这些带板(23)...按照将另一带板(23)的另一侧(34)上的平整部分(35)放置在所述一侧上的波形部分(24)上的方式交替地相互叠加,并且从其纵向中央部分(25)开始卷绕带板(23),从而形成蜂窝状截面的卷形蜂窝体(12),并且将卷形蜂窝体装配在中空筒形件(13)中。其中,装配到中空筒形件(13)中的卷形蜂窝体(12)的中央筒形部分(17)的直径设定为D,卷形蜂窝体的中央平整部分(25)的纵向长度Lm设定为至少4.14D。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