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49773C

    公开(公告)日:2009-01-07

    申请号:CN200410068283.X

    申请日:2004-08-27

    Inventor: 朴商一 姜泰旭

    Abstract: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包括一个衬底,该衬底具有一个具有像素的阵列部分和一个耦连至外部电源的焊盘部分。在衬底上形成具有个源电极、漏电极和焊盘的半导体结构。在该半导体结构上形成一层具有通孔的钝化层,该通孔露出在阵列部分上的源和漏电极的区域以及在焊盘部分上的焊盘的区域。接触通孔的钝化层部分在阵列部分和焊盘部分之间具有相同的厚度。一层导电层填充该通孔。一层像素限定层形成于一层平整层和导电层的整个表面上,其在所述阵列部分上具有露出导电层的区域的像素区。一个有机电致发光薄膜形成于每个像素区上。本发明通过减小阵列部分和焊盘部分之间的钝化层的厚度差异,防止了源电极和漏电极被蚀刻过度。

    平板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07252C

    公开(公告)日:2008-07-30

    申请号:CN200310103663.8

    申请日:2003-11-11

    Inventor: 具在本 朴商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多个象素的平板显示器。每个单元象素至少有一个第一晶体管和一个第二晶体管,并且第一晶体管的半导体层具有不同于第二晶体管半导体层的迁移率。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制造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晶体管和一个第二晶体管的平板显示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绝缘基底上形成一非晶硅膜;将所述非晶硅膜晶化为多晶硅膜,该多晶硅膜至少分为具有第一迁移率的第一区和具有第二迁移率的第二区。该方法还包括通过对所述多晶硅膜构图而由具有第一迁移率的区形成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半导体层、由具有第二迁移率的区形成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半导体层的步骤,其中第一迁移率不同于第二迁移率。

    具有黑矩阵的平板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329997C

    公开(公告)日:2007-08-01

    申请号:CN03108621.7

    申请日:2003-04-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84 H01L27/3244 H01L27/3248 H01L51/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黑矩阵的平板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该平板显示器为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其中,在与像素电极相同的表面上形成了黑矩阵,该黑矩阵具有透明材料和金属材料的浓度梯度。该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的黑矩阵和像素电极仅用一道掩模操作形成。黑矩阵具有以下结构的浓度梯度,该结构即:连续梯度结构,其中随着黑矩阵厚度增加,透明材料成分连续减少,而金属材料成分连续增多;阶跃梯度结构,其中随着黑矩阵厚度增加,透明材料成分逐步减少,而金属材料成分逐步增多;或者多重梯度结构,其中连续梯度结构和/或阶跃梯度结构是重复的。

    薄膜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622337A

    公开(公告)日:2005-06-01

    申请号:CN200410092215.7

    申请日:2004-11-03

    Inventor: 姜泰旭 朴商一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薄膜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在该薄膜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中,在衬底的整个表面上,在具有半导体层、栅极、源/漏极区和源/漏电极的薄膜晶体管的源/漏电极上,可依次形成有机平坦化层和无机层。在无机层上形成光致抗蚀剂图案后,可进行蚀刻工艺来覆盖有机平坦化层,以形成将象素电极连接到源/漏电极之一的接触孔或通孔。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可利用一个掩模形成传统利用两个或多个掩模形成的接触孔或通孔,从而简化工艺,并通过无机层提高与象素电极的粘结性,也提高了封装工艺中的密封粘结性,延长了所得薄膜晶体管的寿命。此薄膜晶体管可以适当地应用于有源矩阵型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