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292969A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310198183.8
申请日:2013-05-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M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动弹簧拉压试验机,旨在克服目前检测弹簧弹性系数多用由电子元件制作的专用设备并且不适用于现场作业等问题。其包括机架、测量机构、传动机构与拉伸压缩夹具机构。测量机构包括大量程游标卡尺(12)、小量程游标卡尺(16)、弹簧(5)。弹簧(5)套装在上压盘导杆(3)上,弹簧(5)上端与中横梁(6)固定,弹簧(5)下端与拉伸压缩夹具机构的弹簧上压盘(15)固定,小量程游标卡尺(16)上测量爪与中横梁(6)固定,小量程游标卡尺(16)的下测量爪与上压盘(15)下表面固定,大量程游标卡尺(12)上测量爪与上横梁(10)上表面固定,大量程游标卡尺(12)下测量爪与弹簧上压盘(15)下表面固定。
-
公开(公告)号:CN102252940A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申请号:CN201110062176.6
申请日:2011-03-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密度测量方法及其专用蜡封纸盒。土壤密度测量方法包括1)测量用于制作专用纸盒的A4复印纸的体积密度;2)制作专用纸盒的平面展开图样;3)加热融化固体石蜡;4)将专用纸盒的平面展开图样覆盖石蜡膜;5)测量盛满土样的专用蜡封纸盒在空气中的质量;6)测量装满土样的专用蜡封纸盒中土样在水中的质量;7)比较测量数据的正确性;8)进行两次平行测定;9)计算待测土样的密度。所述的专用蜡封纸盒为容积在30立方厘米至40立方厘米的A4复印纸制成的长方体,专用蜡封纸盒的长、宽与高的取值相差小于等于5厘米,其高度值分别大于长度值和宽度值,专用蜡封纸盒的里外面覆盖了厚度为0.4~0.7毫米的石蜡膜。
-
公开(公告)号:CN102182567A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1110094013.6
申请日:2011-04-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F02D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电子油门踏板控制系统。所述汽车电子油门踏板控制系统包括汽车加速踏板、控制电路板与模拟汽车加速踏板信号发生装置。所述模拟汽车加速踏板信号发生装置包括步进电机驱动器、步进电机、连接支座、2号油门位置传感器和底座。步进电机驱动器采用螺钉固定在底座的左侧,连接支座通过螺钉固定在步进电机驱动器右侧的底座上,步进电机通过步进电机固定螺钉与连接支座(4)的左端面固定连接,2号油门位置传感器通过2号油门传感器固定螺钉与连接支座的右端面固定连接,固定的步进电机的输出轴穿过连接支座中心处的圆通孔插入固定在连接支座右端面的2号油门位置传感器的转子槽中成固定连接,步进电机驱动器与步进电机电线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8701165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933753.1
申请日:2024-07-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生轮腿式商用车角模块,包括有冗余转向模块总成、仿生轮腿式悬架总成和冗余驱制动集成模块总成,其中冗余转向模块总成装配在上部,冗余转向模块总成通过仿生轮腿式悬架总成与冗余驱制动集成模块总成相连接。冗余转向模块总成包括有第一转向电机、第二转向电机、转向传动机构和转向机构底盘,其中第一转向电机和第二转向电机分别装配在转向传动机构的顶部和一侧,转向机构底盘装配在转向传动机构的底部。有益效果:满足了现代物流、救援和勘探等领域对车辆高适应性和灵活性的需求。减少了转向滞后和误差。提供了更好的车辆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降低转向电机及转向传动齿轮负载压力。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151218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120447.8
申请日:2023-09-0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6N5/022 , B60W40/00 , B60W40/08 , B60W50/00 , B60W60/00 , G06N5/045 , G06N5/048 , G06N5/01 , G06N20/00 , G06N3/0442 , G06N3/048 , G06F9/448 , G06F18/23213 , G06F18/20 , G06V20/58 , G06V20/59 , G06V40/7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理论的可解释人机混合增强感知方法,其方法为:第一步、整合输入数据流与信息流;第二步、构建人机混合增强感知模型,第三步、构建可解释在线人机融合感知知识库,第四步、整合输出变量,整合系统的输出变量,有益效果:实现了人机混合增强感知可解释性的客观定量评价;保证了人机共驾系统对于驾驶人感知过程的正确理解,极大提升了人机感知一致性,解决了人机感知一致性的问题;形成闭环的人机混合增强感知系统框架;解决了人机混合增强感知系统的可解释性问题;本发明具有自我纠错能力,并且能够基于人机感知一致性对比结果调整人机混合增强感知系统,提高系统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740274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677362.3
申请日:2023-06-0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6T17/00 , G06V10/764 , G06N3/0475 , G06N3/048 , G06N3/094 , G06N2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自动驾驶视觉感知系统的对抗场景生成方法,其方法包括的步骤为:第一步、场景元素提取与基础场景库构建;第二步、基于对抗元素的对抗场景生成;第三步、基于视觉图像衍生方法的对抗场景生成;第四步、对抗场景库评估与整合;有益效果:对自动驾驶测试场景中的所有常用对抗场景元素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基于视觉图像衍生方法进行了详尽的方法设计,具有极高可行性;包括了一种综合性的对抗场景有效性验证方法,从而确保了生成的对抗场景的有效性;对抗场景具有较高的覆盖度;无论是单目视觉、双目视觉、多目视觉或是多相机系统都能够适用,具有极高的适应能力;符合各项标准的规定,实用性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738824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562354.4
申请日:2023-05-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6F30/27 , G01M17/007 , G06N3/045 , G06N3/0464 , G06N3/084 , G06N7/02 , G06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车及虚拟环境高度融合的人机共驾在线测评系统及方法,在线测评系统包括有基于真实道路的仿真场景数字孪生模块、智能驾驶模拟模块、人机共驾控制模块、实车模块和在线评价及模型参数自优化模块,测评方法为:第一步、基于数字孪生与加速测试的仿真场景测试;第二步、驾驶人与智能驾驶系统决策同步性测试;第三步、驾驶人驾驶行为一致性测试;有益效果:通过基于真实道路的仿真场景数字孪生技术与加速测试技术提高了人机共驾测试真实性与测试效率,通过信号时间同步技术实现了驾驶人与智能驾驶系统决策信号同步性的验证与校准,避免了人机冲突,提高了人机协同控制策略的算法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572576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1810747716.6
申请日:2018-07-1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5B19/04 ,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机共驾及无人驾驶技术及测试用车载外接驾驶机器人,包括有主驾驶转向总成、副驾驶转向总成、主驾驶踏板总成、副驾驶踏板总成和控制系统总成,其中主驾驶转向总成装配在原车的转向系统上,并与原车的转向系统同轴进行传动,副驾驶转向总成装配在主驾驶转向总成的一侧,主驾驶踏板总成水平放置于原车的主驾驶地板上且与原车主驾驶座椅螺栓连接,主驾驶踏板总成与原车的踏板系统紧固连接,主驾驶转向总成、副驾驶转向总成、主驾驶踏板总成和副驾驶踏板总成均与控制系统总成相连接并由控制系统总成控制工作,有益效果:极大地降低了实车测试成本并提高了效率,零部件对应材料选择合理,寿命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869581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140010.1
申请日:2021-09-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行驶风险预测算法的离线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测试平台包括有数据同步采集平台和离线滚动时域测试平台,离线滚动时域测试平台能够利用数据同步采集平台采集的离线同步数据进行测试,其方法为:第一步、布置数据同步采集平台;第二步、采集离线测试数据;第三步、布置离线滚动时域测试平台;第四步、滚动时域离线测试;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离线测试平台具备简约的架构,对基于相机、激光雷达、组合惯性导航仪和车辆状态信息融合的汽车行驶风险预测算法进行离线测试,能够对智能汽车常用的传感器数据实现同步采集,也能在测试过程中分布式地接入算法处理计算机,搭建简便、灵活。
-
公开(公告)号:CN112389440A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2011234405.3
申请日:2020-11-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60W4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车路作用机理的越野环境中车辆行驶风险预测方法,其方法为:第一步、数据预处理;第二步、对车辆运动状态进行估计;第三步、对环境状态与环境参数进行估计;第四步、对行驶风险进行预测。有益效果:结合了车辆动力学、地面力学、计算机视觉等学科的技术,通过结合前方道路的几何和力学特征进行风险的静、动态分层预测的方式,得以用基于车‑路作用的最根本的原理解决车辆行驶风险预测问题,并且能够结合多学科的先进技术手段,符合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趋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多场景、多工况下的可行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