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295429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486054.3
申请日:2021-04-30
Applicant: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 G01M15/00 ,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的功率联合调试系统和方法,包括测试平台,与测试平台连接的通信模块、控制模块、测试模块和数据显示与处理模块;所述通信模块连接整车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电池控制器、测功机控制系统和燃料电池系统。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的功率联合调试系统和方法,通过台架试验对动力系统及其各部件进行测试,能够获取各关键部件的性能参数,验证各部件可靠性,并对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做出准确评估,是降低动力系统开发成本、提高开发效率的一项重要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2428758A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2011342445.X
申请日:2020-11-25
Applicant: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中汽研扬州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60F3/00 , B60W30/182 , F02D2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陆全地形车辆的整车控制方法,包括整车域控制器以及通过CAN网络与整车域控制器连接的各节点控制器;所述CAN网络包括整车CAN网络和动力CAN网络,所述整车CAN网络和动力CAN网络均与整车域控制器连接;所述悬架控制器、综合显示屏、主仪表控制器、履带控制器均连接整车CAN网络;所述变速箱控制器、中冷系统控制器、发动机控制器、转向舵编码器、车身控制器和ABS控制器均连接动力CAN网络。本发明所述的水陆全地形车辆的整车控制方法通过在不同模式下对各节点控制器及发动机的输出的功率等级进行控制,实现整车在不同行驶环境下的驱动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428758B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011342445.X
申请日:2020-11-25
Applicant: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中汽研扬州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60F3/00 , B60W30/182 , F02D2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陆全地形车辆的整车控制方法,包括整车域控制器以及通过CAN网络与整车域控制器连接的各节点控制器;所述CAN网络包括整车CAN网络和动力CAN网络,所述整车CAN网络和动力CAN网络均与整车域控制器连接;所述悬架控制器、综合显示屏、主仪表控制器、履带控制器均连接整车CAN网络;所述变速箱控制器、中冷系统控制器、发动机控制器、转向舵编码器、车身控制器和ABS控制器均连接动力CAN网络。本发明所述的水陆全地形车辆的整车控制方法通过在不同模式下对各节点控制器及发动机的输出的功率等级进行控制,实现整车在不同行驶环境下的驱动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299951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110462076.6
申请日:2021-04-27
Applicant: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汽研扬州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H01M8/04298 , H01M8/0438 , H01M8/04992
Abstract: 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压力及流量观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燃料电池空气系统集总参数模型;S2:基于该模型设计自适应观测器对阴极腔压力和阴极入口流量进行观测;S3:观测器设计过程考虑中冷器导致的歧管进出口温差,保证观测器收敛;S4:将燃料电池系统的可测量信号输入到观测器中,通过实时迭代运算实现阴极流量和压力的实时精确观测。本发明创造所述的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压力及流量观测方法,具有信号采集的传感器布置方便,可实现性强、有效增加观测精度、高燃料电池功率点迁移时瞬态工况的控制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130933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110266858.2
申请日:2021-03-11
Applicant: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1M8/04007 , H01M8/04014 , H01M8/04302 , H01M8/04701 , H01M8/04746
Abstract: 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带掺氮、氢吹扫装置的PEMFC冷启动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器FCU、PEMFC电堆、空气系统、氮气系统、氢气系统、气体吹扫装置、气体混合装置及温湿度采集装置,PEMFC电堆上的阳极和阴极分别与温湿度采集装置连接,控制器FCU与温湿度采集装置连接,PEMFC电堆上的阳极与氢气系统连接,氮气系统和氢气系统连接,氮气系统和氢气系统与空气系统连接,气体混合装置设置在空气系统与之间的管道上,氮气系统与气体加热装置连接。本发明创造所述的一种带掺氮、氢吹扫装置的PEMFC冷启动系统及控制方法,加热效率高,结构排布紧凑,适合多种环境下的低温冷启动作业,该技术主要用于燃料电池汽车。
-
公开(公告)号:CN113299951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462076.6
申请日:2021-04-27
Applicant: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汽研扬州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H01M8/04298 , H01M8/0438 , H01M8/04992
Abstract: 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压力及流量观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燃料电池空气系统集总参数模型;S2:基于该模型设计自适应观测器对阴极腔压力和阴极入口流量进行观测;S3:观测器设计过程考虑中冷器导致的歧管进出口温差,保证观测器收敛;S4:将燃料电池系统的可测量信号输入到观测器中,通过实时迭代运算实现阴极流量和压力的实时精确观测。本发明创造所述的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压力及流量观测方法,具有信号采集的传感器布置方便,可实现性强、有效增加观测精度、高燃料电池功率点迁移时瞬态工况的控制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130933A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110266858.2
申请日:2021-03-11
Applicant: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1M8/04007 , H01M8/04014 , H01M8/04302 , H01M8/04701 , H01M8/04746
Abstract: 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带掺氮、氢吹扫装置的PEMFC冷启动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器FCU、PEMFC电堆、空气系统、氮气系统、氢气系统、气体吹扫装置、气体混合装置及温湿度采集装置,PEMFC电堆上的阳极和阴极分别与温湿度采集装置连接,控制器FCU与温湿度采集装置连接,PEMFC电堆上的阳极与氢气系统连接,氮气系统和氢气系统连接,氮气系统和氢气系统与空气系统连接,气体混合装置设置在空气系统与之间的管道上,氮气系统与气体加热装置连接。本发明创造所述的一种带掺氮、氢吹扫装置的PEMFC冷启动系统及控制方法,加热效率高,结构排布紧凑,适合多种环境下的低温冷启动作业,该技术主要用于燃料电池汽车。
-
公开(公告)号:CN113320443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10462081.7
申请日:2021-04-27
Applicant: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中汽研扬州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60L58/33 , B60L58/34 , B60H1/00 , B60H1/14 , B60H1/22 , H01M8/04029 , H01M8/04007 , H01M8/04225 , H01M8/04223 ,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3 , H01M10/637 , H01M10/6567 , H01M10/6571 , H01M10/66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热量回收系统,自加热热管理系统包括燃料电池水回路一、乘员舱水循环回路一、电池包水循环回路一;电池包水循环回路一包括电池冷却器一,电池包水循环回路一通过电池冷却器一与乘员舱水循环回路一并联连接;乘员舱水循环回路与燃料电池水回路串联连接;外部加热构型热管理系统,外部加热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包水循环回路二,电池包水循环回路二包括电池冷却器二,电池包水循环回路二通过电池冷却器二与乘员舱水循环回路二并联连接,乘员舱水循环回路二通过燃料电池二与燃料电池水回路二并联连接。本发明通过改变循环流动通路的方式可以最大化冷却回路的热量利用,从而减少能量的消耗,提高汽车整体的能量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320443B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110462081.7
申请日:2021-04-27
Applicant: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中汽研扬州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60L58/33 , B60L58/34 , B60H1/00 , B60H1/14 , B60H1/22 , H01M8/04029 , H01M8/04007 , H01M8/04225 , H01M8/04223 ,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3 , H01M10/637 , H01M10/6567 , H01M10/6571 , H01M10/66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热量回收系统,自加热热管理系统包括燃料电池水回路一、乘员舱水循环回路一、电池包水循环回路一;电池包水循环回路一包括电池冷却器一,电池包水循环回路一通过电池冷却器一与乘员舱水循环回路一并联连接;乘员舱水循环回路与燃料电池水回路串联连接;外部加热构型热管理系统,外部加热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包水循环回路二,电池包水循环回路二包括电池冷却器二,电池包水循环回路二通过电池冷却器二与乘员舱水循环回路二并联连接,乘员舱水循环回路二通过燃料电池二与燃料电池水回路二并联连接。本发明通过改变循环流动通路的方式可以最大化冷却回路的热量利用,从而减少能量的消耗,提高汽车整体的能量利用效率。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