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887786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345280.9
申请日:2016-05-23
Applicant: 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流速大波浪条件下深水平台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包括大直径钢管桩及平台上部结构体系,所述大直径钢管桩内部设置有横向隔板,所述横向隔板的侧壁固定在所述大直径钢管桩的内壁上;所述平台上部结构体系的支腿桩下部伸入到所述大直径钢管桩内直至抵在所述横向隔板上,所述支腿桩的外径小于所述大直径钢管桩的内径,且伸入到所述大直径钢管桩内部的支腿桩部位通过浇注混凝土与所述大直径钢管桩内壁连接。采用大直径钢管桩,可抵抗较大水流力和波浪力;注混凝土连接,减少水上焊接作业,保证焊缝质量,降低施工风险,且能够适应对现场实际具有一定偏位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205776135U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20472787.6
申请日:2016-05-23
Applicant: 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流速大波浪条件下深水平台施工装置,包括大直径钢管桩及平台上部结构体系,所述大直径钢管桩内部设置有横向隔板,所述横向隔板的侧壁固定在所述大直径钢管桩的内壁上;所述平台上部结构体系的支腿桩下部伸入到所述大直径钢管桩内直至抵在所述横向隔板上,所述支腿桩的外径小于所述大直径钢管桩的内径,且伸入到所述大直径钢管桩内部的支腿桩部位通过浇注混凝土与所述大直径钢管桩内壁连接。采用大直径钢管桩,可抵抗较大水流力和波浪力;注混凝土连接,减少水上焊接作业,保证焊缝质量,降低施工风险,且能够适应对现场实际具有一定偏位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9465806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727078.3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中交二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步进式爬升平台及其使用方法,步进式爬升平台包括滑轨、步进爬升机构、框架结构、承载平台及工作平台。滑轨用于安装于塔身上,步进爬升机构可沿着滑轨进行爬升。框架结构包括承载框架及伸缩驱动件,承载框架安装于步进爬升机构上。承载框架为四边形结构,承载框架的四个边依次铰接,伸缩驱动件设于承载框架内用于驱动承载框架变形。承载平台设于承载框架上,工作平台设置于承载平台上,用于提供施工位置。上述步进式爬升平台及其使用方法,可以保证塔身的正常施工,解决了由于塔身本身的倾斜造成施工困难,安全风险高、施工周期长和成本高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067203A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910315586.3
申请日:2019-04-19
Applicant: 中交二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强涌浪低墩区的墩身盖梁悬挂支架,包括:若干支撑主体,间隔分布,且均插入海底;每个支撑主体包括插入海底的桩基护筒和固定套设在桩基护筒外部的大护筒,且二者部分重叠;桩基护筒与大护筒彼此间隔一定距离,且二者之间的空间可供作业人员施工操作;承重横梁,同时搁置在所有大护筒顶部;若干支架,安装于所述承重横梁上,用于墩身盖梁施工。本发明的盖梁悬挂支架安装简单,受力明确,安全合理,操作方便,能实现强涌浪条件下墩身盖梁现浇干施工作业环境,保护作业人员安全,从而大大降低了施工所需的窗口期条件,并直接提供了水下墩身部分的施工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12337997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098256.2
申请日:2020-10-14
Applicant: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鸿 , 杨秀礼 , 张永涛 , 秦宗平 , 陈鸣 , 程茂林 , 曾炜 , 吴中正 , 黄剑 , 陈斌 , 奉思东 , 华晓涛 , 张晓平 , 廖朝昶 , 夏昊 , 刘修成 , 朱明清 , 张益鹏 , 严双桥 , 涂同珩 , 李涛 , 管政霖 , 方之遥 , 范晨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大圆弧段索塔钢筋网片整体弯折成型装置,所述钢筋网片包括纵筋和箍筋布设形成的平面;其包括:立方架体;弯折部,其固定设置于所述立方架体上,用于将所述钢筋网片弯折成预制形状;所述弯折部包括起始端、中间段和末尾端;钩设部,其设置在所述立方架体上位于所述弯折部的所述起始端位置处;提拉部,其位于所述弯折部的末尾端位置;其中,所述钢筋网片贴合铺设于所述起始端、中间段和末尾端,且所述中间段为具有预设轨迹的曲面,通过所述钩设部固定住所述钢筋网片的一端,通过所述提拉部拉取所述钢筋网片远离所述起始端的一端将所述钢筋网片进行弯折。可广泛应用于钢筋网片弯折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2337997B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011098256.2
申请日:2020-10-14
Applicant: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鸿 , 杨秀礼 , 张永涛 , 秦宗平 , 陈鸣 , 程茂林 , 曾炜 , 吴中正 , 黄剑 , 陈斌 , 奉思东 , 华晓涛 , 张晓平 , 廖朝昶 , 夏昊 , 刘修成 , 朱明清 , 张益鹏 , 严双桥 , 涂同珩 , 李涛 , 管政霖 , 方之遥 , 范晨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大圆弧段索塔钢筋网片整体弯折成型装置,所述钢筋网片包括纵筋和箍筋布设形成的平面;其包括:立方架体;弯折部,其固定设置于所述立方架体上,用于将所述钢筋网片弯折成预制形状;所述弯折部包括起始端、中间段和末尾端;钩设部,其设置在所述立方架体上位于所述弯折部的所述起始端位置处;提拉部,其位于所述弯折部的末尾端位置;其中,所述钢筋网片贴合铺设于所述起始端、中间段和末尾端,且所述中间段为具有预设轨迹的曲面,通过所述钩设部固定住所述钢筋网片的一端,通过所述提拉部拉取所述钢筋网片远离所述起始端的一端将所述钢筋网片进行弯折。可广泛应用于钢筋网片弯折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067203B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1910315586.3
申请日:2019-04-19
Applicant: 中交二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强涌浪低墩区的墩身盖梁悬挂支架,包括:若干支撑主体,间隔分布,且均插入海底;每个支撑主体包括插入海底的桩基护筒和固定套设在桩基护筒外部的大护筒,且二者部分重叠;桩基护筒与大护筒彼此间隔一定距离,且二者之间的空间可供作业人员施工操作;承重横梁,同时搁置在所有大护筒顶部;若干支架,安装于所述承重横梁上,用于墩身盖梁施工。本发明的盖梁悬挂支架安装简单,受力明确,安全合理,操作方便,能实现强涌浪条件下墩身盖梁现浇干施工作业环境,保护作业人员安全,从而大大降低了施工所需的窗口期条件,并直接提供了水下墩身部分的施工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06400828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383294.X
申请日:2016-06-01
Applicant: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深水以及珊瑚礁地质的钢管复合桩基础,包括承台以及支承所述承台的桩基,所述桩基包括钢筋混凝土桩体以及围护在所述钢筋混凝土桩体外部的钢护筒;其中,所述钢护筒和所述钢筋混凝土桩体的上端嵌入至所述承台;其中,所述钢护筒的嵌入至所述承台的部分包括环形钢圈以及均匀环设在所述环形钢圈上的钢板条,所述钢板条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桩体的横截面的夹角为90-110°,且相邻两根钢板条的间距为钢板条宽度的0.8-1.2倍。本发明增加了桩基承载能力,特别是可以增加桩基的水平承载力,可减小桩基础钢筋笼的钢筋用量,大大降低了基础施工风险和造价。
-
公开(公告)号:CN205839781U
公开(公告)日:2016-12-28
申请号:CN201620524132.9
申请日:2016-06-01
Applicant: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深水以及珊瑚礁地质的钢管复合桩基础,包括承台以及支承所述承台的桩基,所述桩基包括钢筋混凝土桩体以及围护在所述钢筋混凝土桩体外部的钢护筒;其中,所述钢护筒和所述钢筋混凝土桩体的上端嵌入至所述承台;其中,所述钢护筒的嵌入至所述承台的部分包括环形钢圈以及均匀环设在所述环形钢圈上的钢板条,所述钢板条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桩体的横截面的夹角为90-110°,且相邻两根钢板条的间距为钢板条宽度的0.8-1.2倍。本实用新型增加了桩基承载能力,特别是可以增加桩基的水平承载力,可减小桩基础钢筋笼的钢筋用量,大大降低了基础施工风险和造价。
-
公开(公告)号:CN214362822U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20524009.8
申请日:2021-03-12
Applicant: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堤侧承台施工结构,包括:围堰,其沿承台的外周连续设置并在内侧形成封闭空间;多个内支撑,其沿围堰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封闭空间中;多个挡土桩,其沿围堰的外周连续设置在其与水体相邻的外侧;多个防护桩,其沿围堰的外周连续设置在其与大堤迎水面相邻的外侧并形成防护墙;多个高压旋喷桩,其沿防护墙的长度方向连续设置在其远离承台的一侧并形成防渗墙。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大堤与围堰间依次设置高压旋喷桩与防护桩的方式,利用防护桩、围堰与桩间土共同抵抗承台施工过程中围堰两侧的不平衡土压力,在保证承台施工结构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