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119779A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11051722.1
申请日:2020-09-29
Applicant: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樟茎段扦插繁殖方法,涉及植物扦插技术领域,包括:S1、平整床面,在床面平铺基质,喷洒杀菌剂,用薄膜将床面覆盖;S2、于每年的6~7月份采集半木质化带饱满腋芽的黄樟健壮穗条,将穗条修剪为长度3~4cm的插穗,切口平滑,每个插穗上保留2片叶片和2~3个叶芽,将插穗下切口浸泡在生根剂中3~7min,然后将插穗浸泡在杀菌剂中6~15min;S3、将插穗1/2~2/3长度插入基质中,露出叶芽和叶片,插后分2~3次浇透水,至插孔淤实,用薄膜铺设在床面上形成拱形棚,用遮阳网对穗条进行遮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穗条长度仅为3~4cm,繁殖的苗木数量是现有技术的2倍以上,成活率高,扦插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8823327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474571.7
申请日:2018-05-17
Applicant: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IPC: C12Q1/6895 , C12Q1/680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樟树全基因组SSR分子标记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开发的樟树微卫星分子标记,可应用于古樟树的群体遗传多样性检测和亲缘关系分析,为樟科植物提供了新一批的微卫星分子标记,也为樟科植物的群体遗传分化与结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群体间的基因流及交配系统、物种演化、分子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
-
公开(公告)号:CN11979802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303368.3
申请日:2025-03-14
Applicant: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IPC: C07C1/207 , C07C11/02 , C07C11/10 , C07C11/107 , B01J29/76 , B01J23/755 , B01J29/46 , B01J37/02 , B01J37/08 , B01J37/18 , B01J37/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甘油三酯类化合物制备α‑烯烃的方法,涉及有机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通过在溶剂环境、含氢气氛、50℃‑300℃中,甘油三酯类化合物Ⅰ在NiCu双金属催化剂的催化下反应生成α‑烯烃Ⅱ‑1、α‑烯烃Ⅱ‑2、α‑烯烃Ⅱ‑3。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采用甘油三酯类化合物作为反应底物,能够高效合成α‑烯烃类化合物,且反应绿色高效、原子利用率高、无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773606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748832.7
申请日:2023-12-19
Applicant: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IPC: C07C1/22 , C07C15/06 , C07C15/02 , C07C15/073 , C07C15/08 , C07C15/16 , C07C15/24 , C07C11/12 , C07C15/46 , C07C41/18 , C07C43/205 , C07C17/35 , C07C25/02 , C07C67/327 , C07C69/76 , C07C51/377 , C07C53/122 , C07D307/36 , C07B3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碘介导的醇还原方法,涉及有机化学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以H2为还原剂,氢碘酸(HI)为催化剂,催化醇脱氧还原;其反应过程如下:将醇、HI和溶剂混合放入间歇式反应釜中,向反应釜中通入H2,加热至100‑300℃反应1‑24h,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烷烃;该方法简单环保,副产物为H2O,无金属催化;并且利用苄醇、芳樟醇、烯丙基醇及三者衍生物作为底物。
-
公开(公告)号:CN109749851A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910165710.2
申请日:2019-03-05
Applicant: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IPC: C11B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取樟树精油的新方法,一种提取樟树精油的新方法,将樟树枝和/或叶于热水中进行浸渍前处理,将浸渍液分离樟树枝和/或叶原料后直接进行水蒸气蒸馏,分离获得精油。本发明可实现枝叶的浸渍前处理与精油的水蒸气蒸馏分离,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相比较,在精油得率不变的前提下,极大提高了枝叶处理效率,减小了枝叶批次更换和设备清洗难度,为实现樟树精油水蒸气蒸馏的连续化、便捷化生产提供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8823121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565015.0
申请日:2018-06-04
Applicant: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樟树幼苗生长的微生物复合菌剂和使用方法。将胶质芽胞杆(Bacillus mucilaginosus Krassilnikov)、固氮红螺菌(Rhodobacter azotoformans)、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Migula)和巨大芽孢菌(Bacillus megatherium)菌液混合形成混合菌液,以稻壳炭作为菌液吸附剂,然后将混合菌液接种至稻壳炭上,搅拌均匀,喷雾干燥,得到能促进樟树幼苗生长的微生物复合菌剂。将本发明的促进樟树幼苗生长的微生物复合菌剂,在4-6月樟树芽苗移栽两周后,在樟树幼苗根部按5-20g的用量均匀撒施用微生物复合菌剂,用土覆盖,总共1-3次,可以促进樟树幼苗的生长。
-
公开(公告)号:CN105087801B
公开(公告)日:2018-04-27
申请号:CN201510527157.4
申请日:2015-08-25
Applicant: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丝栗栲和米槠微卫星标记的特异性引物及检测方法。本发明通过利用公共数据库中现有的丝栗栲核苷酸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并进行实验验证,开发出8对适用于米槠的丝栗栲微卫星分子标记的特异性引物,其碱基序列如SEQ ID NO.1‑16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丝栗栲和米槠的EST‑SSR分子标记的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简单、稳定和低成本的优点,为其它栲属植物EST‑SSR分子标记的开发提供了参考,本发明的特异性引物及微卫星标记检测方法为丝栗栲和米槠等栲属植物的群体遗传分化与结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群体间的基因流及交配系统等研究以及栲属植物的分子辅助育种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
-
公开(公告)号:CN104365476A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410376828.7
申请日:2014-08-01
Applicant: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龙脑含量的龙脑樟组培繁育方法。本发明从龙脑樟天然变异中选育出龙脑含量达90%以上的龙脑樟个体,采集当年抽梢的半木质化茎段作为外植体,经消毒处理后,建立无菌系,再通过芽的初生诱导、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等,形成再生植株。本发明筛选出了高龙脑含量的龙脑樟组培繁殖各个环节的适宜配方及培养条件,成功的获得了高龙脑含量的龙脑樟再生植株。因此本发明有效的解决了龙脑含量90%以上的龙脑樟组培繁育中出现褐化和死苗的技术难题,将为优良龙脑樟原料林基地的建设提供种苗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8285275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545446.6
申请日:2024-05-06
Applicant: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山香圆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种植山香圆幼苗,并将种植山香圆幼苗立地的郁闭度控制在45%‑55%;随后对山香圆幼苗进行除草、松土、灌溉、施肥、定型修剪以及有害生物防治。该种栽培方法克服了人工种植难以存活的缺陷,且该种栽培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山香圆的产量,提高山香圆的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12970588B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10489015.9
申请日:2021-04-30
Applicant: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樟愈伤组织高效诱导不定芽分化的繁育方法,涉及植物繁殖技术领域,包括:取黄樟当年生半木质化茎枝,消毒,分成茎段,接种到培养基MS0中培养;当茎段腋芽萌发成带叶小枝,剪切下萌发枝条,去叶将茎切成段,接入诱导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选择淡黄色愈伤组织团转接到防褐化及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中,得丛生不定芽;挑选生长旺盛茎芽丛转接入壮苗培养基中培养,得到完整粗壮茎枝;挑选高大于3cm茎枝,接入生根培养基中诱导根系,获得再生植株。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茎器官诱导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发生脱分化产生不定芽,形成再生植株方法,繁殖系数比常规器官培养更高,具有取材少、再生率高、增殖速度快、重复性强、数量多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