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的新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70255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442613.X

    申请日:2016-06-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N43/9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的新农药,由以下按照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而成:硫酸小檗碱1‑10%、增溶剂1‑10%、农药助剂5‑15%、防腐剂0.1‑1%;其中,硫酸小檗碱为化学合成或中药中提取纯化,分子式为C20H18NO8S;增溶剂与硫酸小檗碱的摩尔比为1:1‑2;本发明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的新农药主要含有硫酸小檗碱0.5%~1%,加上增溶剂、农药助剂与水补足到100%;该新农药的剂型为微乳剂、水剂或水乳剂;使用方法为:稀释500~1000倍液,于烟苗移栽后7‑10天左右进行灌根或喷淋烟株根茎基部,每间隔7‑10d用药1次,连续用药3‑4次;本发明抗菌谱广,对烟草青枯病等植物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效果优于农用链霉素,不易产生抗药性,对人、畜低毒,没有残留,环境污染小。

    一种黑痣菌子囊果提取基因组DNA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86334A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610065875.9

    申请日:2016-0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黑痣菌子囊果提取基因组DNA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直接以黑痣菌子囊果为材料,进行DNA提取的方法。在进行DNA提取前,采用裂解液缓冲液处理2次,利用低温下DNA溶解度低的原理去除过多的胶质和多糖,最后加入提取液裂解细胞膜,进行DNA的提取,提取过程中加苯酚-氯仿-异戊醇进行抽提去除多余的蛋白。本方法适用于含有胶质和多糖、蛋白等含量高的较高的真菌材料,此类杂质存在和含量对所抽提到的DNA的产量和质量均无明显的影响,为黑痣菌的后续分子研究提供了保证,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一种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作物根部互作的容器

    公开(公告)号:CN103004516B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310007957.4

    申请日:2013-0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作物根部互作的容器,尼龙膜通过中心支柱及塑料条设置在盆体的内部,中心支柱设置在盆体内部的中央位置,塑料条设置在盆体的底部和侧壁上,同时塑料条将盆体的底部和侧壁均匀分割成四份,塑料条上设置有固定尼龙膜边缘的小槽,盆体底部设置有固定中央支柱的凹孔,装配时,只需将中心支柱插入到盆体的凹孔中,并将尼龙膜滴有塑料液的一端插入到塑料条的小槽中即可;该容器有利于防止间作时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根系交叉生长在一起,利于单独分析一种作物根际或根围土壤中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以及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根系互作之间的关系,有利于避免土样采集过程中因采集土样位置的不同而产生的实验误差。

    一种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作物根部互作的容器

    公开(公告)号:CN103004516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310007957.4

    申请日:2013-0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作物根部互作的容器,尼龙膜通过中心支柱及塑料条设置在盆体的内部,中心支柱设置在盆体内部的中央位置,塑料条设置在盆体的底部和侧壁上,同时塑料条将盆体的底部和侧壁均匀分割成四份,塑料条上设置有固定尼龙膜边缘的小槽,盆体底部设置有固定中央支柱的凹孔,装配时,只需将中心支柱插入到盆体的凹孔中,并将尼龙膜滴有塑料液的一端插入到塑料条的小槽中即可;该容器有利于防止间作时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根系交叉生长在一起,利于单独分析一种作物根际或根围土壤中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以及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根系互作之间的关系,有利于避免土样采集过程中因采集土样位置的不同而产生的实验误差。

    一种防治植物虫害诱捕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2303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690041.8

    申请日:2024-1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植物虫害诱捕装置,包括底盘,底盘的下端向下设置有插轴,底盘的上端向上设置有连接轴,连接轴的上端连接有多个逐级向上连接的诱捕筒,每一诱捕筒均包括上端开口的存储筒、下端开口且外套存储筒的诱捕套筒,每一存储筒的下端均设置有连接套筒,每一诱捕套筒于对应存储筒上方的侧壁均开设有诱捕口,每一诱捕口均向内设置有内端开口的引诱通道,每一引诱通道的上部均设置有斜向下设置且与其内端开口连通的活动开口,每一活动开口的上边均转动连接有搭在其边缘的防逃脱薄片,每一存储筒的上端均可拆卸连接有向下伸入其内部的漏斗形进虫通道。本发明能够根据需求同时诱捕多种害虫,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简单方便。

    一种用于地下病虫害防控的诱杀施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366504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809731.0

    申请日:2024-12-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病虫害防控的诱杀施药装置,包括下端开口的固定管,与固定管下端连通的基座,固定管内壁的下端安装有静音风扇,固定管内于静音风扇的上方设置有储液筒,储液筒的上端安装有气泵,固定管内于气泵的上方安装有蓄电池及控制面板,固定管外壁的上端设置有控制按钮,基座外壁的下方向内开设有若干呈等间距分布的槽口,基座内壁的上方配合设置有连接架,连接架的上端设置有上端开口的盒体,连接架的下端设置有喷液组件,基座外壁的上方连通有多个呈等间距分布的扩散组件。本发明不仅可以在地下实现对害虫的消杀作用,而且还能通过增加药物的释放范围来提高杀虫效果,同时也能避免造成杀虫药物的浪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