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11043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410405.6
申请日:2024-04-0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Q10/0637 , G06Q50/02 , G06N7/01 , G06N3/0442 , G06N3/08 , G06F18/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页岩气藏产能预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贝叶斯优化的非常规页岩气藏产能预测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页岩气藏的历史样本数据;融入杜哈梅原理这一物理约束;对所述历史样本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并划分出训练集和测试集;构建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并利用贝叶斯优化算法,结合所述训练集和所述测试集,得到所述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的最优超参数组合;根据所述最优超参数组合,构建和训练所述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生成长短期记忆网络产能预测模型;将待预测页岩气井的监测数据输入所述长短期记忆网络产能预测模型,得到所述气井的产能流量预测结果,简化了页岩气藏产能的预测复杂程度和提高了预测精度。
-
-
公开(公告)号:CN106957634A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申请号:CN201710122714.3
申请日:2017-03-03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石墨烯介孔碳基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复合材料和复合相变材料领域。本发明首先制备一种石墨烯介孔碳载体,通过构筑该多级结构,降低石墨烯与其外面包裹的多孔颗粒之间的界面热阻,同时提升石墨烯在复合物中的分散性,在保证高负载量的前提下提升复合相变材料的热导率;然后采用溶液浸渍法,将可溶性的相变芯材配制成溶液,将制备的石墨烯介孔碳材料分散于配制好的相变芯材溶液中,将相变芯材吸附限制在介孔材料的孔道之中,干燥后得到石墨烯介孔碳基复合相变材料。所制备的石墨烯介孔碳基复合相变材料,热导率高、芯材选择多样化,能够有效提升复合相变材料的传热能力。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复合相变材料传热性能优异、循环稳定性好、耐化学腐蚀。
-
公开(公告)号:CN116990648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1243596.3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1R31/12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一维空洞卷积神经网络的故障电弧检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故障电弧实验与电流波形分析;S2.模型构建;S3.基于1D‑DCNN检测故障电弧,针对串联故障电弧不易检测问题,搭建点接触式串联故障电弧实验平台,采集了单负载和双支路负载正常工作与发生故障时干路电流数据,建立了以半个周期为样本的故障电弧数据库,进一步提出一维空洞卷积神经网络端到端故障电弧检测模型,该模型从高采样率电流数据中自主学习特征,无需人工提取特征,能够同时进行故障电弧检测与故障负载类型辨识,通过测试集验证模型性能,所提模型对负载分类准确率为99.95%,负载状态检测准确率为99.67%,总体准确率为99.62%,能够满足故障电弧检测的准确率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939940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548104.7
申请日:2022-12-05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雷电风险预警的文物建筑远程控制隐蔽式防雷装置,所述防雷装置隐蔽置于仿真树壳体内部,包括雷电风险预警模块、电动伸缩式接闪机构及接地模块;雷电风险预警模块包括历史数据分析单元、实时数据监测单元、雷电风险预测单元及风险预警预报单元;电动伸缩式接闪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直流驱动电机、齿轮机构、电动伸缩杆,以及设置在电动伸缩杆顶部的尖端接闪针;接地模块包括避雷引下线及接地端。其中,直流驱动电机与风险预警预报单元连接,根据风险预警预报单元输出的预警信息启动防雷功能。本发明能够提高对文物古建筑雷电防护的效率和准确率,同时不影响文物古建筑主体美观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508668B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1810251931.7
申请日:2018-03-26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2F1/137 , G02F1/133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氧化钛纳米棒阵列薄膜/胆甾相液晶复合型宽波反射膜,属于液晶显示的应用领域。本发明以向列相液晶、手性化合物、可聚合单体、光引发剂为原料,将上述原料混合均匀后,注入一侧涂覆绝缘层的氧化铟锡薄膜(ITO)的导电薄膜或玻璃,一侧生长二氧化钛纳米棒阵列薄膜的掺氟的二氧化锡(FTO)导电薄膜或玻璃之间,制备出二氧化钛纳米棒阵列薄膜/胆甾相液晶复合型宽波反射膜。该宽波反射膜中的二氧化钛纳米棒阵列不需要进行表面修饰就可以均匀存在液晶层的一侧;该阵列层存在明显拓宽反射波段;该宽波反射膜可以选择性反射不同中心峰位和反射波宽的可见光、近红外光、远红外光;该宽波反射膜环保无毒,节能减排,而且制备流程短,可以进行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6957634B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710122714.3
申请日:2017-03-03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石墨烯介孔碳基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复合材料和复合相变材料领域。本发明首先制备一种石墨烯介孔碳载体,通过构筑该多级结构,降低石墨烯与其外面包裹的多孔颗粒之间的界面热阻,同时提升石墨烯在复合物中的分散性,在保证高负载量的前提下提升复合相变材料的热导率;然后采用溶液浸渍法,将可溶性的相变芯材配制成溶液,将制备的石墨烯介孔碳材料分散于配制好的相变芯材溶液中,将相变芯材吸附限制在介孔材料的孔道之中,干燥后得到石墨烯介孔碳基复合相变材料。所制备的石墨烯介孔碳基复合相变材料,热导率高、芯材选择多样化,能够有效提升复合相变材料的传热能力。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复合相变材料传热性能优异、循环稳定性好、耐化学腐蚀。
-
公开(公告)号:CN115000372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636603.5
申请日:2022-06-0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60 , H01M4/62 , H01M10/0525 , H01M10/054
Abstract: 一种金属卟啉/石墨烯复合结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其包括将卟啉配体与金属反应得到的金属卟啉TPyP(M2+)微/纳结构与还原的氧化石墨烯(rGO)π‑π作用结合,得到金属卟啉TPyP(M2+)/rGO复合结构。卟啉分子结构中包含多活性位点,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超高理论比容量、放电电压,以及功率密度。rGO的引入不仅减少了金属卟啉的堆积,而且由rGO和金属卟啉组成的连续导电网络,便于电子的快速传输。本方法简单易行,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所得电池具有良好的放电比容量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优异,在电化学储能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9459467B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1811216975.2
申请日:2018-10-1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远程原位监测土壤环境及腐蚀性的物联网系统,属于金属土壤腐蚀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环境参数监测装置、土壤腐蚀性监测装置、腐蚀速率监测装置、远程控制装置及野外供电装置,远程控制装置通过GPRS无线数据传送与环境参数监测装置、土壤腐蚀性监测装置、腐蚀速率监测装置及野外供电装置实现通信。该系统能够获取不同时节的土壤环境数据,便于综合评估其腐蚀性;远程、原位的特点避免了现场测试所需人力物力的消耗,提高了经济效益;腐蚀探针阻值的变化能够实时反映服役现场金属构件的腐蚀情况,便于失效预测与寿命评估,实现了对野外土壤环境及其腐蚀性的远程原位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6990648B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243596.3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1R31/12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一维空洞卷积神经网络的故障电弧检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故障电弧实验与电流波形分析;S2.模型构建;S3.基于1D‑DCNN检测故障电弧,针对串联故障电弧不易检测问题,搭建点接触式串联故障电弧实验平台,采集了单负载和双支路负载正常工作与发生故障时干路电流数据,建立了以半个周期为样本的故障电弧数据库,进一步提出一维空洞卷积神经网络端到端故障电弧检测模型,该模型从高采样率电流数据中自主学习特征,无需人工提取特征,能够同时进行故障电弧检测与故障负载类型辨识,通过测试集验证模型性能,所提模型对负载分类准确率为99.95%,负载状态检测准确率为99.67%,总体准确率为99.62%,能够满足故障电弧检测的准确率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