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508874B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510646549.2
申请日:2015-10-08
Abstract: 一种阀装置,包括设置有气体流动通道的本体(4)和设置在气体流动通道中的止回阀(16),止回阀(16)包括提动阀芯(84)和阀座。提动阀芯(84)除阻塞部(91)外呈中空轴形式,阻塞部(91)位于提动阀芯(84)的末端处并且呈渐缩形状,并且提动阀芯(84)具有至少一个侧孔(95),所述至少一个侧孔(95)提供提动阀芯(84)的一部分的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连通,所述部分呈中空轴形式。所述至少一个侧孔(95)相对于提动阀芯(84)的中心轴线斜向地延伸,使得所述至少一个侧孔(95)沿着以下气体流动方向延伸:所述气体流动方向相对于止回阀(16)打开时提动阀芯(84)的移动方向倾斜。
-
公开(公告)号:CN105546208B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510707919.9
申请日:2015-10-27
IPC: F16K47/02 , F16K1/38 , F16K1/42 , F16K31/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压阀,该减压阀的阀元件(12)包括坐置在阀孔(31)的内周面上的渐缩部(23)。阀孔(31)从上游侧依次包括第一区域(33)、第二区域(34)以及第三区域(35)。第一区域(33)设置成使得当阀元件(12)是打开的时,在第一区域(33)与渐缩部(23)之间限定的通道的高度朝向下游侧逐渐减小。第二区域(34)设置成使得当阀元件(12)是打开的时,在第二区域(34)与渐缩部(23)之间限定的通道的高度是恒定的,并且使得当阀元件(12)是关闭的时,整个第二区域(34)接触渐缩部(23)。第三区域(35)设置成使得当阀元件(12)是打开的时,在第三区域(35)与渐缩部(23)之间限定的通道的高度朝向下游侧逐渐增大。
-
公开(公告)号:CN105546208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510707919.9
申请日:2015-10-27
IPC: F16K47/02 , F16K1/38 , F16K1/42 , F16K31/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压阀,该减压阀的阀元件(12)包括坐置在阀孔(31)的内周面上的渐缩部(23)。阀孔(31)从上游侧依次包括第一区域(33)、第二区域(34)以及第三区域(35)。第一区域(33)设置成使得当阀元件(12)是打开的时,在第一区域(33)与渐缩部(23)之间限定的通道的高度朝向下游侧逐渐减小。第二区域(34)设置成使得当阀元件(12)是打开的时,在第二区域(34)与渐缩部(23)之间限定的通道的高度是恒定的,并且使得当阀元件(12)是关闭的时,整个第二区域(34)接触渐缩部(23)。第三区域(35)设置成使得当阀元件(12)是打开的时,在第三区域(35)与渐缩部(23)之间限定的通道的高度朝向下游侧逐渐增大。
-
公开(公告)号:CN105607667B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510757040.5
申请日:2015-11-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K17/04 , F16K1/32 , F16K17/044 , F16K17/06 , F16K25/02 , G05D16/02 , G05D16/10 , G05D16/107 , H01M8/0408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压阀及气体供给装置,能够减少从二次侧流路传来的反射波引起的噪音。对从一次侧流路向二次侧流路供给的气体进行减压的减压阀具备:筒状部,呈筒状,并具有与一次侧流路连通的导入口和与二次侧流路连通的导出口;活塞,嵌入筒状部的内侧,构成为能够在筒状部的内侧沿着筒状部的轴向滑动,并在筒状部的内侧划定与导入口及导出口连通的空间;及弹簧,对活塞朝向空间施力,在从轴向观察的情况下,导出口处于从活塞的中心向一方偏离的位置,弹簧对活塞施力的作用力从活塞的所述中心偏向导出口一侧地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05607667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510757040.5
申请日:2015-11-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K17/04 , F16K1/32 , F16K17/044 , F16K17/06 , F16K25/02 , G05D16/02 , G05D16/10 , G05D16/107 , H01M8/04089 , G05D16/106 , F16K17/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压阀及气体供给装置,能够减少从二次侧流路传来的反射波引起的噪音。对从一次侧流路向二次侧流路供给的气体进行减压的减压阀具备:筒状部,呈筒状,并具有与一次侧流路连通的导入口和与二次侧流路连通的导出口;活塞,嵌入筒状部的内侧,构成为能够在筒状部的内侧沿着筒状部的轴向滑动,并在筒状部的内侧划定与导入口及导出口连通的空间;及弹簧,对活塞朝向空间施力,在从轴向观察的情况下,导出口处于从活塞的中心向一方偏离的位置,弹簧对活塞施力的作用力从活塞的所述中心偏向导出口一侧地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05508874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510646549.2
申请日:2015-10-08
Abstract: 一种阀装置,包括设置有气体流动通道的本体(4)和设置在气体流动通道中的止回阀(16),止回阀(16)包括提动阀芯(84)和阀座。提动阀芯(84)除阻塞部(91)外呈中空轴形式,阻塞部(91)位于提动阀芯(84)的末端处并且呈渐缩形状,并且提动阀芯(84)具有至少一个侧孔(95),所述至少一个侧孔(95)提供提动阀芯(84)的一部分的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连通,所述部分呈中空轴形式。所述至少一个侧孔(95)相对于提动阀芯(84)的中心轴线斜向地延伸,使得所述至少一个侧孔(95)沿着以下气体流动方向延伸:所述气体流动方向相对于止回阀(16)打开时提动阀芯(84)的移动方向倾斜。
-
公开(公告)号:CN101084476A
公开(公告)日:2007-12-05
申请号:CN200580044038.8
申请日:2005-12-2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D16/10 , G05D16/106 , Y10T137/7793 , Y10T137/7794 , Y10T137/7826
Abstract: 一种减压器,包括可滑动地容纳在所述缸中以限定减压室和调压室的活塞。密封元件包括弹性元件和滑动部分。滑动部分受弹性元件挤压,使得滑动部分在缸的内圆周表面上滑动。环形元件位于活塞的外圆周表面上密封元件上并且在密封元件与调压表面之间。将环形元件压靠在缸的内圆周表面上的力小于将滑动部分压靠在缸的内圆周表面上的力。因此,减压器通过高度精确地调节压力防止活塞移动过多的量。
-
公开(公告)号:CN100541379C
公开(公告)日:2009-09-16
申请号:CN200580044038.8
申请日:2005-12-2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D16/10 , G05D16/106 , Y10T137/7793 , Y10T137/7794 , Y10T137/7826
Abstract: 一种减压器,包括可滑动地容纳在所述缸中以限定减压室和调压室的活塞。密封元件包括弹性元件和滑动部分。滑动部分受弹性元件挤压,使得滑动部分在缸的内圆周表面上滑动。环形元件位于活塞的外圆周表面上密封元件上并且在密封元件与调压表面之间。将环形元件压靠在缸的内圆周表面上的力小于将滑动部分压靠在缸的内圆周表面上的力。因此,减压器通过高度精确地调节压力防止活塞移动过多的量。
-
公开(公告)号:CN100448084C
公开(公告)日:2008-12-31
申请号:CN200580015926.7
申请日:2005-05-2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8/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089 , H01M8/04097 , H01M8/0420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利用简单的构造,根据燃料电池的负荷,用喷射器适当地供给气体的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系统(1),利用配置在气体供给系统(4)中的喷射器(24),将向燃料电池(2)供给的新气体与从燃料电池(2)排出的排放气汇合供给。喷射器(24),具有喷射新气体从而产生用于吸引排放气的负压的喷嘴(46),和控制通过喷嘴(46)的新气体流量的流量控制机构(47)。在气体供给系统(4)中,设置有将排放气导入流量控制机构(47)的第1流通路(81),流量控制机构(47),根据从第1流通路(81)导入的排放气的压力来控制新气体的流量。
-
公开(公告)号:CN1954454A
公开(公告)日:2007-04-25
申请号:CN200580015926.7
申请日:2005-05-2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8/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089 , H01M8/04097 , H01M8/0420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利用简单的构造,根据燃料电池的负荷,用喷射器适当地供给气体的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系统(1),利用配置在气体供给系统(4)中的喷射器(24),将向燃料电池(2)供给的新气体与从燃料电池(2)排出的排放气汇合供给。喷射器(24),具有喷射新气体从而产生用于吸引排放气的负压的喷嘴(46),和控制通过喷嘴(46)的新气体流量的流量控制机构(47)。在气体供给系统(4)中,设置有将排放气导入流量控制机构(47)的第1流通路(81),流量控制机构(47),根据从第1流通路(81)导入的排放气的压力来控制新气体的流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