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rse的欠定时不变工作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468093B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939747.7

    申请日:2024-07-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Morse的欠定时不变工作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及装置,涉及工作模态参数识别领域。本发明通过获取传感器测点的时域位移振动响应信号,采用Morse连续小波变换得到时频域响应信号;然后采用使用时频阈值自适应算法筛选出时频点后,进行SSP单源点检测,再使用基于稀疏搜索的快速密度峰值聚类算法获得峰值聚类稀疏信号,继而构建出决策图,从决策图的聚类中心获得混合矩阵估计;最后,使用范数最小化算法获得源信号的稀疏解,以此重构源信号,并通过Morse小波逆变换获得时域下的模态坐标响应。本发明实现了欠定时不变工作模态参数的识别,且相对传统方法,本发明方法的模态参数识别速度更快、准确性高,且对测量噪声具有鲁棒性,模型更稳定。

    基于离散速度连续时间的多智能体轨道交通路径规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58631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796199.7

    申请日:2024-06-20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离散速度连续时间的多智能体轨道交通路径规划方法,涉及路径规划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地图建模和智能体建模,生成地图模型智能体模型,表示为状态st:(Tr,t,v,speed),其中,Tr为列车唯一标识符,t、v和speed分别表示列车Tr在时间t时位于位置v且速度为speed,其中,位置v通过地图中的节点或边来表示;采用基于冲突的连续搜索算法实现多智能体轨道交通路径规划,所述多智能体轨道交通路径规划表示为所有智能体在地图上的状态变化。本发明在提高铁路运输效率的同时,增强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为实际应用场景中的复杂情况提供了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种知识图谱的问句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4925186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210566962.8

    申请日:2022-05-24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知识图谱的问句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涉及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领域。其中,这种问句生成方法包含步骤S1至步骤S7。S1、获取知识图谱。S2、根据知识图谱,通过图变换网络模型,获取各个子图的子图向量。S3、获取问句数据集。S4、根据知识图谱和问句数据集,基于相似度获取各个子图的外部问句。S5、获取五何问题类型参数。S6、根据五何问题类型参数和外部问句,通过Bi LSTM神经网络模型,获取外部增强向量。S7、根据子图向量和外部增强向量,通过指针生成网络模型,获取问句。本发明对生成教学场景中所需的类型多样、语义知识丰富、语言表达自然的问句具有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881330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210498705.5

    申请日:2022-05-09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智慧交通技术领域的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步骤S10、获取轨道交通的刷卡数据集以及轨道站点的邻接关系图,对刷卡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得到进站客流数据集;步骤S20、基于邻接关系图以及进站客流数据集重构站点邻接关系;步骤S30、基于GCN构建多维空间状态下的一致性特征提取通道以及异质性特征提取通道,并通过Attent i on机制自适应分配一致性特征提取通道以及异质性特征提取通道所提取特征的权重;步骤S40、基于LSTM以及全连接层网络构建时序预测模型,对时序预测模型进行训练;步骤S50、将站点邻接关系输入时序预测模型,输出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结果。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极大的提升了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精度。

    面向安全需求的轨道交通联锁系统一致性测试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427841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886462.1

    申请日:2024-07-03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安全需求的轨道交通联锁系统一致性测试方法及装置,涉及软件测试领域,包括:采用STPA技术对轨道交通联锁系统进行分析,得到精炼的软件安全要求并转换为线性时态逻辑属性,并得到原子命题集;采用符号化有限状态机对轨道交通联锁系统进行建模,得到参考模型;计算轨道交通联锁系统中的所有估值函数,根据估值函数生成得到符号迹及其对应的具体迹;对参考模型进行改良,得到改良后的参考模型,将估值函数映射到原子命题集中,得到命题抽象;基于参考模型的符号迹和命题抽象生成测试用例,在改良后的参考模型上执行测试用例,直至测试用例满足精炼的软件安全要求,解决了轨道联通联锁系统的一致性测试无法面向其安全需求的问题。

    基于离散速度连续时间的多智能体轨道交通路径规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58631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796199.7

    申请日:2024-06-20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离散速度连续时间的多智能体轨道交通路径规划方法,涉及路径规划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地图建模和智能体建模,生成地图模型智能体模型,表示为状态st:(Tr,t,v,speed),其中,Tr为列车唯一标识符,t、v和speed分别表示列车Tr在时间t时位于位置v且速度为speed,其中,位置v通过地图中的节点或边来表示;采用基于冲突的连续搜索算法实现多智能体轨道交通路径规划,所述多智能体轨道交通路径规划表示为所有智能体在地图上的状态变化。本发明在提高铁路运输效率的同时,增强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为实际应用场景中的复杂情况提供了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交通需求预测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938112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470118.1

    申请日:2022-11-23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通需求预测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涉及智慧交通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获取交通数据中的时序特征;根据所述时序特征进行时序信息编码,得到输入特征矩阵;根据所述输入特征矩阵利用时间上的多头门控自注意力提取模块进行特征提取,得到带有时间特征的特征矩阵;根据所述带有时间特征的特征矩阵利用空间上的多头门控递归图注意力模块进行特征提取,得到带有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的特征矩阵;获取预设时间交通数据;根据所述预设时间交通数据和所述带有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的特征矩阵确定预测结果。本发明通过充分挖掘交通数据中的时空特征,从而实现快速且准确地对城市交通需求进行预测。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881330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498705.5

    申请日:2022-05-09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智慧交通技术领域的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步骤S10、获取轨道交通的刷卡数据集以及轨道站点的邻接关系图,对刷卡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得到进站客流数据集;步骤S20、基于邻接关系图以及进站客流数据集重构站点邻接关系;步骤S30、基于GCN构建多维空间状态下的一致性特征提取通道以及异质性特征提取通道,并通过Attent i on机制自适应分配一致性特征提取通道以及异质性特征提取通道所提取特征的权重;步骤S40、基于LSTM以及全连接层网络构建时序预测模型,对时序预测模型进行训练;步骤S50、将站点邻接关系输入时序预测模型,输出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结果。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极大的提升了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精度。

    一种基于图着色的节点间能量再分配调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89196B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1910921109.1

    申请日:2019-11-21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图着色的节点间能量再分配调度方法,涉及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以下阶段模式:S1能量再分配问题描述:给定一个由静态节点U组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其中能量传输系数矩阵为C={c(i,j)},能量上限列表为eU,能量下限列表为eL,能量传输功率列表为p,初始能量列表为eB,能量预期列表为eE;能量再分配问题WPTERD的任务是找一个最优能量传输调度s,使得最终总能量最大化并且时间跨度最小S2能量再分配问题分解。本发明的GCEgyTimeD算法使能量再分配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最小,时间跨度最小,有利于延长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寿命,有利于构建一个长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