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EGR系统的冷凝水引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16729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729592.0

    申请日:2024-1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针对EGR系统的冷凝水引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其中,引出装置包括:冷凝水分离结构,冷凝水分离结构设置在发动机的中冷器与进气歧管之间,储水罐,第一水阀,第一水阀设置在冷凝水分离结构与储水罐之间,第二水阀,第二水阀设置在储水罐的排水管道处,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根据发动机的转速、负荷以及EGR系统的工作状态控制第一水阀以及第二水阀,以使第一水阀以及第二水阀开启;或者第一水阀开启,第二水阀关闭;或者第一水阀关闭,第二水阀开启。本发明的引出装置,能够减少流入发动机气缸的冷凝水,改善发动机燃烧不稳定或失火的问题,提升发动机的可靠性和燃油经济性。

    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和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8049336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262220.5

    申请日:2024-03-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和汽车。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设置有再循环进气管、冷却器和循环阀,再循环进气管的第一端与三元催化器的进气端连通,再循环进气管的第二端与涡轮增压器的压气机的进气端连通。冷却器和循环阀依次设置于再循环进气管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循环阀用于控制参与循环的废气量,冷却器用于降低参与再循环的废气的温度,实现了对发动机产生废气的再循环利用,再循环进气管在增压器的涡轮与三元催化器的进气端之间的管路上取废气,并输送到增压器的压气机与空气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提高了再循环进气管的进气压力和两端压差,进而提高了废气再循环量占发动机进气总量的比例。

    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8150174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0088565.3

    申请日:2024-01-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相位测量技术领域,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发动机包括凸轮轴总成,测量装置的过渡板与罩盖插接,过渡板开设有第一插接孔,凸轮轴套筒开设有第一阶梯孔,第一阶梯孔的大径端固定套设于凸轮轴螺栓外,凸轮轴套筒插设于第一插接孔,且凸轮轴套筒的外周壁与第一插接孔的内周壁抵接;第一过度插件插设并固定于第一避让孔的小径端,第一编码器固定套设于第一安装杆上,第一安装杆插设并固定于第一过度插件。如此,安装流程简单,能够保持第一编码器与凸轮轴的同轴度,且在测量阶段,引入实际活塞上止点与曲轴角度偏差,明确造成误差的区域,进而使得测量数值更加准确。

    发动机的轮系系统、发动机以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8499123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692879.4

    申请日:2024-05-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的轮系系统、发动机以及车辆,涉及车辆领域,发动机的轮系系统包括:曲轴链轮,曲轴链轮具有第一子链轮;第一链条套设于第一子链轮、第一平衡轴链轮、机油泵链轮外侧以将第一子链轮、第一平衡轴链轮、机油泵链轮传动连接;第二平衡轴齿轮和第一驱动齿轮,第一驱动齿轮与机油泵链轮连接,且第二平衡轴齿轮与第一驱动齿轮啮合。由此,本申请通过使曲轴链轮通过第一链条直接驱动第一平衡轴链轮和机油泵链轮,并使机油泵链轮通过第一驱动齿轮驱动第二平衡轴齿轮,可以使轮系系统的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减小轮系系统的轴向尺寸,有利于发动机的紧凑化设计,能够降低发动机在机舱中的布置难度,提高整车组装效率。

    内燃机的缸盖机构、内燃机以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8008608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046133.6

    申请日:2024-01-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燃机的缸盖机构、内燃机以及车辆,缸盖机构包括:缸盖,缸盖内形成缸盖气道和安装通道;导管安装于安装通道,气门穿设于导管和缸盖气道,油封座套设于导管且具有套设部,弹簧安装座设于气门,摇臂具有与气门抵接的抵接部;其中,气门组件的最小总长度为L,气门的最大行程长度尺寸为L1,缸盖气道的长度尺寸为L2,套设部的长度尺寸为L3,弹簧安装座的长度尺寸为L4,抵接部的厚度尺寸为L5,在气门位于最大行程位置时油封座和弹簧安装座间的最小间隔距离为C1,抵接部与弹簧安装座间的最小间隔距离为C2,导管长度尺寸为0.4L,满足关系式:L=L2+0.4L+L3+L1+C1+L4+C2+L5。由此,能够使气门组件长度最短,可以减小缸盖机构体积,提升内燃机结构紧凑性。

    一种压铸模具
    6.
    发明公开
    一种压铸模具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884599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056087.8

    申请日:2024-01-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压铸模具。其中压铸模具用于压铸成型待加工件,待加工件设置有两个安装孔,两个安装孔的轴线形成V型,该压铸模具包括静模镶块、驱动件、滑动组件和两个滑动杆。具体地,驱动件设置于静模镶块内;滑块组件的第一端连接于驱动件的输出端,且滑块组件滑动连接于静模镶块,驱动件用于驱动滑块组件沿第一方向移动;滑块组件的第二端对称设置有两个导向面,两个导向面分别设置有导向槽,导向槽与第一方向呈夹角设置;两个滑动杆的第一端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导向槽,两个滑动杆的第二端分别设置有成型部,两个成型部分别用于成型待加工件的两个安装孔,两个滑动杆分别沿两个安装孔的轴线方向滑动连接于静模镶块。

    可变凸轮轴正时系统、发动机和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941219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533369.9

    申请日:2024-1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凸轮轴正时系统、发动机和车辆。属于车辆技术领域,该可变凸轮轴正时系统包括定子、转子、控制阀、凸轮轴、瓦盖和压力传感器,定子具有调节槽,转子包括相连的转子本体和叶片,转子本体与调节槽共同限定出调节腔室,叶片位于调节腔室内并将调节腔室分隔为第一叶片室和第二叶片室,转子本体具有第一调压流道、第二调压流道和第一测压流道,凸轮轴具有第二测压流道,第二测压流道与第一测压流道连通,第一测压流道和二测压流道可将第一叶片室或第二叶片室内的介质引向瓦盖的流道环槽内,压力传感器可通过检测流道环槽的介质压力以得到第一叶片室或第二叶片室内的介质压力,以便于可变凸轮轴正时系统的问题的诊断和排查。

    一种发动机低压EGR系统和车辆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365792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474056.6

    申请日:2023-1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发动机低压EGR系统和车辆。该发动机低压EGR系统包括,发动机本体、冷却单元、供液单元、过滤单元和EGR泵;发动机本体与冷却单元、过滤单元和EGR泵通过管路顺次连接;冷却单元用于将发动机本体排出的气体进行冷却,输出冷却后的气体;供液单元分别与冷却单元和过滤单元连接,供液单元用于向冷却单元和过滤单元提供冷却液;过滤单元用于将冷却后的气体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气体输出至EGR泵。过滤后的气体可以由EGR泵输送到增压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降低了EGR系统冷却后的废气温度,过滤掉了废气中的碳烟、杂质和冷凝水,提升了废气循环效率和零部件可靠性。解决了现有的EGR系统存在的冷却效果不佳,影响EGR系统循环效率的问题。

    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系统、发动机以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9393212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669170.9

    申请日:2024-1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系统、发动机以及车辆,所述系统包括凸轮、第一摇臂、第二摇臂、斜曲面液压挺柱、偏心控制轴和电机;第一摇臂包括第一滚子;第二摇臂包括第二滚子以及第三滚子;凸轮与第一滚子接触,用于驱动第一滚子带动第一摇臂运动;第一摇臂的第一端固定,第一摇臂的第二端与第二滚子接触,用于驱动第二滚子带动第二摇臂运动;第二摇臂靠近第二滚子的一端与气门机构铰接,第三滚子与斜曲面液压挺柱的斜曲面滑动接触;斜曲面液压挺柱固定,斜曲面液压挺柱的斜曲面用于支撑第三滚子;偏心控制轴与第三滚子铰接,用于调节第三滚子与斜曲面液压挺柱的斜曲面的相对接触点位;电机与偏心控制轴电连接,用于驱动偏心控制轴。

    车辆、发动机系统及其冷凝水排出装置、排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62483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109765.9

    申请日:2024-08-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发动机系统及其冷凝水排出装置、排出方法。装置包括:设置于发动机系统的中冷器与进气歧管之间的阶梯变径管路和设置于阶梯变径管路的管路变径位置的滤水网,滤水网和管路阶梯变径位置形成集水腔;设置于集水腔下方的第一存水腔;设置于第一存水腔下方的排水组件,包括多个控制模式,由车辆的当前EGR率、和/或车辆的当前环境湿度和/或车辆的当前发动机工况确定。控制组件,用于根据车辆的当前EGR率、和/或当前环境湿度和/或当前发动机工况确定排水组件目标控制模块,以根据目标控制模式对排水组件将冷凝水排出。由此,解决了因冷凝水易进入发动机气缸而导致的发动机燃烧不稳定或失火的问题,提高了发动机的可靠性与经济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