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815207B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210154767.0
申请日:2012-05-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K17/16 , B60K15/06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7/20 , B60G2204/19 , B60K17/16 , B60K2015/03375 , B62D21/11 , B62D25/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车辆碰撞时通过阻止壳体从后副车架脱离而能够防止燃料箱的损伤的差速装置及具备该差速装置的车辆。车辆(10)具备在车宽方向上与传动轴部(22)相邻配设的燃料箱(30)、与传动轴部(22)的后端连结的差速装置(24)。差速装置(24)具备:与传动轴部(22)的后端连结的差速齿轮(44);位于燃料箱(30)的车辆后方且收容差速齿轮(44)的壳体(46);固定在后副车架(32)上的托架构件(69);将壳体(46)与第一托架(70)紧固的多个螺栓(72);与螺栓(72)不同体地设置而将壳体(46)与第一托架(70)连结的支架构件(78)。
-
公开(公告)号:CN102815207A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申请号:CN201210154767.0
申请日:2012-05-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K17/16 , B60K15/06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7/20 , B60G2204/19 , B60K17/16 , B60K2015/03375 , B62D21/11 , B62D25/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车辆碰撞时通过阻止壳体从后副车架脱离而能够防止燃料箱的损伤的差速装置及具备该差速装置的车辆。车辆(10)具备在车宽方向上与传动轴部(22)相邻配设的燃料箱(30)、与传动轴部(22)的后端连结的差速装置(24)。差速装置(24)具备:与传动轴部(22)的后端连结的差速齿轮(44);位于燃料箱(30)的车辆后方且收容差速齿轮(44)的壳体(46);固定在后副车架(32)上的托架构件(69);将壳体(46)与第一托架(70)紧固的多个螺栓(72);与螺栓(72)不同体地设置而将壳体(46)与第一托架(70)连结的支架构件(78)。
-
公开(公告)号:CN112009224B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010342418.6
申请日:2020-04-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西田诚人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实施方式的车辆具备:驱动装置,其包括:旋转电机;壳体,能够收纳旋转电机;以及PCU,配置于与在车辆发生了碰撞时被输入载荷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并且配置于壳体的前方,能够向旋转电机供给电力;支承部,其设置于驱动装置,能够与车身框架接触;以及冲击缓和部,其设置于支承部,在车辆发生了碰撞时缓和冲击。
-
公开(公告)号:CN112020618B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1980027814.5
申请日:2019-04-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H57/04
Abstract: 在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中,在末级从动齿轮(29)与末级驱动齿轮(28)啮合的啮合部(38)的前方的侧壁(17a)设置有油收集凹部(50),所述油收集凹部(50)收集从齿轮箱(16、17)的底部由末级从动齿轮(29)扬起的油并供给到轴承(32),因此,即使由末级从动齿轮(29)扬起的油被所述啮合部(38)阻止而难以到达轴承(32),通过利用油收集凹部(50)来高效地收集通过了所述啮合部(38)的油并供给到轴承(32),也可以有效地对支承差速器(13)的轴承(32)进行润滑。
-
公开(公告)号:CN110022019A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811596378.7
申请日:2018-12-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由于线圈段的位置偏移导致的定子的性能降低的旋转电机的定子。旋转电机的定子(10)具备:定子铁心(11),其形成有多个插槽(12),并在内周面设置有各插槽的开口部(12a);以及线圈(15),其包括从多个插槽(12)各自的开口部(12a)插入的多个线圈段。在各插槽(12)中,至少第一线圈段(20)和第二线圈段(30)配置成在径向上重合,在第一线圈段(20)及第二线圈段(30)中,在重合面(21a、31a)设置有限制向轴向的相对移动的卡合部(40)。
-
公开(公告)号:CN105793081B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480064764.5
申请日:2014-12-0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西田诚人
IPC: B60K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3),将第一电动机及第二电动机(2A、2B)经由托架(81A、81B)及支承部(82A、82B)而支承于车辆(3)的副车架(13),其中,第一电动机及第二电动机(2A、2B)的向托架(81A、81B)及支承部(82A、82B)固定的后方固定部(92A、92B)及前方固定部(91A、91B)中,位于靠近后侧的位置的后方固定部(92A、92B)形成在与位于靠近前侧的位置的前方固定部(91A、91B)相比在铅垂方向上高的位置。在第一电动机及第二电动机(2A、2B)上,在侧视下,在比通过前方固定部(91A、91B)的中心和后方固定部(92A、92B)的中心的假想直线(y)靠下方的位置形成有将供给电力的导电线缆(103A、103B)固定的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101A、101B)。
-
公开(公告)号:CN118700817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210726.1
申请日:2024-02-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来自车辆的前方的碰撞时能够有效地保护冷却水配管免受碰撞载荷的影响、防止破损的冷却水配管的配置结构。一种车辆中的冷却水配管的配置结构(1),所述车辆具备:电机(11),以输出轴(11a)朝向车辆的左右方向的方式配置;逆变器(12),配置于电机(11)的大致正上方或大致正下方;以及冷却水配管(13),供用于对电机(11)以及/或者逆变器(12)进行冷却的冷却水流动,其特征在于,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电机(11)的最前面的位置与逆变器(12)的最前面的位置配置为大致对齐,在电机(11)与逆变器(12)的上下方向的间隙的空间(S)配置有冷却水配管(13)。
-
公开(公告)号:CN110022019B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1811596378.7
申请日:2018-12-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由于线圈段的位置偏移导致的定子的性能降低的旋转电机的定子。旋转电机的定子(10)具备:定子铁心(11),其形成有多个插槽(12),并在内周面设置有各插槽的开口部(12a);以及线圈(15),其包括从多个插槽(12)各自的开口部(12a)插入的多个线圈段。在各插槽(12)中,至少第一线圈段(20)和第二线圈段(30)配置成在径向上重合,在第一线圈段(20)及第二线圈段(30)中,在重合面(21a、31a)设置有限制向轴向的相对移动的卡合部(40)。
-
公开(公告)号:CN105793081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480064764.5
申请日:2014-12-0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西田诚人
IPC: B60K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3),将第一电动机及第二电动机(2A、2B)经由托架(81A、81B)及支承部(82A、82B)而支承于车辆(3)的副车架(13),其中,第一电动机及第二电动机(2A、2B)的向托架(81A、81B)及支承部(82A、82B)固定的后方固定部(92A、92B)及前方固定部(91A、91B)中,位于靠近后侧的位置的后方固定部(92A、92B)形成在与位于靠近前侧的位置的前方固定部(91A、91B)相比在铅垂方向上高的位置。在第一电动机及第二电动机(2A、2B)上,在侧视下,在比通过前方固定部(91A、91B)的中心和后方固定部(92A、92B)的中心的假想直线(y)靠下方的位置形成有将供给电力的导电线缆(103A、103B)固定的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101A、101B)。
-
公开(公告)号:CN111591132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010091945.4
申请日:2020-02-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驱动单元(100),具有:外壳(101),其沿结合面(CS1)相互结合,在内部形成密闭空间(SP1);驱动部(5),其收纳在密闭空间(SP1)中;以及支架构件(4A),其夹设在外壳(101)与车身框架(200)之间,从车身框架(200)支承外壳(101)。外壳(101)具有相互结合为一体的第1壳体(1)和第2壳体(2),第1壳体(1)和第2壳体(2)分别具有供支架构件(4A)安装的第1安装部(12)和第2安装部(22),第1安装部(12)和第2安装部(22)设置在跨结合面(CS1)的单个区域(AR1)。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