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架模块和用于汽车的车架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062110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311511659.9

    申请日:2023-1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架模块和用于汽车的车架,车架模块由一体铸造的构件形成,包括两个沿纵向延伸且平行间隔布置的纵梁和两个沿横向延伸且平行间隔布置的横梁,两个横梁设置在两个纵梁之间,横梁的竖向高度低于纵梁并分别通过侧翼板与两侧的纵梁相连,形成整体上在横梁处下凹的框体结构;横梁和纵梁的主体横截面均呈U形,两个纵梁的U形开口彼此背离地朝向两侧,两个横梁的U形开口朝向下方并具有在框体结构内侧相对的竖向翼缘面;在两个横梁之间具有对应于纵梁分别沿纵向连续延伸的两个板条,其构成在框体结构内侧相对的竖向板面,两个竖向翼缘面与两个竖向板面合围形成封闭的矩形框架,由此提高了车架和其他冲压件的连接刚度、抗弯及抗扭强度。

    一种车架模块、用于汽车的车架和商用车

    公开(公告)号:CN221273210U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323067757.6

    申请日:2023-11-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架模块结构、用于汽车的车架和商用车,车架模块由一体铸造的构件形成,包括两个沿纵向延伸的纵梁和两个沿横向延伸的横梁,整体上形成在横梁处下凹的框体结构;其中至少一个横梁的主体横截面呈U形,该横梁的U形开口朝向下方并从而具有形成横梁顶面的腹板,其配有两条相对布置且向下延伸的贯通筋,两条贯通筋沿着横梁长度方向布置,在两条贯通筋之间连接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包括多个呈“米”字交叉结构的筋片组,在各交叉位置形成一环状筒筋。本实用新型的车架模块安装于商用车的非承载式车身结构,实现一体铸造成型,通过改进前横梁结构,提升车架强度和刚度要求,避免前横梁的应力集中,提升驾驶安全性。

    一种车架模块和用于汽车的车架

    公开(公告)号:CN221418404U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323080548.5

    申请日:2023-11-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架模块和用于汽车的车架,包括一体铸造成型的构件,其具有依次连接的左纵梁、前横梁、右纵梁和后横梁;左纵梁包括上板、中板、下板、上侧壁和下侧壁;上侧壁连接上板和下板的内侧,三者构成具有朝向外侧的开口;中板设置在上板和下板之间,中板的内侧延伸至上侧壁;下板的底端连接下侧壁,前横梁和后横梁分别延伸至下侧壁,前横梁和后横梁位于下板下方;左纵梁、右纵梁关于车架模块左右方向以中间面镜像对称地构造,两个下侧壁、前横梁和后横梁共同围成一个矩形框架结构;上板、中板、下板之间通过第一加强筋连接,下板和下侧壁之间通过第二加强筋连接。该车架模块可有效提高车架的扭转刚度,减轻铸件重量,降低铸造废品率。

    一种车架模块、用于汽车的车架和商用车

    公开(公告)号:CN221233868U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323080595.X

    申请日:2023-11-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架模块、用于汽车的车架和商用车,包括一体铸造为框架结构的左纵梁、前横梁、右纵梁、后横梁、左侧壁和右侧壁;在一横梁与两个纵梁交汇区域形成镜像对称的第一、第二动力总成悬置位置,并在另一横梁上形成第三动力总成悬置位置,第一、第二动力总成悬置位置处于同一竖向高度水平并且高于第三动力总成悬置位置,第一、第二动力总成悬置装置包括耳部和加强筋,耳部位于左右纵梁和前横梁的交汇区域,耳部上方开设有与左、右纵梁内侧面连通且向下开口的半腔体,半腔体顶面为设置动力总成悬置位置。本实用新型将动力总成悬置位置铸造到车架模块上,还布置耳部和加强筋,有效提升刚性,提升整体的稳定性和车辆使用安全。

    一种车架模块和用于汽车的车架

    公开(公告)号:CN221233867U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323080520.1

    申请日:2023-11-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架模块和用于汽车的车架,该车架模块由一体铸造的构件所形成,包括两个沿纵向延伸且平行间隔布置的纵梁和两个沿横向延伸且平行间隔布置的横梁,两个横梁设置在两个纵梁之间,横梁的竖向高度低于纵梁并分别通过侧翼板与两侧的所述纵梁相连,而形成整体上在横梁处下凹的框体结构;车架模块具有一体成型的车轮限位结构,用以限制车轮上跳距离,所述车轮限位结构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横梁的两端并且在两个所述纵梁的外侧沿横向凸出地形成,本实用新型将车轮上跳限位装置和框架结构的车架主体进行了铸造一体的结合,能够限制车轮上跳幅度的同时满足限位结构及整体对强度的要求,同时有利于铸造加工过程。

    一种用于汽车的车架
    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273209U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323067721.8

    申请日:2023-11-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车架,包括一体铸造成型的车架模块和主车架,车架模块包括左纵梁、前横梁、右纵梁、后横梁;主车架包括前侧左主车架、后侧左主车架、前侧右主车架和后侧右主车架;左纵梁前后两侧分别连接前侧左主车架和后侧左主车架,右纵梁前后两侧分别连接前侧右主车架和后侧右主车架;在左纵梁与前侧左主车架的搭接处设置有左矩形凹腔结构、右纵梁与前侧右主车架搭接处设置有右矩形凹腔结构;左矩形凹腔结构和右矩形凹腔结构的长度方向分别沿纵梁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各矩形凹腔结构内设置有加强筋。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矩形凹腔结构使在有限空间范围内满足有效提升前副车架强度的要求,同时避免了应力集中,进一步提升驾驶安全性。

    一种轻量化传动轴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94341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210039573.X

    申请日:2022-01-14

    Abstract: 一种轻量化传动轴,包括轴管、万向节叉、花键套管、花键轴叉,其中轴管一端与万向节叉连接,另一端与花键套管连接,所述花键套管通过花键连接花键轴叉,所述轴管包括采用铝合金无缝管的内层以及采用碳纤/玻纤复合材料的外层,所述外层复合材料与铝合金无缝管厚度比为1:2~8,复合材料中碳纤和玻纤的比例为1:1~6;所述铝合金无缝管与万向节叉、花键套管采用摩擦焊固定,所述复合材料与铝合金零部件采用胶结加螺接方式连接,本发明提供的多材料混合结构传动轴,拥有轻量化、高抗扭转强度、设计冗余度低、短流程等众多优点,适合批量生产、成本敏感度高的汽车行业。

    一种压铸铝合金的热处理方法及车用部件

    公开(公告)号:CN110565034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943623.5

    申请日:2019-09-3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压铸铝合金的热处理方法及车用部件。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段固溶,将压铸铝合金以10-15℃/min的速度升温至420-460℃,保温60-90min,然后继续以10-15℃/min的速度升温至480-530℃,保温15-45min;变梯度淬火,将固溶后的压铸铝合金立即进行强风冷淬火,在温度290-310℃以上冷却速度为120-150℃/min,以下冷却速度为60-90℃/min;和多级时效,将淬火后的压铸铝合金进行时效处理,以6-8℃/min的速度升温至140-160℃,保温1-2h,然后继续以6-8℃/min的速度升温至200-220℃,保温30-45min。本发明的热处理方法减少了压铸铝合金在热处理过程中易变形的缺陷,并且显著提高压铸铝合金材料的机械性能。

    一种压铸铝合金的热处理方法及车用部件

    公开(公告)号:CN110565034B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1910943623.5

    申请日:2019-09-3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压铸铝合金的热处理方法及车用部件。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段固溶,将压铸铝合金以10‑15℃/min的速度升温至420‑460℃,保温60‑90min,然后继续以10‑15℃/min的速度升温至480‑530℃,保温15‑45min;变梯度淬火,将固溶后的压铸铝合金立即进行强风冷淬火,在温度290‑310℃以上冷却速度为120‑150℃/min,以下冷却速度为60‑90℃/min;和多级时效,将淬火后的压铸铝合金进行时效处理,以6‑8℃/min的速度升温至140‑160℃,保温1‑2h,然后继续以6‑8℃/min的速度升温至200‑220℃,保温30‑45min。本发明的热处理方法减少了压铸铝合金在热处理过程中易变形的缺陷,并且显著提高压铸铝合金材料的机械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