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58141B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111530475.8
申请日:2021-12-14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李博遥 , 郑本昌 , 路鹰 , 黄虎 , 惠俊鹏 , 陈海鹏 , 王振亚 , 李君 , 阎岩 , 范佳宣 , 李丝然 , 何昳頔 , 张佳 , 任金磊 , 吴志壕 , 刘峰 , 范中行 , 张旭辉 , 赵大海 , 韩特 , 肖肖
IPC: G06F18/2415 , G06F18/214
Abstract: 一种面向多作战单元协同决策的多智能体增强学习方法,包括步骤如下:针对红蓝方博弈对抗场景,建立多智能体增强学习模型,实现面向多作战单元的智能协同决策建模;采用事后目标转换方法增加有效训练样本数量,实现多智能体增强学习模型的优化收敛;以团队全局任务奖励为基准,以各作战单元具体动作奖励作为反馈信息,构建奖励函数;根据不同作战方案生成多种对手策略,利用奖励函数通过海量模拟博弈对抗对多智能体增强学习模型进行训练。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红蓝方博弈对抗多作战单元决策协同性低、有价值训练样本难获取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506218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331200.7
申请日:2020-11-24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基于轨迹智能预测的再入飞行器任意禁飞区绕飞方法,针对再入飞行器攻角和倾侧角大小无法改变的特点,给出了再入飞行器轨迹快速预测方法、预测轨迹与禁飞区关系快速判定方法和飞行器倾侧角符号选择逻辑,通过改变飞行器倾侧角的符号,导引飞行器绕过任意形状的禁飞区飞行。本发明使得再入飞行器可以绕飞任意形状的禁飞区,免去了对不规则禁飞区预处理的步骤,使得飞行器的自主性更高;同时避免了由于对不规则禁飞区进行处理而造成的飞行器绕飞区域变大的弊端,使得飞行器在绕飞禁飞区后具有更大的剩余飞行能力。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计算量小,适合飞行器在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050783B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811007947.X
申请日:2018-08-31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主扰动触发湍流转捩的扰流装置及扰流片,在航行体周向多个凹槽内安装扰流片,当流动会自主发生湍流转捩时,扰流片在凹槽内,航行体表面没有凸起,因此不会引起额外的流动阻力。本发明设定了额定的临界雷诺数,当流动速度降低、密度较低的状态下,流动为层流,这时候流动对扰流片的压力降低,压缩弹簧的作用力可以将扰流片弹出。扰流片弹出后会扰动流动底层的流动,将层流触发为湍流。本发明通过设定弹簧的弹力,可以自动在需要扰动触发湍流转捩的时候,自动开启扰动装置,不需要的情况下,自动关闭,实现湍流转捩的自主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6500957B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610839600.6
申请日:2016-09-21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1M1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中试验通气模型,该模型是航行体等比缩小后的相似缩比模型,用于进行航行体的水洞试验,主要包括主体部分、支撑翼型和管路,其中,支撑翼型采用中空结构,可以与模型主体内部空腔作为气体压力稳定空间,缩短了模型内通气管路的长度,从而减少了管路占据空间,而且扩大了内部稳压的空间,即提高了模型内部空间利用率,又可以满足较大通气量的需求;两外,本发明的通气管路分为中部放气引入管和尾部放气引入管,实现前后分口通气,可以有效解决小型水洞试验中多路通气管路过于密集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235919B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510632793.3
申请日:2015-09-29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飞行器导焰结构,该结构位于发动机的进气道尾喷管后面,在发动机进气道尾喷管后面存在一个过渡段,过渡段用于导焰结构与机身相连。过渡段由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组成,第一连接件与机身连接之间填充了耐高温的隔热毡;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在对接处设有凹槽,凹槽内置密封件,密封件由内向外由高温棉、高温金属制成的柔性弹簧和包裹的陶瓷纤维布组成,密封件与凹槽之间填充密封胶;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还设有一层陶瓷纤维布;第二连接件与导焰槽连接,导焰槽采用耐高温的C/C复合材料制成,并且在导焰槽内部设有分流结构,发动机喷出的尾焰沿着进气道,经过过渡段,再通过导焰槽内部的分流结构进行分流,从导焰槽外部两侧喷出。
-
公开(公告)号:CN105352704A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510802282.1
申请日:2015-11-19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1M10/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1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锥角的圆锥空化器,所述空化器安装在航行体的头部,包括一固定圆盘和多个滑动圆盘,能够通过改变圆锥空化器的锥角现实对空泡形态的稳定和实时控制,实现了对航行体在不同深度、不同速度下超空泡的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4280207A
公开(公告)日:2015-01-14
申请号:CN201410559433.0
申请日:2014-10-20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1M10/00
Abstract: 一种新型的空泡形态识别及水动力测量方法,通过在带空泡航行体锥段以及柱段合理布置压力测点,在航行体运动中实时获取所有压力数据,根据回射压力范围,得到当前空泡回射位置,从而获取航行体运动过程中的空泡演变形态,识别空泡尾部沾湿深度,实时计算航行体尾部水动力参数。该方法能够在带空泡航行体运动全航程中实时识别空泡的生成、发展、演化特性,根据获得的空泡回射点位置及空泡形态,可以准确计算航行体当前的水动力参数。本项发明可以为带空泡航行体湖态试验中的空泡形态以及水动力提供测量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2506218B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011331200.7
申请日:2020-11-24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基于轨迹智能预测的再入飞行器任意禁飞区绕飞方法,针对再入飞行器攻角和倾侧角大小无法改变的特点,给出了再入飞行器轨迹快速预测方法、预测轨迹与禁飞区关系快速判定方法和飞行器倾侧角符号选择逻辑,通过改变飞行器倾侧角的符号,导引飞行器绕过任意形状的禁飞区飞行。本发明使得再入飞行器可以绕飞任意形状的禁飞区,免去了对不规则禁飞区预处理的步骤,使得飞行器的自主性更高;同时避免了由于对不规则禁飞区进行处理而造成的飞行器绕飞区域变大的弊端,使得飞行器在绕飞禁飞区后具有更大的剩余飞行能力。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计算量小,适合飞行器在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878748A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710891888.6
申请日:2017-09-27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70/122 , Y02T70/125 , B64C35/008 , B63B1/38 , B63B1/40 , B63B2001/38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介质飞行器壳体结构及飞行器,涉及水下高速航行领域。所述跨介质飞行器壳体结构包括头部舱段和主体舱段,所述壳体结构还包括亲水涂层和疏水涂层,所述亲水涂层设置在所述主体舱段的下表面,所述疏水涂层覆盖在所述头部舱段的外表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跨介质飞行器壳体结构及飞行器,利用非对称设计的非对称空泡,对飞行器的水下姿态进行被动式控制,对头部舱段形状无特殊要求,且不需要外加控制装置和执行装置,降低了对飞行器壳体外形设计要求,生产成本低,可控性、可靠性强,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554673B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410599587.2
申请日:2014-10-30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B63C11/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水下运动的耐压密封舱,包括多个锥形舱段和多个柱形舱段串联连接;其中,锥形舱段和另一锥形舱段之间具有轴向密封结构,锥形舱段与柱形舱段之间或柱形舱段与另一柱形舱段之间具有径向密封结构。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通过结构优化设计以及密封设计,解决了耐压舱在高速运动过程中的承压和密封问题,并提出了锥段与锥段轴向对接密封设计以及锥段与柱段、柱段与柱段的径向密封设计方式,有效解决了耐压舱锥柱段密封设计难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