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动无人机的传动结构
    6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697308A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711089303.5

    申请日:2017-11-0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油动无人机的传动结构,包括一个平行设置在无人机的机头和机尾的悬臂之间的主轴,所述主轴上固定安装有一个动力输入轮、一个第一动力输出轮以及一个第二动力输出轮,所述动力输入轮由发动机通过发动机皮带驱动,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轮和第二动力输出轮分别通过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驱动无人机的悬臂中设置的传动杆转动,并将所述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每一个所述旋翼。本申请的传动结构仅需要利用皮带和一根主轴,就可以将发动机的动力分别传递给机头和机尾的四个旋翼,结构简单,重量轻,技术成熟,不需要特别设计专用发动机,还可以根据需要选用不同功率的发动机,可以满足各种载荷大小的无人机的需要。

    一种高亚音速隐身无人机
    6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685868A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710696411.2

    申请日:2017-08-1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亚音速隐身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机体、可折叠机翼和可折叠尾翼、可收放进气道。无人机本体采用隐身设计;机翼采用上单翼布局,折叠方式采用旋转式折叠,机翼往机尾方向收起;尾翼采用V型布局,折叠时贴着机身侧面往机头方向旋转。为了适应机翼、尾翼的布局,方便其放置与固定,机身采用一体化设计,其背部与水平面平行,机身侧面与V型尾翼的上反角一致。进气道在机翼打开之前收缩于机体内部,以利于运输和挂载。本发明具有优异的隐身性能和高亚音速巡航能力,弥补了小型无人机因其速度慢突防能力弱的缺陷,同时能在母机有限的运载空间里装载更多无人机。

    油动无人机的悬臂快拆结构
    6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672783A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711089199.X

    申请日:2017-11-08

    Abstract: 一种油动无人机的悬臂快拆结构,包括与油动无人机的机身连接的内侧悬臂;与油动无人机的旋翼连接的外侧悬臂;将所述内侧悬臂和外侧悬臂连接在一起的内侧接头和外侧接头;其中,围绕所述内侧接头的外圈等间隔设置有多个可转动的螺杆,所述外圈接头的外圈上对应于每个所述螺杆设置有多个双头卡槽;所述螺杆可转动至所述双头卡槽中并通过螺母将所述内侧接头和外侧接头连接在一起。本申请的悬臂快拆结构,结构简单可靠,拆卸方便,易于通过快拆操作减小油动无人机的体积,提高了无人机的适应性,有利于克服电动无人机航程短、载荷小的缺点。

    一种混合动力无人机
    6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140192A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710285923.X

    申请日:2017-04-27

    Applicant: 陶霖密

    Inventor: 陶霖密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升力旋翼、控制旋翼、载荷框和机架,所述升力旋翼、控制旋翼和载荷框均安装在机架上,所述升力旋翼成对对称布置,所述无人机至少包括两个升力旋翼;所述升力旋翼设置于无人机中心轴线的两侧,所述升力旋翼的旋翼面垂直于无人机中心轴线;所述升力旋翼由燃油马达驱动,所述控制旋翼由电机驱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混合动力无人机,由升力旋翼提供主升力,由控制旋翼保持飞行器姿态,在前进、后退及平面内选择运动时,通过控制旋翼的加、减速来改变飞行器的姿态;无人机的控制算法类似多旋翼,省去了直升机的配套控制结构,从而大大简化了结构和控制算法,进而提高了飞行器的稳定性、载荷、续航时间和操控性。

    涵道式无人机
    6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672230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611114275.3

    申请日:2016-12-07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涵道式无人机,该无人机包括:机身主体(9)、第一涵道(1)、第二涵道(2)、第三涵道(3)、第四涵道(4)、前起落架以及后起落架;所述第一涵道(1)与所述机身主体(9)的第一侧连接;所述第二涵道(2)与所述机身主体(9)的第二侧连接;所述第三涵道(3)与所述机身主体(9)的第三侧连接;所述第四涵道(4)与所述机身主体(9)的第四侧连接;所述前起落架设置在所述机身主体(9)的头部下方,所述后起落架设置在所述机身主体(9)的尾部下方;所述第一涵道(1)、所述第二涵道(2)、所述第三涵道(3)和所述第四涵道(4)的内部均设置有桨叶以及带动所述桨叶转动的发动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无人机飞行灵活、安全性高、操作方便、续航时间长。

    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

    公开(公告)号:CN106628155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710096507.5

    申请日:2017-02-22

    Inventor: 赵曙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属于无人飞行器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机身、发动机、主闸箱、复合伞齿轮和多个旋翼臂,发动机和主闸箱设置在机身内部,复合伞齿轮设置在主闸箱内与发动机传动连接,多个旋翼臂呈圆形阵列排布在机身四周,每一旋翼臂一端穿过机身和主闸箱与复合伞齿轮连接,每一旋翼臂远离机身的一端传动连接有一桨距可变的旋翼。本发明通过复合伞齿轮的应用,将一台发动机的动力传输给多个旋翼,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一台电机仅带动一个旋翼带来的平衡性差、操控不灵活、无人机整体结构复杂、成本高、拆卸维修困难和工作效率低等问题,且通过桨距可变的旋翼不仅控制飞行器的升力,还能控制飞行器的方向。

    一种具有双旋翼系统的多旋翼无人机

    公开(公告)号:CN106628154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710093927.8

    申请日:2017-02-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双旋翼系统的多旋翼无人机,包括机身、动力机构、主旋翼和多个副旋翼,动力机构带动主旋翼和多个副旋翼转动,主旋翼的旋转平面为水平面;还包括连接件,多个副旋翼的机臂均匀固定安装于连接件的外侧面,且多个副旋翼机臂的中心线位于同一个平面内;连接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机身,使得副旋翼和机臂能够在竖直面内转动。主旋翼的转动为无人机的升空和悬浮提供动力,当需要转向时,控制各个副旋翼的转速变化,使各个副旋翼产生不同的推力,由于连接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机身,副旋翼在空气反作用力下带动连接件在竖直面内转动,机臂所在的平面倾斜,完成转向,而机身和主旋翼始终保持水平,避免了机身倾斜,使机身一直保持平稳的飞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