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484233B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310426154.2
申请日:2013-09-1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消旋体蒜氨酸为原料制备大蒜油的方法及其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大蒜、葱、洋葱或藠头洗净、剥皮和捣碎后装入反应器中,然后加入蒜氨酸溶液,同时通入空气,搅拌和/或超声条件下反应;步骤二,反应开始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有机溶剂进行连续萃取,得到萃取液,而后在萃取液中加入食用油脂、水、乙醇或乙酸,并将萃取液在30~100℃真空浓缩、分离,得到所述大蒜油。本发明制备方法向大蒜中添加消旋体的蒜氨酸,利用大蒜中本身含有的蒜氨酸酶,把蒜氨酸转化成大蒜油,不但保持了大蒜油本身的天然属性,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大蒜油的收率,方法简单易行,具有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3484233A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310426154.2
申请日:2013-09-1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消旋体蒜氨酸为原料制备大蒜油的方法及其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大蒜、葱、洋葱或藠头洗净、剥皮和捣碎后装入反应器中,然后加入蒜氨酸溶液,同时通入空气,搅拌和/或超声条件下反应;步骤二,反应开始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有机溶剂进行连续萃取,得到萃取液,而后在萃取液中加入食用油脂、水、乙醇或乙酸,并将萃取液在30~100℃真空浓缩、分离,得到所述大蒜油。本发明制备方法向大蒜中添加消旋体的蒜氨酸,利用大蒜中本身含有的蒜氨酸酶,把蒜氨酸转化成大蒜油,不但保持了大蒜油本身的天然属性,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大蒜油的收率,方法简单易行,具有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3222497A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310085163.X
申请日:2013-03-1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鱼骨架分离成鱼肉、鱼骨和鱼汁的分离设备及方法,其中,分离设备包括鱼骨与鱼肉的分离装置、鱼肉与鱼汁的分离装置以及鱼汁循环装置,其中,所述鱼骨与鱼肉的分离装置包括分离容器以及搅拌装置,其中,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桨以及电机,所述搅拌桨伸入到分离容器内;所述鱼汁循环装置包括管道以及连接在管道上的泵,所述管道的两端分别与分离容器的上部和下部连通;所述鱼肉与鱼汁的分离装置连接在鱼汁循环装置的管道上。本发明公开的将鱼骨架分离成鱼肉、鱼骨和鱼汁的分离设备可高效、方便地实现鱼骨、鱼肉和鱼汁的分离,使得割除鱼片剩下的鱼骨架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930556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975255.3
申请日:2024-07-1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7D493/04 , G01N1/28 , G01N3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合物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丙烯醛‑白藜芦醇加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具体技术方案为:以二甲基亚砜‑磷酸盐缓冲液为溶剂,对丙烯醛、白藜芦醇进行反应,获得丙烯醛‑白藜芦醇加合物,分子式为C20H20O5,本发明所述方法操作简便,制备产物纯度高,可利用其作为标准物质实现食品中加合物的检测,以便更快速分析食品中丙烯醛加合物的含量及相关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949118B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0913441.X
申请日:2023-07-2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12P19/60 , C12P7/6436 , C07H17/065 , C07H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天然色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黑豆皮花色苷油酸酰化产物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技术方案为:将黑豆皮花色苷用助溶剂溶解,与酰基供体加入到干燥后的反应介质中,连续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加入脂肪酶,再加入#imgabs0#分子筛,并将反应容器内的气体氛围置换为氮气,反应后得到黑豆皮花色苷酰化反应原液;反应原液经过抽滤除酶、液液萃取和正相硅胶柱层析提纯进行分离、干燥,即可得油溶性黑豆皮花色苷油酸酰化产物。本发明将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作为酰基供体,采用低纯度花色苷提取物为原料进行酰基化反应,反应利用氮气作为保护气体,抑制油酸的氧化,通过筛选合适的反应溶剂和条件,反应转化率大大提高,并提高了花色苷的亲脂性、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292402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490453.7
申请日:2021-05-0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7C41/48 , C07C43/303 , C07C45/51 , C07C47/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3,8‑二甲基‑3,5,7‑辛三烯‑1,10‑二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2‑丁烯‑1,4‑二磷酸四乙酯、4,4‑二甲氧基‑2‑丁酮为原料,首先以环己烷和甲苯为溶剂,加入碱性催化剂、吸水干燥剂和冠醚,进行低温反应,然后将反应物溶于四氢呋喃、乙酸和水的混合溶剂中,再进行较高温度反应,得到3,8‑二甲基‑3,5,7‑辛三烯‑1,10‑二醛。本发明通过将碱性催化剂和吸水干燥剂加入反应体系中,并加入冠醚催化,使得合成β‑胡萝卜素关键中间体的产率明显增加,优化了该中间体的合成工艺,提高了该中间体合成效率,合成工艺原料易得、过程简单,操作方便,成本相对低廉,符合绿色发展,易于实现工业化。
-
公开(公告)号:CN111004162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1911375955.4
申请日:2019-12-2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7C39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学转化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温和条件下制备硒代胱氨酸的方法及其装置。所述方法具体为将硒粉、强碱性物质、水、三乙酰氧基硼氢化钠混合后,再加入3‑氯‑L‑丙氨酸水溶液,并进行搅拌反应;反应完成后,经过加酸、过滤后对所得滤液加碱调节pH,然后静置过滤得到滤渣,即为硒代胱氨酸。本发明副反应少,原料利用率高,几乎不产生氢气等或发生其他不希望的反应。此外利用三乙酰氧基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在强碱性条件下制备二硒化钠溶液,反应非常温和,安全可靠,且操作简单易行,反应过程温和可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018728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373970.5
申请日:2019-12-2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7C227/16 , C07C229/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水为助剂制备3-氯-丙氨酸盐酸盐的方法及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二氧六环、二氯亚砜、水、有机小分子催化剂、丝氨酸,混合后,进行搅拌;反应完成后,所得液体物料进行固液分离,得到滤渣即为3-氯-丙氨酸盐酸盐。本发明利用在二氧六环溶剂中加入适量的水,促进原料丝氨酸在体系中的溶解,利用吡啶或二甲基甲酰胺或三乙胺等有机碱对以二氯亚砜为原料的氯化反应产生优良的催化作用,加速反应进程,在较低温度下获得满意转化率,最高可达97%。
-
公开(公告)号:CN102367244A
公开(公告)日:2012-03-07
申请号:CN201110338402.9
申请日:2011-10-3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7D3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葡萄糖酸内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葡萄糖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得到葡萄糖溶液作为原料,采用紫外灯对葡萄糖溶液进行照射,反应装置加入通气泵加快传质过程,在反应过程中流加过氧化氢,搅拌条件下进行催化氧化反应,反应温度为20~60℃,时间为1~4小时,过滤得到葡萄糖酸溶液;再将葡萄糖酸溶液在70℃~80℃进行减压浓缩,浓缩至结晶液含量为70%~90%;将浓缩液中加入晶种,置于结晶搅拌机中进行结晶,得到葡萄糖酸内酯产品。本发明不但缩短了生产周期,不会造成工业污染,并且降低了生产成本,能耗低,产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203167930U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320121405.1
申请日:2013-03-1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将鱼骨架分离成鱼肉、鱼骨和鱼汁的分离设备,该分离设备包括鱼骨与鱼肉的分离装置、鱼肉与鱼汁的分离装置以及鱼汁循环装置,其中,所述鱼骨与鱼肉的分离装置包括分离容器以及搅拌装置,其中,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桨以及电机,所述搅拌桨伸入到分离容器内;所述鱼汁循环装置包括管道以及连接在管道上的泵,所述管道的两端分别与分离容器的上部和下部连通;所述鱼肉与鱼汁的分离装置连接在鱼汁循环装置的管道上。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将鱼骨架分离成鱼肉、鱼骨和鱼汁的分离设备可高效、方便地实现鱼骨、鱼肉和鱼汁的分离,使得割除鱼片剩下的鱼骨架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