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用托辊机构的改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73147B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0509764.8

    申请日:2022-05-1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nventor: 肖望强 蔡志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用托辊机构的改造方法,所述托辊改造方法包含以下具体步骤:安装第一滚筒套于最底部托辊的滚筒外表面中部,以增加底部托辊的支撑直径,定义底部托辊的支撑直径增加量为L1、管状带式输送机的传送带的平均输送量为Q、输送量增加量ΔQ、管带机的填充率为k、圆周率为π、管带机的输送速度为v、运载物的密度为ρ、当前管带的直径为d1,计算得到底部托辊的支撑直径增加量为L1:安装第二滚筒套于底部两侧托辊的滚筒外表面中部,以增加底部两侧托辊的支撑直径,定义底部两侧托辊的支撑直径增加量为L2、当前管带的直径为d2,计算得到底部两侧托辊的支撑直径增加量L2:

    管带机
    12.
    发明公开
    管带机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385010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1145111.2

    申请日:2022-09-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带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安装孔位;管带,穿设在安装孔位内;监测组件,设置在机架上并与管带相对,通过监测组件监测管带在运行过程中沿安装孔位的径向方向上的位移;多个托辊组件,设置在机架上并环绕管带布置,托辊组件包括托辊,托辊朝向靠近或远离管带的方向可移动地设置,根据监测组件的监测结果调节各个托辊组件中托辊的位置,以使多个托辊组件中的托辊的表面同时与管带接触。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管带机中降低托辊与管带摩擦产生的噪声的措施成本较高的问题。

    非圆齿轮与行星机构复合传动式自动换向减速器

    公开(公告)号:CN112797123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110114658.5

    申请日:2021-01-27

    Abstract: 一种非圆齿轮与行星机构复合传动式自动换向减速器,其包括箱体及装于箱体内的换向组件,所述换向组件包括输入组、太阳轮及行星架;所述输入组包括装于一输入轴上的第一圆齿轮和第一非圆齿轮,所述第一圆齿轮与第二圆齿轮啮合,以驱动所述太阳轮定速旋转,所述第一非圆齿轮与第二非圆齿轮啮合,以驱动所述行星架周期性变速旋转;所述行星架与一行星轮相连,且相对运动,所述行星轮啮合于一内齿式回转支撑件及所述太阳轮之间,所述内齿式回转支撑件与一输出轴固接,以驱动所述输出轴周期性变化输出。本发明基于非圆齿轮差动轮系的自动换向机构,该结构传动平稳、效率高,节能性强,且构件互换性强,拆卸方便。

    一种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的测量系统中心标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57631B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811459122.1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的测量系统中心标定方法,涉及光学精密检测领域。搭建四坐标激光测量系统平台,将激光位移传感器与现有四坐标测量系统相结合,成为四坐标激光测量系统,该四坐标激光测量系统包括直线轴X轴、Y轴、Z轴以及回转轴C轴,激光位移传感器安装在X轴末端;分析激光位移传感器误差校对的因素;求解入射倾角和入射转角两个角与入射摆角关系;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误差校对实验;标准棒圆心测量;四坐标激光测量系统的中心坐标及误差补偿分析。

    一种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的测量系统中心标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57631A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811459122.1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的测量系统中心标定方法,涉及光学精密检测领域。搭建四坐标激光测量系统平台,将激光位移传感器与现有四坐标测量系统相结合,成为四坐标激光测量系统,该四坐标激光测量系统包括直线轴X轴、Y轴、Z轴以及回转轴C轴,激光位移传感器安装在X轴末端;分析激光位移传感器误差校对的因素;求解入射倾角和入射转角两个角与入射摆角关系;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误差校对实验;标准棒圆心测量;四坐标激光测量系统的中心坐标及误差补偿分析。

    埋地管道应变监测方法、介质、设备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870607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044291.8

    申请日:2024-01-1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埋地管道应变监测方法、介质、设备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原型管道相关参数,并根据原型管道相关参数确定几何相似比,以及根据原型管道参数进行模型管道选材;获取模型管道相关参数,并根据模型管道相关参数、几何相似比和原型管道相关参数计算相应的相似参数;获取实际土体信息,并根据实际土体信息计算待施加压力值和模型土体位移值;根据待施加压力值和模型土体位移值进行模拟试验,并获取模型管道相关位置对应的模型试验值,以及根据模型试验值和相似参数计算原型管道对应的原型实际值;能够基于实际土体信息进行有效的埋地管道模拟试验,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度和可参考性,进而提高埋地管道的运行安全性。

    一种微小型功能部件的防护结构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588510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387463.3

    申请日:2023-10-2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小型功能部件的防护结构,属于缓冲技术领域,包括安装板、吸能盒体和变梯度点阵复合结构内芯,所述变梯度点阵复合结构内芯设置在吸能盒体内,安装板设置在吸能盒体内并与变梯度点阵复合结构内芯的一端连接;所述变梯度点阵复合结构内芯包括多个单位胞元,多个单位胞元沿吸能盒体内的三维空间内连续相连接一体成型。本发明的基于变梯度点阵复合结构内芯的微小型功能部件的防护结构,吸能密度大、吸能稳定性高、降冲击效果好。

    一种空心粒子群及运用该粒子群的点阵复合结构的缓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32736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387456.3

    申请日:2023-10-2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空心粒子群及运用该粒子群的点阵复合结构的缓冲方法,属于缓冲技术领域,所述空心粒子群填充于点阵结构的空腔内部,所述空心粒子群包括多个第一空心粒子;或者所述空心粒子群包括多个第二空心粒子,每一第二空心粒子中填充有多个第三空心粒子;或者所述空心粒子群包括多个第一空心粒子和第二空心粒子,每一第二空心粒子中填充有多个第三空心粒子;所述第一空心粒子的平均粒子内径范围为0.1‑100㎜,所述第一空心粒子的平均粒子壁厚为0.1‑10mm;所述第二空心粒子的平均内径范围为1‑1000mm,所述第二空心粒子的壁厚为0.1‑50mm;所述第三空心粒子的平均内径范围为0.2‑500mm,所述第三空心粒子的壁厚为0.1‑50mm。本发明的空心粒子群及运用该粒子群的点阵复合结构的缓冲方法,实现点阵结构‑不连续介质复合结构在极端环境下的高释能功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