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0393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286165.8
申请日:2025-03-12
Applicant: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空用混合动力涡轮发电系统试车台架,包括试车平台、布设于所述试车平台上的用于支承发动机的第一安装架及布设于所述试车平台上的用于支承发电机的第二安装架,所述试车平台上布设有与所述发动机的轴向方向平行的直线导轨、滑动布设于所述直线导轨上的底板及用于驱动所述底板相对于所述直线导轨滑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安装架布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底板带动所述第一安装架移动,以调整所述第一安装架与所述第二安装架的间距;本发明的航空用混合动力涡轮发电系统试车台架能适用于不同发动机与发电机的组合试验,可兼容航空用混合动力分体式涡电系统或集成式涡电系统的整机试车试验,适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19150571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600875.5
申请日:2024-11-11
Applicant: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6F30/15 , G06F119/0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航空混合电飞机及推进系统的变混合比设计方法,包括步骤:S1、将飞机任务剖面划分为起飞、爬升等阶段,建立混合电飞机与推进系统的联动一体化设计模型;S2、联立所述混合电飞机与推进系统的联动一体化设计模型中的各计算式,确定不同应用场景要求下的飞机及推进系统参数;S3、通过改变不同应用场景下起飞阶段、爬升阶段的混合比,优化确定不同应用场景下最大起飞重量和单位商载每公里动力成本均处于最低水平时对应的混合比,实现航空混合电飞机及推进系统的最优设计,为飞机动力选型提供依据。本申请可基于现有涡轴发动机开展混合电系统设计,实现了航空混合电飞机及推进系统的最优设计,为动力选型提供了可靠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145958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607705.X
申请日:2024-11-12
Applicant: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IPC: F02C7/27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火药起动功能的空气涡轮起动机及大型飞行器,包括涡轮机组、导流腔、引气管、传动轴、传动机构及火药起动装置,引气管上布设有用于连接高压气源设备的第一接口、用于连接火药起动装置的第二接口、用于连通导流腔的第三接口及用于切换第三接口与第一接口连通或与第二接口连通的隔板;其通过火药起动装置快速驱动涡轮机组的涡轮叶片转动,从而通过传动轴带动大型飞行器动力装置转动,能使得大型飞行器在数分钟内实现起飞,且不会对大型飞行器动力装置造成影响,能通过换装火药起动装置实现重复的火药起动,能满足在应急状态大型飞行器的紧急起飞需求,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936903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261038.4
申请日:2024-09-10
Applicant: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航空发动机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混合动力的地面试验系统及方法;包括涡轮发电装置和电源模块,涡轮发电装置通过直流母线与模式选择单元连接;模式选择单元通过直流母线分别与集中负载模块、零负载模块和分布载荷模块连接;电源模块通过直流母线与分布载荷模块连接;模式选择单元与综合监控系统和车台测控系统信号连接;综合监控系统与分布载荷模块和集中负载模块信号连接;车台测控系统与分布载荷模块、电源模块和涡轮发电装置信号连接;车台测控系统与综合监控系统连接;模式选择单元用于选择试验模式;实现快速对试验项目进行切换,整个过程中无需人员参与,避免了试验切换产生的风险,同时提高了试验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529255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718214.6
申请日:2024-06-04
Applicant: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机体、旋翼、电动机、涡轮发动机、电能分配单元、蓄电池、动力传输结构和控制器;当多轴飞行器处于正常状态时,启动涡轮发动机,涡轮发动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并将电力传输至电能分配单元中;控制器控制电能分配单元将电力传输至蓄电池和/或电动机内;控制器控制电动机和涡轮发动机中的至少一者对旋翼的驱动从而控制飞行;当多轴飞行器处于失控状态时,启动涡轮发动机,控制器控制涡轮发动机将机械动力直接传递至旋翼上。续航能力强,能量密度高,可靠性好。具有丰富的工作模式选择。在出现故障情况时,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模式,使得整个混合动力系统的可靠性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8457114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74773.1
申请日:2024-05-28
Applicant: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IPC: B60F5/02 , B64U20/50 , B64U30/293 , B64U10/14 , B64U101/6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飞行器。该飞行器包括飞行主体、动力单元、传动单元、旋翼单元、行走单元以及负载单元;动力单元安装于飞行主体内;传动单元与动力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旋翼单元与传动单元的输出端、动力单元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旋翼单元具有展开状态和收起状态;行走单元设置在飞行主体上;负载单元可拆卸地设置在飞行主体上;在旋翼单元处于展开状态且飞行主体装载负载单元时,飞行器处于负载状态;在旋翼单元处于收起状态且飞行主体未装负载单元时,飞行器处于空载状态。本发明改进了飞行器的结构,本发明解决了目前柴油机发电带来的重量大、污染严重等问题,并解决了常规运输直升机体积大、机动性不强以及隐蔽性不足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967406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005775.1
申请日:2024-01-03
Applicant: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气涡轮,包括第一涡轮盘、第二涡轮盘和封严冷却结构,第一涡轮盘和第二涡轮盘相对布设,封严冷却结构布设于第一涡轮盘和第二涡轮盘之间,封严冷却结构包括级间盘,第一涡轮盘的轴向内端面上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二涡轮盘的轴向内端面上设有第二连接部,级间盘包括环形主体、沿轴向方向布设于环形主体远离第一涡轮盘的径向端部上并分别与第一连接部的轴向外端面和径向内端面过盈配合的第一配合部、沿轴向方向布设于环形主体远离第二涡轮盘的径向端部上并分别与第二连接部的轴向内端面和径向内端面间隙配合的第二配合部以及布设于第二配合部上的第三配合部,第三配合部的径向外端部与第二涡轮盘的轴向内端面的边缘抵贴密封。
-
公开(公告)号:CN116557153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410328.X
申请日:2023-04-17
Applicant: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IPC: F02C9/28 , F02C6/00 , H02P9/04 , H02J7/14 , H02J7/00 , H02J3/32 , H02P101/25 , H02P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动机转速的稳定控制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所述原动机转速的稳定控制方法在获取负载的功率需求变化和动力电池的工作状态后,即可制定功率调节策略来调节动力电池和原动机的功率配比,以满足负载的功率需求,通过将动力电池引入到负载的功率供应链中,充分利用动力电池对负载的需求功率进行削峰平谷,不仅提高了功率响应速度,而且原动机的功率输出不完全由负载驱动,而是由负载的功率需求和动力电池的状态决定,不再根据负载的功率需求变化对原动机的输出功率进行频繁调整,有利于原动机保持转速稳定、功率不变,提升了系统的经济性,延长了原动机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6432336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207477.6
申请日:2023-03-06
Applicant: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IPC: G06F30/17 , G06F30/20 , G01M15/1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仿真的发动机性能调试方法,所述基于仿真的发动机性能调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部分发动机实物和动力涡轮数学模型构建整机半物理仿真平台;设定试验规则,基于所述整机半物理仿真平台和所述试验规则进行整机半物理性能仿真试验,得到试验结果数据;对所述试验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优化调整数据;基于所述优化调整数据对发动机进行性能调试。本发明可在发动机整机只具备部分部件的情况下,开展基于仿真的发动机性能调试,从而提前验证核心机或燃气发生器的性能匹配关系,降低整机状态的性能匹配难度,并可能实现一次试验即性能达标。
-
公开(公告)号:CN119914417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421279.9
申请日:2025-04-07
Applicant: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IPC: F02C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收油导气组件、主轴承及航空发动机,包括沿轴向间隔排布的两个环形围栏以及布设于两个环形围栏之间并沿周向间隔均匀排布的多个收油叶片,收油叶片的径向外端面和两个环形围栏围合形成输油通道,收油叶片的径向内端面和两个环形围栏用于与发动机主轴围合形成收油腔,相邻两收油叶片和两个环形围栏围合形成分别与输油通道和收油腔连通的收油窗口,收油叶片的径向内端面凸设有位于收油窗口和收油腔之间的喉部挡油坝以及位于收油叶片尾部的尾部挡油坝,收油导气组件还包括布设于环形围栏上的用于分别与收油腔和外部大气连通的导气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收油效率高,实用性强,适于广泛推广和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