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787443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400138.1
申请日:2022-11-09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粘结预应力钢管约束混凝土预制拼装桥墩构造及其施工方法,该构造包括由预应力筋(1)依次穿设连接的盖梁(2)、立柱(3)和承台(6);盖梁(2)与立柱(3)之间穿设有盖梁预埋耗能钢筋(42),立柱(3)和承台(6)之间穿设有立柱预埋耗能钢筋(44)。盖梁(2)和承台(6)外侧设有分别与盖梁(2)和承台(6)抵接的锚垫板(13),该锚垫板(13)外侧设有用于紧固的锚固螺栓(12),锚垫板(13)和锚固螺栓(12)套设在预应力筋(1)端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解决地震作用下钢管局部屈曲,并随之引发的低周疲劳断裂问题,钢管在墩底接缝处被中断,不承受竖向拉力和压力,仅起到约束混凝土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726352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11344571.8
申请日:2022-10-31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拼自解式混凝土空心桩内模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所述钢筋笼固定插板组件通过空心铰环和弯型螺栓纵向固定在桩身钢筋笼骨架的内层钢筋上,所述导轨连接组件通过卯眼与钢筋笼固定插板组件上的插板榫肋从上往下进行承插连接,所述瓦片组件通过左右两端的U形滑槽沿导轨连接组件上的导轨卡榫自上而下进行承插连接;若干组瓦片组件和导轨连接组件合围成一个圆环,浇筑桩身混凝土形成桩身;最后依次按顺序上拔回收导轨连接组件和瓦片组件。节段组件吊装重量轻,无需调用重型吊装设备;所有组件间的拼装和拆解均无需采用其他措施;无需考虑离散式节段构件与成型桩身内壁摩阻力问题,可实现轻松脱模,回收方便、节约资源,节省造价。
-
公开(公告)号:CN114991123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761931.8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桩及其连接方法,包括桩身混凝土、主筋、箍筋、第一连接筒、第二连接筒;第一连接筒包括设有第一锚固孔的第一底板、外筒、环形凹槽、筒身设有导向孔且内壁设有第一内螺纹的内筒、第一内孔;第二连接筒包括设有第二锚固孔的第二底板、内壁设有第二内螺纹的筒体、第二内孔;主筋两端分别穿过第一锚固孔、第二锚固孔,主筋两端的镦头分别将第一连接筒、第二连接筒锚固于桩身混凝土中;在预制桩底部的第二连接筒中连接插件,在第一连接筒的环形凹槽内放置弹簧,在导向孔内放置锁定体,在弹簧上放置锁定环,插件插入内孔中。本发明的一种预制桩可快速连接,且连接性能好、节约材料、经济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2900278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104282.X
申请日:2021-01-26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IPC: E01D21/00 , E01D19/00 , E01D101/26 , E01D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承受拉或主拉应力的节段混凝土构件及其连接方式,其主体为混凝土节段,所述混凝土节段内部浇筑一体化设有竖向钢筋、横向钢筋和竖向加强钢筋;所述的横向钢筋采用环箍形式,实现在接缝处的闭合,所述横向钢筋之间通过竖向钢筋连接,所述横向钢筋转弯半径处放置竖向加强钢筋,在所述混凝土节段腹板处预留孔洞,通过锚栓连接方式用钢板将两个相邻的节段梁连接。本发明通过和钢板传递两个节段梁之间的受力,这种方式使得环形的箍筋和螺栓及其共同包围的混凝土形成承受围压的混凝土柱,同时加强钢筋提高了受压柱的弯剪强度,这种形式且施工更简便。
-
公开(公告)号:CN112064490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825846.4
申请日:2020-08-17
Applicant: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减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工型钢梁减振装置及工型钢组合梁,该工型钢组合梁包括:梁体,其包括:上翼缘板、下翼缘板和腹板;还包括每个腹板处设置的一个梁减振装置或者两个对称设置的减振装置,每个减振装置包括:传力杆,其与工型钢梁的上翼缘板转动连接;还包括折角放大杆,其包括连接端和放大端,连接端与传力杆转动连接,其折角处转动设置在下翼缘板上,并且设在折角处到连接端的距离小于到放大端的距离;还包括阻尼器,其可相对转动地设在工型钢梁的腹板上,还与放大端转动连接。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桥梁两桥墩之间布置竖向阻尼器需专门的阻尼器支撑构件,将增加工程造价和影响桥梁底部净宽影响通航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951398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1094737.9
申请日:2018-09-19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1D2/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D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设水平分布钢筋的节段梁,其中,包括:若干梁节段,若干梁节段的纵向端面相互连接;若干孔道,每一梁节段的至少一端分别具有若干通过移除预设填料而形成的孔道,若干孔道均沿梁节段的轴向方向设置;若干水平分布钢筋,每两相邻的梁节段之间设有若干水平分布钢筋。本发明增设的水平分布钢筋能够增加节段梁接缝处的抗弯承载能力以及抗剪承载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7326803A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710680708.X
申请日:2017-08-10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1D19/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D19/06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串联式分散变位伸缩缝,涉及桥梁主梁用伸缩装置领域;包括跨缝组件、变位组件和滑动组件,所述变位组件支撑在滑动组件上,所述跨缝组件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变位组件,形成一种将跨缝和伸缩分解后串联的浅层化结构;伸缩缝跨缝功能和伸缩功能首次实现了分解,工作方式明确,伸缩缝受梁端竖向转动影响小,伸缩功能发挥可靠,结构的安全、耐久性提高。结构的浅层化、模块化和装配化技术提高,安装、检测、维修和更换的条件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18504095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664300.3
申请日:2024-05-27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及桥梁工程领域,具体为一种钢筋混凝土深厚盖梁抗剪计算方法,由混凝土基体抗剪贡献、腹板水平钢筋抗剪贡献和腹板竖向钢筋抗剪贡献组成,根据钢筋混凝土构件剪压破坏机理获得混凝土基体抗剪贡献,根据剪切强度计算原理,获得腹板水平钢筋抗剪贡献,根据剪切强度计算原理,获得腹板竖向钢筋抗剪贡献。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方法分别考虑了混凝土基体和腹板钢筋的抗剪贡献,适用于无腹筋梁和有腹筋梁的抗剪承载力计算,突破了传统盖梁无法计算无腹筋梁抗剪承载力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205515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211728999.2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静力触探和BP神经网络的打入式预制桩施工评价方法,同时采用静力触探参数和BP神经网络进行打入式预制桩施工评价,所采用的静力触探参数连续性好,不丢失地层信息,对土层性质的反映准确,从而提供了准确的边界条件;BP神经网络具有较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高度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用于处理环境信息较复杂、背景知识不清楚、推理规则不明确的问题具有良好的效果,对复杂的打桩过程提供了良好的预测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0175389A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910425311.5
申请日:2019-05-21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斜拉桥主、边跨恒载配置方法,涉及土木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桥跨上一期恒载和二期恒载,所述主、边跨恒载配置是指调整主、边跨恒载达到合理的比例,使斜拉桥的变形和受力达到理想的状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设定拉索在主梁和索塔上的设计参数;(2)、按梁平、塔直原则计算恒载配置修正系数k、比例系数C;(3)、计算边跨与主跨的恒载线比重比q2/q1;(4)、进行q2/q1与C值关系判断,调整主、边跨恒载的配置。本发明基于结构力学中索塔底拉索力弯矩积归零的算法,提出一种对斜拉桥主、边跨恒载按比例进行准确定量配置的方法,推动了斜拉桥的精确化设计和标准化设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