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133295B

    公开(公告)日:2010-05-19

    申请号:CN200680000596.9

    申请日:2006-08-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更高导热性的小型薄型的热管及其制造方法。该热管下内面具有上构件侧格子状凹部(21)的上构件(2),和上内面具有下构件侧格子状凹部(17)的下构件(3)之间,介入用以形成多条和上构件(2)及下构件(3)的上构件侧格子状凹部(21)及下构件侧格子状凹部(17)连通的平面方向蒸气扩散流路(10)的上侧中间板(7)及下侧中间板(8),将制冷剂封入上构件(2)及下构件(3)间的密封空间内,其特征为:在上侧中间板(7)及下侧中间板(8)的形成蒸气扩散流路(10)的部分以外部分,形成和上构件(2)及下构件(3)的上构件侧格子状凹部(21)及下构件侧格子状凹部(17)连通的垂直方向或垂直、平面两方向的毛细管流路(11)。

    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33295A

    公开(公告)日:2008-02-27

    申请号:CN200680000596.9

    申请日:2006-08-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更高导热性的小型薄型的热管及其制造方法。该热管下内面具有上构件侧格子状凹部(21)的上构件(2),和上内面具有下构件侧格子状凹部(17)的下构件(3)之间,介入用以形成多条和上构件(2)及下构件(3)的上构件侧格子状凹部(21)及下构件侧格子状凹部(17)连通的平面方向蒸气扩散流路(10)的上侧中间板(7)及下侧中间板(8),将制冷剂封入上构件(2)及下构件(3)间的密封空间内,其特征为:在上侧中间板(7)及下侧中间板(8)的形成蒸气扩散流路(10)的部分以外部分,形成和上构件(2)及下构件(3)的上构件侧格子状凹部(21)及下构件侧格子状凹部(17)连通的垂直方向或垂直、平面两方向的毛细管流路(11)。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