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329409A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410512163.8
申请日:2014-09-29
Applicant: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F16F15/1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7/108 , F16F2232/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振器,特别涉及一种汽车传动系统用扭转减振器,包括外圈的圆环形的质量块及在质量块内部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为腔体结构,其截面为方形,所述安装块的四个角为圆角,所述圆角与所述质量块圆心相同;所述质量块与内圈的安装块之间用连接橡胶连接在一起。本发明提供的汽车传动系统用扭转减振器的使用寿命大大提升了,同时改善了传动轴扭转波动情况,减低振动噪音,降低汽车维护使用成本,提高了用户对汽车的满意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179883A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410435114.9
申请日:2014-08-30
Applicant: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F16F15/124
Abstract: 一种汽车传动轴扭转减振器,用于解决现有扭转减振器中弹性连接件易损坏,整体寿命短的问题,包括内骨架、惯性环、外圈、定心限位元件和橡胶块,所述内骨架通过螺栓组件与传动轴凸缘连接,在内骨架外侧壁周向均布橡胶块,所述橡胶块一侧硫化固定在内骨架的外侧壁上,另一侧硫化固定在外圈内壁上,所述外圈套装在内骨架的外面,在外圈两端内壁上压装惯性环,所述定心限位元件均布在外圈与内骨架之间的空腔中。本发明具有零部件数量少、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的特点,不仅能改善车辆的驾乘舒适性,而且延长了汽车传动轴扭转减振器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3994174A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410231275.6
申请日:2014-05-28
Applicant: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F16F15/12 , F16F15/124 , F16F15/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复合式减振器,涉及汽车减振技术领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减振器的减振效果不能满足较高功率、较大扭矩的发动机对其曲轴系统扭转振动的减振要求的问题。所述一种复合式减振器,包括由内至外的多个相连的圆形安装槽,所述圆形安装槽由内至外依次安装有轴位、轮毂、一级减振结构、二级减振结构,所述轴位的外围与所述轮毂的内侧连接,所述轮毂的外侧与所述一级减振结构的内侧连接,所述一级减振结构的外侧与所述二级减振结构的内侧连接,所述二级减振结构的外侧包覆有外壳。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式减振器用于汽车发动机的减振。
-
公开(公告)号:CN102758876B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210231842.9
申请日:2012-07-05
Applicant: 天津博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IPC: F16F15/12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扭转减振器,涉及汽车的动力传递系统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传动轴在实现动力传动过程中,不能同时削减扭振,从而提高整车运行平顺性降低噪音的技术问题而发明。所述扭转减振器,包括与传动轴驱动端连接的第一传递元件、与传动轴从动端连接的、套设在所述第一传递元件上的第二传递元件以及设在所述第一传递元件和所述第二传递元件之间的用于传递扭矩的减振元件,其中,所述减振元件包括刚性基体和橡胶环,所述刚性基体与所述第一传递元件的内孔过盈连接,所述橡胶环压装在所述刚性基体的外表面并与所述第二传递元件的内孔过盈连接。本发明用于汽车的传动轴。
-
公开(公告)号:CN102072272B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110007624.2
申请日:2011-01-14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F16F7/00 , F16F1/377 , F16F15/08 , F16F15/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精密仪器的无转角橡胶减振器,其特点是该橡胶减振器依次由上钢件(1)、镂空减振橡胶(2)、骨架(3)、约束减振橡胶层(4)和底座(5)连接组成,镂空减振橡胶(2)的一端与上钢件(1)连接,镂空减振橡胶(2)的另一端与骨架(3)连接,骨架(3)与约束阻尼结构(4)连接,底座(5)与约束减振层(4)连接,构成无转角橡胶减振器。本发明引入约束阻尼机制,有效去除了内外振动的耦合;设计的无转角橡胶减振器,通过三向等刚度保证很小的角位移变化,和电子设备及精密仪器在冲击振动下的正常工作和精确输出;并可以调整体系的共振频率实现减振和隔振功能的转换。减振器使用寿命长,结构尺寸小,制造方便,适合于竖装、侧装、吊装等多种不同位置的安装方式。
-
公开(公告)号:CN102678884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110173442.2
申请日:2011-06-23
Applicant: 韩国富国株式会社
Inventor: 申承雨
IPC: F16H55/36 , F16F15/1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5/1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震皮带轮,该减震皮带轮包括:毂(12),该毂(12)为圆筒状,并且结合在车辆的曲轴上并由铸铁铸造而成;毂衬(16),该毂衬(16)由钢板塑性加工而成,并且所述毂衬(16)的中央部的通孔(22)与所述毂(12)接合,且所述毂衬(16)的圆周部形成有轮辋(24);橡胶层(18),该橡胶层(18)为环状,并且附着在所述毂衬(16)的轮辋(24)上;以及皮带轮(14),该皮带轮附着在所述橡胶层(18)的外侧面上,该减震皮带轮轻量化并易于制造,且具有足够的强度或耐久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128246A
公开(公告)日:2011-07-20
申请号:CN201110080810.9
申请日:2011-04-01
Applicant: 湖北腾源旋压科技有限公司
IPC: F16H55/36 , F16F15/1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发动机曲轴减振器皮带轮,包括轮毂、皮带轮、惯性环和橡胶,轮毂和皮带轮是用优质碳素结构钢08AL旋压成为一个整体的,在皮带轮内侧面的空腔内通过橡胶圈设有惯性环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由于轮毂和皮带轮是旋压成为一个整体的,这样在使用过程中使轮毂直接带动皮带轮,不会有力学分散,同时还节约了大量的能源;在皮带轮和轮毂组成的空腔内通过橡胶硫化设有惯性环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这样不仅起到减震的作用,同时还使得橡胶寿命延长,保护了整个发动机系统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300648C
公开(公告)日:2007-02-14
申请号:CN03141137.1
申请日:2003-06-11
Applicant: 夏普公司
IPC: G03G21/00 , F16F15/10 , F16F15/1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G15/75
Abstract: 一种防振部件的安装方法,是把板状防振部件定位卷绕在设有空气吸引、排出部的轴上,通过空气吸引把板状防振部件保持在轴上后把空气吸引着板状防振部件的轴插入感光鼓的中空圆筒基体的内部,通过通过停止空气吸引使板状防振部件用其复原力紧密接触在感光鼓的内壁面上。一种防振部件的回收方法,是把设有空气吸引部的轴插入到安装在感光鼓的中空圆筒基体内壁面上的板状防振部件的内侧,通过开始空气吸引,把板状防振部件吸引保持在轴上,把板状防振部件从感光鼓的中空圆筒基体的内壁面上剥离后,以板状防振部件吸引保持在轴上的状态从感光鼓的中空圆筒基体的内部取出。
-
公开(公告)号:CN119222262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257263.0
申请日:2024-09-09
Applicant: 广西徐沃工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IPC: F16D3/02 , F16D3/50 , F16F15/124 , F16H57/00 , G01D5/2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驱动编码传感器轴转动的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包括转动轴、软连接组件和用于套设安装编码传感器的安装筒座,编码传感器由安装筒座的一端口部沿轴线放入安装筒座内,所述转动轴的第一传动端沿安装筒座的另一端口部轴线方向伸入至装筒座内,使转动轴的第一传动端与所述编码传感器输出端的传感器轴之间通过软连接组件进行软连接,在转动轴的第一传动端外壁套设有轴承,所述转动轴的第一传动端外壁通过轴承套设固定在安装筒座内,在所述转动轴的第二传动端上设置有驱动所述转动轴转动的驱动轮。本发明能够有效抵消了由于加工精度不足导致传动轴与传感器轴安装不同心的技术问题,大大减少了加工难度及避免不同心导致传感器损坏。
-
公开(公告)号:CN118889740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350016.5
申请日:2024-09-26
Applicant: 京马电机有限公司
IPC: H02K1/279 , H02K1/2706 , H02K1/28 , F16F15/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式减振转子,包括同轴线设置的转子机构及转轴,所述转轴安装在转子机构内,所述转子机构包括注塑件、多组外转子铁芯、多组永磁体、内转子铁芯及弹性件,多组所述外转子铁芯及多组所述永磁体间隔且呈圆周排列,所述内转子铁芯套设至圆周分布的多组外转子铁芯及多组永磁体之间,多组所述外转子铁芯及多组所述永磁体镶嵌至注塑件内。本发明通过外延伸块能从安装腔道转动至安装腔内,内扣合部及内转子铁芯之间均最大面积的与弹性件接触,弹性件能牢固的进行粘附,避免产生脱离,由于外延伸块四周被横向条及纵向条阻挡,以及被弹性件包覆,达到良好的减振的作用也避免产生过大的剪切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