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施工救生舱的行走性能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17958B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610366904.5

    申请日:2016-05-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道施工救援相关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隧道施工救生舱的行走性能测试方法,包括:(a)设置同时包含有模拟栈桥和模拟碎石路况的前后两段测试区域;(b)将救生舱移动至前段区域,操作救生舱以使其直线移动通过所述模拟栈桥,同时观察其是否顺利通过模拟栈桥;(c)将救生舱继续移动进入后段区域,并在模拟碎石路况上分别执行多角度的转向操作、以及前后移动至指定位置的操作,同时观察其是否可实现360°自由转向以及顺利前后移动至指定位置;(d)计算得出以上操作过程的救生舱直线移动速度,并判断是否达到设计阀值。通过本发明,能够获得更为准确、全面且符合实际工况的测试结果,并有利于救生舱行走部件的优化设计。

    一种利用围护结构减少地下结构隆沉的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87316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10469801.0

    申请日:2018-05-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围护结构减少地下结构隆沉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地下结构、围护结构、托底梁、压顶梁、钢筋接驳器、微膨胀混凝土;地下结构包括底板、顶板和侧壁;围护结构位于侧壁的外侧、从上到下竖直设置;围护结构中预埋有钢筋接驳器,托底梁和压顶梁内的钢筋通过钢筋接驳器与围护结构连为一体;托底梁顶部与地下结构的底板之间设有预定下间隙,压顶梁底部与地下结构的顶板之间设有预定上间隙;预定下间隙和预定上间隙中填充有微膨胀混凝土。本发明很好地利用了围护结构的竖向承载能力,减少了地下结构的隆起与沉降。

    一种公路和城市隧道的平面线形布置方式

    公开(公告)号:CN101566065B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0910062305.4

    申请日:2009-06-02

    Abstract: 一种公路和城市隧道的平面线形布置方式,该方式利用具有独立、双向交通功能的两管双层双向隧道分别连接路网节点处的两条主要道路,使得两条隧道在路网节点处形成平面X型相交,一管隧道内的双层双向路面分别与同一条主要道路顺接,而不同隧道的双层双向路面分别与不同的主要道路顺接,其它次要流向的交通组织通过设置与隧道相连的匝道完成。本发明针对既有公路和城市隧道交通疏解方式的不足之处,利用两管具有独立、双向交通功能的双层双向隧道分别连接路网节点处的两条道路,通过合理的线路平纵断面布置,使得两条隧道在路网节点处形成平面X型相交,实现与路网节点处两条道路的快速连接,具有占地少,成本低的优点。

    一种双层盾构隧道
    3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560881A

    公开(公告)日:2009-10-21

    申请号:CN200910062074.7

    申请日:2009-05-15

    Abstract: 一种双层盾构隧道,该隧道利用车道板、左隔墙和右隔墙将隧道内部分隔成上、下两层行车道空间,其特征在于,在左隔墙和右隔墙分别与隧道衬砌之间形成的空间中,一个布置联系上下层行车道空间的疏散楼梯,另一个设置分别与上、下层行车道空间连通的排烟专用风道。本发明不仅保留了国内外既有双层盾构隧道的所有优点,而且在不增大隧道直径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空间布置方式,既充分利用了隧道内部空间,又同时解决了上、下两层行车道在火灾情况下的通风排烟难题,极大地提高了工程运营安全性。

    一种电缆槽道的连接结构及含有该连接结构的盾构隧道

    公开(公告)号:CN108868817B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1810765478.1

    申请日:2018-0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槽道的连接结构及含有该连接结构的盾构隧道,属于隧道结构设计领域,其通过在盾构隧道管片上沿环向预埋用于安装电缆槽道的预埋连接组件,由其来完成电缆槽道的安装,避免了对盾构隧道管片的损坏,降低了电缆槽道装设的难度,缩短了电缆槽道装设、维护及更换的周期,减少了电缆槽道的使用成本。本发明的应用于盾构隧道中电缆槽道的连接结构,其结构简单,设置简便,极大地降低了电缆槽道的设置难度和设置成本,该连接结构在盾构隧道中的应用能有效提升盾构隧道的使用便捷性,保证盾构隧道的结构稳定性,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中间箱涵结构尺寸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09496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1910705683.3

    申请日:2019-08-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间箱涵结构尺寸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先通过盾构法综合管廊直径、功能区范围及行车空间布置确定路面板上部空间最小高度H1;S2、根据行车的建筑限界要求确定行车空间,修正步骤S1的最小高度H1;S3、根据修正后的最小高度H1及路面板的厚度初步拟定中间箱涵顶板上表面相对隧道内壁顶部的高度H2以及中间箱涵顶板宽度L1;S4、根据中间箱涵顶板宽度L1及中间箱涵结构在综合管廊中的位置确定两侧墙高度H3及两侧墙净距L2;S5、根据综合管廊排风腔的空间要求确定侧墙牛腿上表面相对于侧墙底部的高度H4;S6、顶板、侧墙及底板厚度均通过结构受力安全性确定。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