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84117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91974.4
申请日:2024-07-23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襄阳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网线路故障识别方法及系统,涉及电网线路故障识别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划分电网拓扑结构为多个监测区域,并实时采集监测区域内的电流、电压以及环境影响数据;并对多个监测区域进行筛选,构建电力繁忙指数Fmz对监测区域的负荷状态进行评估,并标识出潜在的风险监测区域;对相应的监测区域进行短路故障识别评估;并构建负序电流指数对短路故障进行二次验证,并计算获取电流不平衡指数CI、电压不平衡指数CV和环境影响因子YU,并判断,生成相应的故障识别报告、判断结果和对应的电力维护方案,包括自动重合闸、断路器隔离和差动保护动作多种处理措施,以快速响应和恢复电网的正常运行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6843636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759519.7
申请日:2023-06-26
Applicant: 三峡大学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襄阳供电公司
IPC: G06T7/00 , G06V10/80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基于改进YOLOv7算法的雾天场景下绝缘子缺陷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以绝缘子数据集为基础,通过大气散射模型生成轻雾数据集、浓雾数据集和混合浓度数据集;步骤2:将生成的不同雾气绝缘子缺陷图像数据集进行绝缘子及缺陷标注,获取YOLOv7算法模型所需的数据集,再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步骤3:基于改进YOLOv7算法,构建雾天场景下的绝缘子缺陷检测模型;步骤4:使用训练集对步骤3的绝缘子缺陷检测模型进行训练,训练完成后使用划分好的测试集对绝缘子缺陷检测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估。本发明方法能够有效实现雾天环境下绝缘子目标及缺陷检测,改进后的YOLOv7在雾天环境下绝缘子目标及缺陷检测有较好的的检测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661082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951213.1
申请日:2023-07-31
Applicant: 苏州专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襄阳供电公司
IPC: G02B6/44
Abstract: 本发明属线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组装结构带状光缆,具有至少一层保护层,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缆芯,缆芯具有一个第一子单元或多个第一子单元,第一子单元包含有两个能拼合成横截面为工字形的结构的组装部件,工字形结构具有第一容腔及第二容腔,第一子单元内具有多根光导纤维带;光导纤维带以层叠的方式分布在第一容腔及第二容腔内,至少一层保护层包覆在缆芯之外。本发明还公开了蝶形光缆及电缆。本发明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技术效果:结构简单、组装及扩展更方便、散热更优、纤芯密度更高、组装灵活和快速、组装部件空间占用小。
-
公开(公告)号:CN116544870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416266.3
申请日:2023-04-19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襄阳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架结构电力线路除冰机器人及其除冰方法,属于高架线路除冰技术领域,包括机箱,机箱的上端安装有避障式驱动组件;避障式驱动组件包括三组方位调节组件、两组驱动组件和中间辅助滚动组件;左侧的方位调节组件上安装有用于对电力系统高架线路进行敲打除冰的敲打组件和用于感应障碍物的位置感应组件;中部的方位调节组件上安装有用于对一次除冰后的电力系统高架线路进行热风去冰的热风去冰组件。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可以在进行移动时避开障碍物,同时,采用敲打组件和热风去冰组件的配合对电缆上的冰块进行去除,不会对线路外表面进行损伤,且二次敲打除冰和热风除冰,效果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15832637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310004807.1
申请日:2023-01-03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襄阳供电公司
IPC: H01M50/574 , H01M50/579 , H01M50/509 , H01M50/502 , H01M50/244 , H01M50/249 , H01M50/21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电池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件,它包括顶盖、触发组件、安装壳、安装架、断离组件、圆柱形电池,本发明中设计的断离组件在汽车发生撞击时,只需要对触发杆施加一个较小的拉力即可,通过该拉力使得两个第二连接导电柱的竖直临界状态破坏向触发杆一侧摆动,之后两个第二连接导电柱在两个第二弹簧的作用下会继续摆动,使得位于上侧的圆柱形电池的正极断开,即圆柱形电池的正负两极断开连接;即本发明在汽车发成撞击时,圆柱形电池能够轻易被断开,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防止圆柱形电池在受到撞击时出现短路。本发明设计了触发组件和拉绳两种触发方式,使得汽车在受到撞击时电池能够可靠断开。
-
公开(公告)号:CN11971578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310519348.0
申请日:2023-05-10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襄阳供电公司
IPC: G01N29/04 , G01N29/22 , G01N29/265 , G01N21/952 , G01N2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爬升的电线杆裂纹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属于电线杆维修技术领域,包括自动环绕检测组件,电线杆的周边连接有用于环绕检测电线杆上裂纹的自动环绕检测组件,所述自动环绕检测组件的底部连接有用于带动自动环绕检测组件在电线杆上自动爬升的自动爬升组件,所述自动爬升组件的左端与电线杆连接,通过启动自动爬升组件使得自动爬升组件自动在电线杆上上下运动,自动爬升组件上下运动带动自动环绕检测组件在电线杆上上下运动,从而使得自动环绕检测组件可以对电线杆上下各位置进行检测,通过启动自动环绕检测组件使得自动环绕检测组件可以环绕电线杆一周并对电线杆的一周都进行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833319B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0054621.1
申请日:2024-01-12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襄阳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力调峰系统,旨在提高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调峰能力和效率;该系统结合了先进的机器学习技术和物联网基础设施,以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的精确监测和高效管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一个预测模块、一个物联网模块、一个调峰模块和一个能源存储模块;预测模块运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新能源发电能力和电网的负荷需求;物联网模块包括安装在电网关键节点的传感器和智能计量设备,用于实时收集电网运行数据。调峰模块接收来自预测模块和物联网模块的数据,并利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来确定最优的调峰策略;最后,能源存储模块,包括电池储能和抽水蓄能子模块,根据调峰模块的指令调整充放电,以支持电网的负荷和供应平衡。
-
公开(公告)号:CN118940726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996739.6
申请日:2024-07-24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襄阳供电公司
IPC: G06F40/16 , G06F40/30 , G06F40/21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五防逻辑规范文本自动转换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对五防逻辑规范文本进行预处理,分割为多条句子,并筛选出含有定量要求的句子,作为预处理结果;步骤2:对预处理结果进行哈希嵌入,将预处理结果中的句子对应的文本转换为固定长度的低维向量;步骤3:基于低维向量,对每个句子对应的低维向量进行语义标注,生成语义标签序列;步骤4:将句子的语义标签序列转化为超图结构,以捕捉高阶关系;步骤5:基于增强后的语义特征矩阵,生成可计算的逻辑规则。本发明可显著提升五防逻辑规范的管理和执行效率,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439101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311768786.7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武汉市豪迈电力自动化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襄阳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电网中新能源与柔性负荷互动的智能网络,旨在提高电网运行的效率和稳定性;该智能网络由三个核心模块组成:源荷互动控制模块、柔性负荷协同控制模块和数字仿真控制模拟模块;源荷互动控制模块用于实时响应新能源输出的变化并据此调整电力输出;柔性负荷协同控制模块通过通信网络与各柔性负荷相连,根据负荷的电力需求和电网的电力供应数据,协调不同柔性负荷之间的运行;此外,数字仿真控制模拟模块用于模拟电网环境,以确保上述两个控制模块的有效性;整体而言,该智能网络为管理日益增长的新能源资源和复杂的电网需求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7439101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768786.7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武汉市豪迈电力自动化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襄阳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电网中新能源与柔性负荷互动的智能网络,旨在提高电网运行的效率和稳定性;该智能网络由三个核心模块组成:源荷互动控制模块、柔性负荷协同控制模块和数字仿真控制模拟模块;源荷互动控制模块用于实时响应新能源输出的变化并据此调整电力输出;柔性负荷协同控制模块通过通信网络与各柔性负荷相连,根据负荷的电力需求和电网的电力供应数据,协调不同柔性负荷之间的运行;此外,数字仿真控制模拟模块用于模拟电网环境,以确保上述两个控制模块的有效性;整体而言,该智能网络为管理日益增长的新能源资源和复杂的电网需求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