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大风压下微变形洞体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60902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510067031.7

    申请日:2025-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大风压下微变形洞体结构及施工方法,回流式洞体出风端收缩段为异形结构,含混凝土柱墙和屋盖。屋盖有吊装分块与钢网架,混凝土柱墙竖向设置且变截面变厚度,下吊钢网格经二力吊杆吊挂于网架下弦球节点,吊板系统两端与钢筋混凝土墙借阻尼器连接,形成受力分离式结构。钢网架靠提升架提升并与吊装构件连接后,先浇筑网架顶部混凝土,依据变形结果调整连接节点控制模板精度,再浇筑下部混凝土。屋盖浇筑后与混凝土柱墙形成气密性强的封闭体。本发明凭借钢网架与吊板系统之间形成的受力分离式结构能够有效释放水平荷载,实现受力分离,从而达到高精度微变形的效果。

    一种张力结构找形找力一体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22479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210497441.1

    申请日:2022-05-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张力结构找形找力一体化设计方法,涉及工程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构建张力结构关联矩阵;确立自由节点力平衡方程I;确立单元力密度相互关系的方程II;确立单元力密度总体大小的方程III;确立以节点坐标为未知量的自由节点力平衡方程IV;确立以自由节点坐标为未知量的方程V:综合得到找形找力一体化方程VI: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找形找力一体化方程VI的近似解;更新找形找力一体化矩阵、找形找力一体化系数;反复操作,直至找形找力一体化方程VI的误差小于预设误差限值,完成找形找力。本发明不再区分“形”与“力”,可同时求解节点坐标、单元力密度,提高了复杂的张力结构找形找力处理效率。

    一种张力结构找形找力一体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22479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497441.1

    申请日:2022-05-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张力结构找形找力一体化设计方法,涉及工程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构建张力结构关联矩阵;确立自由节点力平衡方程I;确立单元力密度相互关系的方程II;确立单元力密度总体大小的方程III;确立以节点坐标为未知量的自由节点力平衡方程IV;确立以自由节点坐标为未知量的方程V:综合得到找形找力一体化方程VI: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找形找力一体化方程VI的近似解;更新找形找力一体化矩阵、找形找力一体化系数;反复操作,直至找形找力一体化方程VI的误差小于预设误差限值,完成找形找力。本发明不再区分“形”与“力”,可同时求解节点坐标、单元力密度,提高了复杂的张力结构找形找力处理效率。

    基于结构整体刚度的钢框架结构梁柱节点加劲肋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0823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859771.6

    申请日:2024-12-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结构整体刚度的钢框架结构梁柱节点加劲肋设计方法,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对梁柱进行常规结构设计;计算在结构梁柱完全刚接条件下的主要结构指标;考虑梁柱节点实际刚度,得到刚度削弱后的结构目标刚度指标;通过节点有限元分析,得到环板宽度‑节点转动刚度的性能曲线;对梁柱节点进行细化建模,迭代计算节点目标转动刚度;代入性能曲线,确定设计环板宽度。采用本方案,在既定的结构布置下,按照本设计方法的步骤进行设计,可定量确定梁柱节点中加劲环板的设计宽度,在保障结构整体刚度满足工程需求的前提下,可优化节点自重、减少材料用量,利于节点加工和施工安装。

    车辐式单、双层混合索网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1075023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1348026.4

    申请日:2019-1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辐式单、双层混合索网结构,包括车辐式单层索网、车辐式双层索网及受压外环桁架;所述车辐式单层索网包括单层索网环索和单层索网径向索,单层索网径向索的一端与单层索网环索相连,其另一端锚固于受压外环桁架;所述车辐式双层索网包括双层索网上环索、双层索网下环索、双层索网上径向索、双层索网下径向索以及设置在上、下环索及径向索之间的撑杆组件,双层索网上、下径向索的一端分别与双层索网上、下环索相连,其另一端均锚固于受压外环桁架。本发明通过将单层索网与双层索网结合而形成单、双层混合索网结构,该结构实现了不对称的建筑外形,具有单层索网结构简洁,外观通透美观的特点,同时兼具双层索网承载能力强的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