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020618B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1980027814.5

    申请日:2019-04-24

    Abstract: 在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中,在末级从动齿轮(29)与末级驱动齿轮(28)啮合的啮合部(38)的前方的侧壁(17a)设置有油收集凹部(50),所述油收集凹部(50)收集从齿轮箱(16、17)的底部由末级从动齿轮(29)扬起的油并供给到轴承(32),因此,即使由末级从动齿轮(29)扬起的油被所述啮合部(38)阻止而难以到达轴承(32),通过利用油收集凹部(50)来高效地收集通过了所述啮合部(38)的油并供给到轴承(32),也可以有效地对支承差速器(13)的轴承(32)进行润滑。

    车辆
    2.
    发明授权
    车辆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10315951B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1910241579.3

    申请日:2019-03-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通过有效地利用马达周围的死区来配置散热器的同时,确保散热器的冷却性能的车辆。车辆(1)具备:驱动车轮(2)的马达(3),为马达(3)供电的电池(4),在冷却马达(3)的冷却剂与外部气体之间进行热交换的散热器(5)。散热器(5)配置在车辆(1)的地板面(13)的下方,且配置在车辆(1)的前后方向上的马达(3)与电池(4)之间的间隙中。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020618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1980027814.5

    申请日:2019-04-24

    Abstract: 在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中,在末级从动齿轮(29)与末级驱动齿轮(28)啮合的啮合部(38)的前方的侧壁(17a)设置有油收集凹部(50),所述油收集凹部(50)收集从齿轮箱(16、17)的底部由末级从动齿轮(29)扬起的油并供给到轴承(32),因此,即使由末级从动齿轮(29)扬起的油被所述啮合部(38)阻止而难以到达轴承(32),通过利用油收集凹部(50)来高效地收集通过了所述啮合部(38)的油并供给到轴承(32),也可以有效地对支承差速器(13)的轴承(32)进行润滑。

    流体压力回路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626368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810184994.5

    申请日:2018-03-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调整在润滑回路流动的流体的流量并且良好地维持流体的状态的流体压力回路。润滑回路具备:连接于润滑用流路的主流路、连接于主流路的第二控制阀、连接于第二控制阀并使流体回到流体泵的回流流路、以及从主流路分支的副流路。第二控制阀具备:排出端口,与阀收纳室的供给端口存在间隔而形成为环状且与回流流路相连;开放端口,形成于阀收纳室的一端并排出流体;环状的第一凹部,形成于阀芯的外周面并具有从供给端口跨及排出端口的宽度;以及副端口,在排出端口与开放端口之间且在阀收纳室的内周面形成为环状并与副流路相连。

    流体压力回路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626368B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1810184994.5

    申请日:2018-03-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调整在润滑回路流动的流体的流量并且良好地维持流体的状态的流体压力回路。润滑回路具备:连接于润滑用流路的主流路、连接于主流路的第二控制阀、连接于第二控制阀并使流体回到流体泵的回流流路、以及从主流路分支的副流路。第二控制阀具备:排出端口,与阀收纳室的供给端口存在间隔而形成为环状且与回流流路相连;开放端口,形成于阀收纳室的一端并排出流体;环状的第一凹部,形成于阀芯的外周面并具有从供给端口跨及排出端口的宽度;以及副端口,在排出端口与开放端口之间且在阀收纳室的内周面形成为环状并与副流路相连。

    车辆
    8.
    发明公开
    车辆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10315951A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910241579.3

    申请日:2019-03-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通过有效地利用马达周围的死区来配置散热器的同时,确保散热器的冷却性能的车辆。车辆(1)具备:驱动车轮(2)的马达(3),为马达(3)供电的电池(4),在冷却马达(3)的冷却剂与外部气体之间进行热交换的散热器(5)。散热器(5)配置在车辆(1)的地板面(13)的下方,且配置在车辆(1)的前后方向上的马达(3)与电池(4)之间的间隙中。

    车辆用自动变速器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963212B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010238139.1

    申请日:2010-07-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在自动变速器的档位从“D”位置变成“R”位置时,能够进行将后退用齿轮与变速器轴结合的啮合卡合单元的顺利动作。在车速检测单元检测到的车速为零的状态下,通过档位传感器对档位从“D”档变化到“R”档为止的第1时间、和档位从“D”档变化到“P”档为止的第2时间进行检测,在第1时间在第1阈值以下或第2时间在第2阈值以下时,在“R”档上对啮合卡合单元动作的定时进行延迟,因此通过在液压离合器的打滑消除且啮合卡合单元能够自由旋转后使该啮合卡合单元动作,能够进行啮合卡合单元和后退用齿轮的顺利卡合而将异常磨损的产生防患于未然。

    车辆用自动变速器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963212A

    公开(公告)日:2011-02-02

    申请号:CN201010238139.1

    申请日:2010-07-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在自动变速器的档位从“D”位置变成“R”位置时,能够进行将后退用齿轮与变速器轴结合的啮合卡合单元的顺利动作。在车速检测单元检测到的车速为零的状态下,通过档位传感器对档位从“D”档变化到“R”档为止的第1时间、和档位从“D”档变化到“P”档为止的第2时间进行检测,在第1时间在第1阈值以下或第2时间在第2阈值以下时,在“R”档上对啮合卡合单元动作的定时进行延迟,因此通过在液压离合器的打滑消除且啮合卡合单元能够自由旋转后使该啮合卡合单元动作,能够进行啮合卡合单元和后退用齿轮的顺利卡合而将异常磨损的产生防患于未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