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结构
    1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171477B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1910042292.8

    申请日:2019-0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将从车辆后方输入到后侧框架的冲击载荷通过紧凑的结构在后侧框架的弯折部分散而向车辆前方传递的车身结构。车身具备后侧框架(3)、后横梁(4)及纵框架(5)。左右的后侧框架(3)具有:实质上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前后延伸部(3a);在前后延伸部(3a)的前端部向车宽方向外侧倾斜地弯折的弯折部(3b);从弯折部(3b)向车宽方向外侧前方延伸的倾斜部(3c)。后横梁(4)的端部结合于后侧框架(3)的倾斜部(3c)的前部区域。车身结构设有载荷传递构件(30),该载荷传递构件(30)从后侧框架(3)的弯折部(3b)向车辆前方延伸而固定于后横梁(4)中的与纵框架(5)在前后方向上重叠的位置。

    连接单元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241882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410247703.4

    申请日:2014-06-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521 H01R4/301 H01R13/405 H01R210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内部收容螺母且在设置于壳体的状态下能够发挥高密封性的连接单元。连接单元(S)具备:在一侧形成有对螺母(n)进行收容的螺母收容孔(h3)的端子台(100);在从另一侧观察时至少一部分露出,并且在周向上以与端子台100密接的状态被固定的端子连接部(200);以及覆盖收容于螺母收容孔(h3)的螺母(n),来防止该螺母(n)的脱离的螺母罩(300),其中,该连接单元(S)具备:在螺栓(b)的轴向和左右方向上限制螺母罩(30)相对于端子台(100)的移动的引导槽及引导肋;在左右方向上限制螺母罩(300)相对于端子台(100)的移动的卡止爪(116)及卡止孔(h5)。

    车辆用电池单元
    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952493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010410582.6

    申请日:2020-05-14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防止高电压部被浸水的车辆用电池单元。电池单元(60)具备:多个电池模块(61);电池冷却部(63);供给配管(65),其向电池冷却部(63)导入冷却介质;排出配管(66),其从电池冷却部(63)排出冷却介质;电压检测线(71),其从多个电池模块(61)延伸;电池控制装置(67),其与电压检测线(71)连接,且配置于多个电池模块(61)的上方;以及电池壳体(62),其收容它们。供给配管(65)及排出配管(66)配置于比电池单体端子(211)及多个电池模块(61)的输出端子(132)靠下方的位置,并且被配管罩(68)覆盖,电压检测线(71)配置于配管罩(68)的上方。

    车辆用电池单元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952494B

    公开(公告)日:2023-02-21

    申请号:CN202010410584.5

    申请日:2020-05-14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电压检测线及信号线变长的车辆用电池单元。在电池控制装置(67)的前后方向上的一方侧配置有电连接箱(64)。电池控制装置(67)具备:第一连接器(C1),其在前后方向上的一方侧与从电连接箱(64)延伸的信号线(72)连接;以及第二连接器(C2),其在前后方向上的另一方侧与从多个电池模块(61)延伸的电压检测线(71)连接。电池控制装置(67)配置于多个电池模块(61)的上方且在前后方向上比多个电池模块(61)的中央部(BC)靠一方侧的位置。

    车身下部结构体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588312B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1910401297.5

    申请日:2019-05-14

    Abstract: 本发明的方案提供一种例如在车辆的行驶中能够抑制蓄电池的振动的车身下部结构体。本发明的车身下部结构体具备蓄电池封装体和左右的侧框架。蓄电池封装体设置在地板的下方,在蓄电池壳体的内部收纳有多个蓄电池单体。蓄电池封装体具备支架。支架具有第一延伸设置部和第二延伸设置部。第一延伸设置部固定在蓄电池单体托架。第二延伸设置部固定在蓄电池壳体的左右的侧壁部,且在左右的侧框架的车宽方向内侧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

    电动车辆的车身前部结构
    1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395099B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1910310774.7

    申请日:2019-04-17

    Abstract: 一种电动车辆的车身前部结构,在车身地板的下方搭载有蓄电池封装体的电动车辆中,通过简单的结构来确保前面碰撞时的车架的压溃行程。车架的后端部从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托架从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在沿着前后方向观察时托架的至少一部分与车架的后端部重叠,因此因前面碰撞而后退的车架的后端部与托架抵接,车架沿着托架从前上方向后下方滑动而落下,由此能够防止在碰撞末期由于与蓄电池封装体的干涉而车架的压溃行程减少。另外,无需对蓄电池封装体自身实施设计变更,仅是利用将蓄电池封装体固定于车身地板的托架并变更托架的倾斜角、位置,就能够调整与车架的后端的抵接关系,因此成本极低。

    车身下部结构
    1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636968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1880032830.9

    申请日:2018-05-18

    Abstract: 车身下部结构具备:下边梁载荷传递构件(52、56),其设于下边梁(14、15)的内部;地板横梁(35),其设于在所述下边梁(14、15)之间架设的地板(16)的上表面(16a)和下表面(16b)中的一方,具有朝向所述下边梁载荷传递构件(52、56)的上部(56a)延伸的延出部(108);地板下方搭载部件(28),其设于所述地板(16)的下方,具备地板下方横梁(131);地板下方框架(29、30),其安装于所述地板下方搭载部件(28)及所述下边梁(14、15)的下部;地板下方载荷传递构件(152),其设于所述地板下方框架(29、30),与所述地板下方横梁(131)对置,所述地板下方载荷传递构件(152)具有:与所述下边梁载荷传递构件(52、56)的下部(56b)对置的上半部(152a);以及固定于所述地板下方框架(29、30)中的安装于所述下边梁(14、15)的下部的部位的下半部(152b)。

    车身下部结构
    1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588800B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1910401184.5

    申请日:2019-05-14

    Abstract: 提供形成为不容易对固定于下边梁的蓄电池侧框架作用大的剥离载荷的结构且能够稳定地保持蓄电池封装体的车身下部结构。车身下部结构具备蓄电池封装体、下边梁及在下边梁与蓄电池封装体之间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支承蓄电池封装体的蓄电池侧框架,蓄电池侧框架具有固定于下边梁的第一安装构件和结合于蓄电池封装体并在第一安装构件与蓄电池封装体之间构成闭合截面的第二安装构件,第一安装构件具有与下边梁固定的外侧固定点和固定于第二安装构件的构成闭合截面的壁的内侧固定点。

    车身下部结构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588799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401168.6

    申请日:2019-05-14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来自车身侧方的冲击载荷输入时,能够利用蓄电池横梁充分吸收冲击载荷的能量,并且能够利用蓄电池横梁稳定地保护蓄电池单体的车身下部结构。车身下部结构具备左右一对下边梁、蓄电池封装体以及蓄电池横梁。蓄电池封装体在内部收纳蓄电池单体,在蓄电池封装体配置在地板的下方的状态下,蓄电池封装体的车宽方向上的端部与下边梁结合。蓄电池横梁大致沿车宽方向配置在蓄电池封装体的内部,延伸至比蓄电池单体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蓄电池横梁具备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第二横梁延伸至比第一横梁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