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065603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210632210.7
申请日:2022-06-07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杭电(海宁)信息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4L41/12 , H04L41/1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缺失时间序列的网络拓扑完整重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对于包含N个节点的实际网络,获取网络中各个节点的策略序列和收益值;S2、分析囚徒演化博弈下的数据特征;S3、对所有网络中可观测节点,根据压缩感知方法计算其邻接向量从而构成重构邻接矩阵;S4、根据重构邻接矩阵找出所有的异常节点并恢复网络的部分拓扑结构Graph1;S5、使用基于博弈的数据特征的收益差序列网络补全算法推断受到隐藏节点影响的拓扑结构Graph2;S6、推测网络中隐藏节点的总个数,揭示异常节点与隐藏节点之间的拓扑结构Graph3;S7、将重构出的拓扑结构进行叠加。该方法实现了基于缺失时间序列重构完整网络拓扑的目标,实现了多个隐藏节点的数量估计和精确定位。
-
公开(公告)号:CN114114904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233574.X
申请日:2021-10-22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杭电(海宁)信息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限时间和固定时间分布式事件触发一致性方法。本发明首先确定多智能体系统的通信拓扑图,并用拉普拉斯矩阵来表征智能体之间的信息交互。其次设计多智能体系统事件触发一致性协议,并定义多智能体系统的事件触发误差,并基于事件触发误差设计事件触发条件。然后选取一致性协议中适合的方向函数,选取使多智能体系统不仅实现有限时间收敛性能而且可实现固定时间收敛性能的激活函数。最后将设计的多智能体系统控制协议与事件触发机制写入每一个智能体,并通过建立的通信拓扑图实现智能体之间的分布式信息交互。本发明通过灵活设计控制器协议中的两个函数,实现不同的控制性能要求,同时有效减少控制器的更新频率,降低资源使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294633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346195.5
申请日:2024-09-25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Q10/047 , G01C21/20 , G06Q50/02 , G06Q50/26 , G06N3/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井救援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涉及智能算法的路径规划领域,规划了矿井救援机器人在栅格化地图上的最优路径,旨在解决迭代初期搜索效率慢,转弯次数多,路径冗余,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栅格图环境模型;改变伪随机概率ACS算法的启发式函数获取初始路径;通过所述初始路径对初始信息素进行非均匀分布,进行迭代;根据地图环境得出邻域搜索机制,选择路径节点,形成一条路径;将每条成功到达终点的路径进行平滑;增加信息素奖惩机制,改变信息素的排布;进行下一次迭代,得出最终最优路径。本发明适用于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的路径规划,为矿井救援机器人的路径规划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8334747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504548.3
申请日:2024-04-25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V40/20 , G06V20/40 , G06V20/52 , G06V10/25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多空间尺度特征的作业违章识别方法。本发明首先采集多个作业场景的视频,预处理后将视频数据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然后构建多空间尺度动作识别神经网络模型,包括密集‑残差主干网络和多空间尺度模块和分类头;基于所构建的网络模型进行训练;随后采集作业现场监控视频,选取待识别片段,获取关键帧,对关键帧进行人物检测,获取视频画面中人物的边界框;最后将获取的视频片段、关键帧、边界框输入多空间尺度动作识别神经网络模型中进行行为或动作识别,识别人物行为,并判断是否违章。本发明可提高远视角、过曝光、欠曝光下作业人物动作识别的准确率,从而提高总体的动作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164040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010982319.4
申请日:2020-09-17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T7/00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82 , G06N3/089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分类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半监督深度学习算法的钢铁表面缺陷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获取钢铁表面图像,获得初始图像样本数据;B)对初始图像样本数据按预设比例分为训练数据集和验证数据集,从训练数据集中选取20%进行人工打标,作为有标签样本集,其余作为无标签样本集;C)将步骤B)中的训练数据集输入模型分类器进行迭代训练,每迭代N步使用验证样本集中的样本进行验证,直到达到预设阈值;D)将新的钢铁表面图像输入模型分类器,获得钢铁表面图像的缺陷识别结果。本发明的实质性效果是:使神经网络模型能够适应具无标签的样本数据,大幅降低分类器需要的有标签样本数据,降低了分类器训练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522523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342368.5
申请日:2023-04-03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改进的协同优化算法设计齿轮减速器的方法,将齿轮减速器的设计问题分解为一个系统级和三个学科级问题,系统级为齿轮减速器质量最小的优化问题,三个学科级分别为齿轮结构、输入轴、输出轴的优化问题,采用改进的协同优化算法进行求解;所述改进的协同优化算法在系统级层面对系统级目标函数中的松弛因子进行改进并增加松弛因子更新条件,使得松弛因子在整个迭代过程中呈现与众不同的阶梯状下降的变化趋势,有效解决协同优化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收敛速度慢、对初始点选取敏感的缺陷的同时,又避免了对学科级改进的协同优化算法的计算量大和对参数敏感的缺点,大大提高了算法的实用性。
-
-
公开(公告)号:CN115035372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544283.0
申请日:2022-05-18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V10/80 , G06V10/82 , G06V10/762 , G06V10/764 , G06V10/766 , G06N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目标检测的钢筋检测方法,S1,对钢筋图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对模型进行预训练;S2,将图像输入到特征提取网络,输出特征图F″;S3,将S2得到的特征图F″进行特征融合;S4,对提取到的特征处理进行分类和回归,回归时通过非极大值抑制法抑制掉多余的预测框,保留一个最接近的作为最终输出的预测框;S5,统计S4最终输出的预测框数量,将其作为钢筋数量以实现钢筋计数的功能。本发明在yolo‑v4网络的基础上引入了注意力机制模块(CBAM)和自适应空间特征融合模块(ASFF),有效降低了遮挡造成的钢筋漏检率高,提升了钢筋的检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461391B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010074170.X
申请日:2020-01-22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Q10/04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9/08 , G06F17/11 , B01D53/75 , B01D53/83 , B01D53/80 , B01D53/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煤电厂SO2污染物处理领域,针对现有技术的脱硫后SO2排放量高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泥流化床锅炉脱硫协同优化运行方法,所述脱硫协同优化运行的系统包括以下几个模块:DCS数据采集模块、A/D和D/A转换模块、中央处理系统模块、预测控制模块、人机交互模块以及优化计算模块。本发明给出了一种煤泥流化床锅炉脱硫系统协同优化运行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整个脱硫系统的过程进行建模与优化计算,然后对优化计算后的SO2浓度值进行预测控制,实现了整个脱硫系统运行成本的最低化,对优化求解后的结果进行预测控制,得出最低的运行成本,从而实现了SO2脱除的经济稳定运行,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3298114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408250.9
申请日:2021-04-15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杭州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余杭群力成套电气制造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改进孤立森林算法检测电器投切事件的方法。本发明应用孤立森林算法思想,同时改进异常值,原本的孤立森林算法通过循环足够多的次数进行数据点深度收敛,结合指数函数来获取一个点的异常程度,这样的会导致算法进程慢,还会产生一个是否收敛的判别问题,本发明将每次形成孤立数的深度倒数作为异常值,同时在执行程序有限次后,将每次相同数的异常值累加形成最后的异常值指标,相较于原本算法的指标,本发明的程序执行时间大大缩短,且将原来判断是否收敛的问题转化为发散程度的问题,避免了判断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