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781726A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380001968.X
申请日:2013-07-0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03 , C01B33/18 , H01L51/5268
Abstract: 本发明的介孔二氧化硅微粒,具备具有第一介孔的粒子内部、和被覆上述粒子内部的粒子外周部。上述粒子外周部,含有包含有机二氧化硅的有机二氧化硅被覆部。上述有机二氧化硅,包含二氧化硅骨架内的两个Si之间被有机基团交联的交联型有机二氧化硅。
-
公开(公告)号:CN101843172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0880113738.1
申请日:2008-08-2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65 , H01L51/0052 , H01L51/0059 , H01L51/0067 , H01L51/007 , H01L51/0073 , H01L51/0079 , H01L2251/558
Abstract: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由于光散射区形成于透光基板上而具有良好的发光特性。发光层(3)中的发光点与光反射电极(2)之间的距离d表示为以下等式:其中,(1)λ为当从发光层(3)发出的光的光致发光光谱的光谱辐射通量和CIE标准光谱发光效率的乘积或者光谱辐射通量除以各波长的光子能的商取最大值时的波长;n为对于波长λ的光,在发光点和光反射电极(2)之间设置的层的折射率;n1和k1分别为对于波长λ的光,在发光点和光反射电极(2)之间设置的且与光反射电极(2)接触的层的折射率和衰减系数;n2和k2分别为对于波长λ的光,光反射电极(2)的折射率和衰减系数;a为满足关系“1.28<a≤-5.56×norg/nEML+7.74”的值;norg为对于波长λ的光,在发光点和光反射电极(2)之间设置的且与发光层(3)接触的层的折射率;nETL为对于波长λ的光,发光层(3)的折射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053220B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180037847.1
申请日:2011-12-1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03 , H01L51/5228 , H01L51/5246 , H01L2251/5338 , H05B33/26
Abstract: 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具备:具有导电性的第1基板(2)、形成于第1基板(2)上的有机层(3)、形成于有机层(3)上的电极层(4)、以及借助粘接层(5)与电极层(4)接合的第2基板(6)。在第1基板(2)的周边部的任一部位未形成有机层(3),且电极层(4)的一部分隔着绝缘层(7)向具有有机层(3)的区域的外周侧延伸设置,延伸设置的电极层(4)与绝缘层(7)一起向第2基板(6)的相反侧折回而构成电极取出部(40)。根据该构成,通过将绝缘层(7)及辅助电极部(42)等的端部折回这一简易的步骤即可形成电极取出部(40),能够有效地制造器件。
-
公开(公告)号:CN102257649B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申请号:CN200980151116.2
申请日:2009-12-1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68 , H01L51/5262 , H01L51/5271 , H01L2251/558
Abstract: 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中,光反射性电极从发光层中的发光点以下式(1)规定的距离d隔离。其中,λ为从所述发光层放射的特定的光所具有的波长。n为位于发光层中的发光点和所述光反射性的电极之间的层的对波长λ的折射率。n1和k1为与所述光反射性的电极连接的层所具有的对具有波长λ的光的折射率和衰减系数。n2和k2为所述光反射性的电极的对波长λ的折射率和衰减系数。M为0或1。a在m为0或1时,满足下式:-1.17×norg/nEML+1.94≤a≤-0.16×norg/nEML+2.33或0.28×norg/nEML+0.75≤a≤2.85×norg/nEML-1.23。norg为与发光层在光反射性的电极侧处连接的层的对波长λ的折射率。nEML为发光层的对波长λ的折射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563486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280024262.0
申请日:2012-05-1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012 , H01L51/5209 , H01L51/5212 , H01L51/5225 , H01L51/5228 , H01L2251/5361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包括:发光层;第一电极层,设置在发光层沿厚度方向的第一表面上;第二电极层,设置在发光层沿厚度方向的第二表面上;以及导电层。发光层配置为当在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施加预定电压时发光。第二电极层包括覆盖第二表面的电极部和在电极部中形成以暴露第二表面的开口部。导电层配置为允许光通过,并且按照与电极部和发光层电连接的方式形成于第二表面的通过开口部暴露的暴露区域上。
-
公开(公告)号:CN103444262A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180069416.3
申请日:2011-12-1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62 , H01L51/0096 , H01L51/5225 , H01L2251/5315 , Y02E10/549
Abstract: 本发明的有机EL元件(1)具备在一个面上设有纳米级尺寸的凹凸(2’)的金属层(2)和设于金属层(2)的一面侧的包含发光层(31)的多个有机层(3),并且其按照有机层(3)的各界面处的凹凸的高度小于设于金属层(2)的凹凸(2’)的方式构成。根据该构成,通过利用金属层(2)的一个面的凹凸(2’)将表面等离激元变成传播光,能够减少光的损失,并且通过使各有机层(3)的各界面处的凹凸小于金属层(2)面上的凹凸(2’),能够抑制元件内部的短路。
-
公开(公告)号:CN103250265A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280004066.7
申请日:2012-05-1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03 , H01L51/5088 , H01L51/5092 , H01L51/5209 , H01L51/5212 , H01L51/5225 , H01L51/5228 , H01L2251/5361 , H05B33/28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能够降低亮度不均匀性并能够改进外部量子效率。该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包括基板(10)、第一电极(20)、第二电极(40)、夹于第一电极(20)和第二电极(40)之间并包括发光层(32)的功能层(30)、以及导电层(50)。第一电极(20)和第二电极(40)的电阻率低于透明导电氧化物的电阻率。第二电极(40)上形成有用于光提取的开口。功能层(30)包括作为第二电极(40)侧的最外层的载流子注入层(34)。导电层(50)是光透明的,并且与第二电极(40)和功能层(30)相接触。载流子注入层(34)在开口的投影区域中具有凹入部(38)。
-
公开(公告)号:CN103053221A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180037852.2
申请日:2011-12-1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03 , H01L33/36 , H01L51/5246 , H05B33/26
Abstract: 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具备:具有阴极层(21)(第1电极层)的第1基板(2)、形成于阴极层(21)上的有机层(3)、形成于有机层(3)上的阳极层(4)(第2电极层)、以及借助粘接层(5)与阳极层(4)接合的第2基板(6)。阳极层(4)向具有有机层(3)的区域的外周侧延伸设置,在与延伸设置的阳极层(4)的外周侧的区域对置的部分,不存在第2基板(6)和粘接层(5),使阴极层(21)和延伸设置的阳极层(4)从第2基板(6)露出,从而分别形成阴极取出部(40b)和阳极取出部(40a)。根据该构成,通过将第2基板(6)切口等简易的步骤即可形成电极取出部,能够有效地制造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
-
公开(公告)号:CN103053221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180037852.2
申请日:2011-12-1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03 , H01L33/36 , H01L51/5246 , H05B33/26
Abstract: 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具备:具有阴极层(21)(第1电极层)的第1基板(2)、形成于阴极层(21)上的有机层(3)、形成于有机层(3)上的阳极层(4)(第2电极层)、以及借助粘接层(5)与阳极层(4)接合的第2基板(6)。阳极层(4)向具有有机层(3)的区域的外周侧延伸设置,在与延伸设置的阳极层(4)的外周侧的区域对置的部分,不存在第2基板(6)和粘接层(5),使阴极层(21)和延伸设置的阳极层(4)从第2基板(6)露出,从而分别形成阴极取出部(40b)和阳极取出部(40a)。根据该构成,通过将第2基板(6)切口等简易的步骤即可形成电极取出部,能够有效地制造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
-
公开(公告)号:CN103947001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280057779.X
申请日:2012-11-1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09 , H01L51/5012 , H01L51/5262 , H01L51/5275 , H01L2251/5315 , H01L2251/5353
Abstract: 该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基板;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在基板的一个表面上;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相对;以及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并且至少包括发光层。在该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中,第一电极是金属电极,并且也是反光电极,第二电极是透光电极,并因此允许光从第二电极发出。发光层由聚合物材料形成,并且具有面内方向和厚度方向。发光层沿面内方向上的折射率高于发光层沿厚度方向上的折射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