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非对称的双层隧道
    4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763439B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510188945.5

    申请日:2015-04-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下非对称的双层隧道,包括隧道本体,隧道本体分为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上部空间分为位于左侧的上部行车空间和位于右侧并与上部行车空间相通的烟道;下部空间内分为位于左侧的辅助空间和位于右侧并与烟道相通的下部行车空间,辅助空间内等间距设置有疏散楼梯,疏散楼梯顶部设置在行车隔板下部,行车隔板上设置有多个与疏散楼梯对应的楼梯盖板。本发明通过改变隧道内部结构布置方式,对空间利用方式进行优化,可在不需要结构加宽的条件下实现上下层互为疏散,且可实现上下层隧道从结构两侧设置匝道,还可以减小建设用地宽度,适用于当受建设条件限制,施工用地宽度有特殊要求而拟采用明挖法建设的道路隧道工程。

    一种设环向空腔的钻爆法隧道抗错断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59018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88478.4

    申请日:2024-08-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环向空腔的钻爆法隧道抗错断结构及施工方法;该抗错断结构设置于活动断层影响区段内,所述抗错断结构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初期支护、缓冲层和二次衬砌,所述缓冲层包括填充材料以及设于所述填充材料内的空腔,所述空腔沿隧道环向方向布设。本发明的缓冲层内设有空腔,可以为拱部或边墙首先破坏的填充材料碎块提供顺畅的运动路径,缓冲层应力集中处的材料破坏后的碎块在重力作用下沿空腔溜滑至下部,破坏部位形成可以消纳断层位错的自由空间,避免破坏位置因为材料堆积引起的应力集中,防止二次衬砌破坏。

    高速磁浮铁路隧道内紧急救援站设置方法及紧急疏散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87014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11434550.0

    申请日:2021-11-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速磁浮铁路隧道内紧急救援站设置方法及紧急疏散方法,该紧急救援站设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高速磁浮列车车载锂电池从发生故障到热失控的时间,将该时间作为列车发生火情后的安全运行时间;S2、计算列车在运行状态时发生火情后在安全运行时间内的安全运行距离;S3、当高速磁浮铁路隧道长度大于所述安全运行距离时在隧道内设置紧急救援站且相邻紧急救援站的间距不大于所述安全运行距离。本发明保证当隧道或隧道群内高速磁浮列车发生火灾事故后,列车可以在安全运行时间内行驶至紧急救援站停车疏散;本发明提出了高速磁浮铁路隧道紧急救援站间距的量化计算方法,提高了高速磁浮铁路防灾疏散救援工程的可靠性与经济性。

    一种基于IBIM的多源图形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84330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011633449.3

    申请日:2020-12-31

    Abstract: 一种基于IBIM的多源图形处理方法,包括:对多源BIM模型进行解析,获取最小模型单元,分析最小模型单元几何数据,并进行Tessellation处理,获得多源BIM模型几何数据;处理BIM模型的非几何属性信息,将模型的非几何属性信息提取并保存到数据库,并将模型属性信息与模型的关联;利用创建的几何模型和非几何信息数据库,将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转换为统一的IBIM格式轻量化模型;开发IBIM浏览器,对得到的IBIM格式轻量化模型进行管理;提供应用程序接口,对IBIM进行底层封装,实现多源图形跨平台协同应用功能。本发明可兼容各种主流BIM软件制作的模型格式,实现了保留原始模型的几何、结构及属性等信息的基础上,将模型转换成轻量化格式文件,将BIM应用集中到同一图形平台上。

    全息智能隧道监控系统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10025A

    公开(公告)日:2019-12-24

    申请号:CN201910735905.6

    申请日:2019-08-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全息智能隧道监控系统,包括可视化服务层、数据服务层、支撑服务层和数据库服务层;可视化服务层用于向支撑服务层和数据服务层发送请求并获取支撑服务层根据请求作出的响应和数据库服务层中的数据,然后对作出的响应及获取的数据进行展示;支撑服务层用于接收可视化服务层的请求,并根据请求获取数据服务层中的数据并对数据作出相应的分析处理,然后将分析处理后的数据发送至可视化服务层进行展示;数据库服务层用于数据服务层中的数据进行存储和访问;数据服务层用于给可视化服务层和支撑服务层提供隧道监控提供基础数据。本发明可对隧道工程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发生的数据进行展示及监控,以实现全生命周期、全信息和全可视化的监控。

    中间箱涵结构尺寸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09496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10705683.3

    申请日:2019-08-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间箱涵结构尺寸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先通过盾构法综合管廊直径、功能区范围及行车空间布置确定路面板上部空间最小高度H1;S2、根据行车的建筑限界要求确定行车空间,修正步骤S1的最小高度H1;S3、根据修正后的最小高度H1及路面板的厚度初步拟定中间箱涵顶板上表面相对隧道内壁顶部的高度H2以及中间箱涵顶板宽度L1;S4、根据中间箱涵顶板宽度L1及中间箱涵结构在综合管廊中的位置确定两侧墙高度H3及两侧墙净距L2;S5、根据综合管廊排风腔的空间要求确定侧墙牛腿上表面相对于侧墙底部的高度H4;S6、顶板、侧墙及底板厚度均通过结构受力安全性确定。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