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结构及绝缘方法
    2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217913B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410158429.3

    申请日:2014-04-18

    Inventor: 佐藤正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绝缘结构及绝缘方法,其有助于降低维护频度并提高装置运转率。本发明提供设置在用于从等离子体生成部引出离子束的多个电极间的绝缘结构(30)。绝缘结构(30)具备:第1部分(52),连接于第1电极(20);及第2部分(54),连接于第2电极(22),且具备:绝缘部件(32),用于将第1电极(20)支承于第2电极(22);第1罩体(70),为了保护第1部分(52)免受污染粒子(18)的影响而包围第1部分(52)的至少一部分;及第2罩体(72),为了保护第2部分(54)免受污染粒子(18)的影响而包围第2部分(54)的至少一部分。第1部分(52)及第2部分(54)中的至少一部分由可加工陶瓷或多孔陶瓷形成。

    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图像生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40478A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580005384.9

    申请日:2015-02-10

    Abstract: 在能在大气压下进行观察的带电粒子线装置中,使用使带电粒子线透过的隔膜,对配置试样的大气压空间和带电粒子光学系统侧的真空空间进行隔离。该隔膜非常薄,因此破损的情况多。因此,产生隔膜的更换频率增加,由更换作业带来的便利性下降、运转费用增加之类的问题。为了解决该课题,参照图1,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特征在于,具备:电子光学镜筒(2),其将一次电子线照射至试样(6)上;箱体(7),其与电子光学镜筒内部直接连结,至少在一次电子线的照射中,使内部与上述电子光学镜筒内部相比为低真空的状态;以及隔膜(10),其对载置试样(6)的大气压环境的空间和低真空状态的箱体的内部进行隔离,并且供上述一次电子线透过。

    绝缘结构及绝缘方法
    2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217913A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410158429.3

    申请日:2014-04-18

    Inventor: 佐藤正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绝缘结构及绝缘方法,其有助于降低维护频度并提高装置运转率。本发明提供设置在用于从等离子体生成部引出离子束的多个电极间的绝缘结构(30)。绝缘结构(30)具备:第1部分(52),连接于第1电极(20);及第2部分(54),连接于第2电极(22),且具备:绝缘部件(32),用于将第1电极(20)支承于第2电极(22);第1罩体(70),为了保护第1部分(52)免受污染粒子(18)的影响而包围第1部分(52)的至少一部分;及第2罩体(72),为了保护第2部分(54)免受污染粒子(18)的影响而包围第2部分(54)的至少一部分。第1部分(52)及第2部分(54)中的至少一部分由可加工陶瓷或多孔陶瓷形成。

    减小离子植入器颗粒污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36811A

    公开(公告)日:2010-01-27

    申请号:CN200780049064.9

    申请日:2007-12-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射束控制电路和方法,通过减小离子束的工作因数以最小化离子植入系统内颗粒污染。在一个实施例中,射束控制电路包括与电源及离子植入系统的离子源部分相串联的高压开关,其中,开关可被操作以中断或重新建立电源与离子源的电极之间的连接,电极包括用于产生等离子体的电极。射束控制电路还包括开关控制器,其可操作地通过控制开关在离子植入开始之前闭合并且控制开关在植入完成之后或在不需要射束的其它时间断开,以控制离子束的工作因数,从而最小化射束工作因数和颗粒污染。射束控制技术可被应用于晶片掺杂植入和减小工作因数。用于高压开关的保护电路吸收来自电抗元件的能量并且钳止任何过电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