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疱疹病毒药物作用机制的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07849A

    公开(公告)日:2009-04-15

    申请号:CN200810198226.1

    申请日:2008-09-01

    Inventor: 彭涛 朱钦昌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疱疹病毒药物作用机制的分析方法,利用带有由病毒立刻早期启动子控制的报告基因的重组病毒或报告细胞系为分析系统,结合不同的处理方式及特定的检测时间进行检测,然后根据结果及判读方案对药物抗疱疹病毒的作用机制做出判读。在4℃下,通过病毒先吸附再加药、药物先与细胞作用再加病毒、病毒先与药物作用再一起加到细胞上三种不同的处理方式,然后转移至37℃后培养4~7小时检测报告基因活性,最后判读结果。该方法可以在1天内判断出药物的作用阶段,简易快速,大大缩小了寻找抗疱疹病毒药物作用机制的范围,减少时间和金钱的投入,是抗疱疹病毒药物开发的良好工具。

    一种抗HSV药物作用机制的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07849B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0810198226.1

    申请日:2008-09-01

    Inventor: 彭涛 朱钦昌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HSV药物作用机制的分析方法,利用带有由病毒立刻早期启动子控制的报告基因的重组病毒或报告细胞系为分析系统,结合不同的处理方式及特定的检测时间进行检测,然后根据结果及判读方案对药物抗HSV的作用机制做出判读。在4℃下,通过病毒先吸附再加药、药物先与细胞作用再加病毒、病毒先与药物作用再一起加到细胞上三种不同的处理方式,然后转移至37℃后培养4~7小时检测报告基因活性,最后判读结果。该方法可以在1天内判断出药物的作用阶段,简易快速,大大缩小了寻找抗HSV药物作用机制的范围,减少时间和金钱的投入,是抗HSV药物开发的良好工具。

    鱼腥草素杂合黄酮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3304609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210062237.3

    申请日:2012-0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鱼腥草素杂合黄酮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的鱼腥草素杂合黄酮体,其结构式如式(I)所示:其中R1为式(II)、式(III)、式(IV)、式(V)、式(VI)、式(VII)、式(VIII)、式(IX)或式(X)所示,R2为氢、式(XI)、式(XII)、式(XIII)或式(XIV)所示。本发明从三白草科植物蕺菜属植物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中分离得到12个鱼腥草素杂合黄酮体,其都为结构新颖的呋喃黄酮;运用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活性筛选体系进行活性评价,发现本发明的鱼腥草素杂合黄酮体能有效地抑制单纯疱疹病毒,表明本发明鱼腥草素杂合黄酮体具有预防和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作用,可以在制备抗单纯疱疹病毒药物中应用,具有良好的研究开发前景。

    鱼腥草素杂合黄酮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3304609A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210062237.3

    申请日:2012-0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鱼腥草素杂合黄酮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的鱼腥草素杂合黄酮体,其结构式如式(I)所示:其中R1为式(II)、式(III)、式(IV)、式(V)、式(VI)、式(VII)、式(VIII)、式(IX)或式(X)所示,R2为氢、式(XI)、式(XII)、式(XIII)或式(XIV)所示。本发明从三白草科植物蕺菜属植物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中分离得到12个鱼腥草素杂合黄酮体,其都为结构新颖的呋喃黄酮;运用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活性筛选体系进行活性评价,发现本发明的鱼腥草素杂合黄酮体能有效地抑制单纯疱疹病毒,表明本发明鱼腥草素杂合黄酮体具有预防和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作用,可以在制备抗单纯疱疹病毒药物中应用,具有良好的研究开发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