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剪切和剪切阀双工作模式的磁流变制动器

    公开(公告)号:CN119122950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14556.X

    申请日:2024-11-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成剪切和剪切阀双工作模式的磁流变制动器,包括安装套组、制动结构和从动结构;从动结构包括第一从动环、第二从动环和绕线架,第一从动环和所述第二从动环皆与绕线架连接,绕线架上缠绕有励磁线圈;制动结构包括旋转轴和制动盘,制动盘套设于旋转轴上,制动盘通过圆柱凸轮结构与绕线架连接;第一从动环相对的两侧壁和第二从动环相对的两侧壁分别与安装套组相对的两侧壁留有轴向阻尼间隙,制动盘相对的两侧壁与安装套组相对的两侧壁留有径向阻尼间隙。通过本申请,能够实现在不改变结构尺寸的前提下,提供更高的转矩体积比,有利于满足安装空间小又能提供较大输出转矩的场合。

    一种具有圆环形磁流变阻尼器的船舶螺旋桨轴系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244683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701263.5

    申请日:2024-1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圆环形磁流变阻尼器的船舶螺旋桨轴系装置。本发明主要适用于螺旋桨吸振,减少螺旋桨产生的激振力对于船体及其设备的影响。磁流变阻尼器工作时阻尼通道内磁流变液发生磁流变效应,剪切应力增大,当激振力将沿着船尾轴传递到磁流变阻尼器环形活塞杆处,环形活塞杆开始产生位移,带动环形活塞产生位移,由于剪切应力变大,产生较大的阻尼力,阻碍环形活塞杆、环形活塞移动,实现吸振效果。该磁流变阻尼器的活塞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环形活塞外环部分和环形活塞内环部分;活塞外环与缸体外环下表面、活塞内环与缸体内环上表面之间分别构成两个半径不一的环形阻尼通道;两处独立运行的磁场能提高输出阻尼力的可调范围。

    一种基于压差反馈的液压管道破裂保护电液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293364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640180.3

    申请日:2024-05-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液压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压差反馈的液压管道破裂保护电液控制系统。包括液压执行系统和控制器系统,其中,控制器系统包括压差反馈回路,用于获取液压管道内的流量信号并计算比例信号;流量诊断回路用于接收比例信号,在判断该比例信号超出阈值范围的时间达到预设的安全时间后切断液压执行系统的执行端,以实现对液压管道破裂进行保护的目的。本发明可通过压差反馈回路的压力传感器间接检测管道泄漏情况,当通过控制器系统的流量诊断回路检测到发生泄漏时输出保护信号自动切断液压回路,实现了管道破裂检测的快速响应,适合用于无人监测情况下的液压系统。

    一种基于电磁感应的汽车变惯量双质量飞轮

    公开(公告)号:CN118793739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1273228.8

    申请日:2024-0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磁感应的汽车变惯量双质量飞轮,包括基本结构、电流感应装置与惯量调节装置,基本结构位于双质量飞轮的右侧,电流感应装置位于双质量飞轮的中部,惯量调节装置位于双质量飞轮的左侧,电流感应装置与惯量调节装置之间设有连接板,通过可动永磁体在电磁力、惯性、弹簧力和摩擦等共同作用下,实现可动永磁体在双质量飞轮中位置变化的控制,从而达到改变转动惯量和提升双质量飞轮减振性能的目的,采取电磁感应原理来产生线圈的激励电流,激励电流通过铜盘转动产生,并且设置了两个控制开关来控制电流的通断,使其能够改变电磁力的方向,从而控制双质量飞轮惯量变化的走向。

    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的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58311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797304.9

    申请日:2024-06-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的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建立带有半主动悬架变负载的动力学模型以及建立参考模型;基于动力学模型和参考模型的状态变量的差值,通过李雅普诺夫方法确定参数更新律和自适应控制律;基于参数更新律和自适应控制律确定磁流变减振器的最优控制力,并基于最优控制力,通过磁流变减振器的逆模型计算得到最优输入电流,以控制磁流变减振器。通过本申请,考虑到车辆负载的变化对半主动悬架的影响,实现半主动悬架的变负载控制,能够提升半主动悬架控制的鲁棒性、精确性以及抗干扰能力,还能够提升车辆乘坐舒适度和操作稳定性。

    一种降低长柔性液压机械臂振动的轨迹规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85123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310875132.8

    申请日:2023-07-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长柔性液压机械臂振动的轨迹规划方法,其方法主要包括:利用五次多项式生成长柔性液压机械臂点到点运动状态下的参考轨迹,结合机械臂运动状态的约束,求解各连杆的关节角度θit;建立长柔性液压机械臂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基于动力学模型获取表征振动的等效激振力矩τf,将关节角度与等效激振力矩相结合,得到由模态坐标Q表征振动的目标函数Fit;将参考轨迹等间隔选取9个轨迹特征点,通过遗传算法对特征点进行优化,得到目标函数最小的轨迹特征点;采用五次多项式对优化后的特征点拟合生成振动最优的轨迹;本发明提出的振动最优轨迹策略可以减少由于长柔性臂架导致的剧烈振动。

    一种刚度可调的复合式隔振器

    公开(公告)号:CN118149038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246106.3

    申请日:2024-03-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刚度可调的复合式隔振器,包括隔磁板、设于隔磁板顶部的第一隔振系统以及设于隔磁板底部的第二隔振系统,第一隔振系统包括设于隔磁板顶部的动导磁块,在动导磁块的腰部凹陷处缠绕有第一励磁线圈,在动导磁块外套设有第一套筒,在第一套筒顶部连接有端盖,第二隔振系统包括设于隔磁板底部的动导磁凸块以及依次设于动导磁凸块底部的磁流变弹性体以及凸座,在凸座的凸台上套设有绕线架,在绕线架的绕线槽内缠绕有第二励磁线圈,在凸座底部连接有第二套筒,第二套筒套设在绕线架以及动导磁凸块上,在第二套筒上套设有与第一套筒连接的隔磁套筒,以使在刚度可调的复合式隔振器安装后,可以通过旋转第一套筒对正负及准零刚度进行调节。

    一种构件可调的四分之一车悬架试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491043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842220.4

    申请日:2023-12-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件可调的四分之一车悬架试验系统,该系统能够模拟不同的路面条件和车辆状态,对半主动/主动悬架的性能和控制效果进行测试。该系统包括支撑系统、簧上质量模拟系统和测量系统。支撑系统用于支撑试验对象,包括台架、移动板、激振器和倾角可调的轮胎托盘。簧上质量模拟系统用于朝着支撑系统的方向压迫试验对象以模拟悬架工作工况,包括若干块质量块,可通过增减质量块的数量来调节所模拟的簧上质量。测量系统包括传感器模块、位移传感器和力传感器,用于测量试验对象的加速度、位移、力、侧倾角等参数。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功能多样、调节灵活、测试精确的特点。

    一种柔性冗余机械臂能量最优的轨迹规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66180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607108.6

    申请日:2023-05-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冗余机械臂能量最优的轨迹规划方法,其中包括:基于假设模态法和拉格朗日方法建立所述柔性冗余机械臂的动力学模型;采用五次多项式对机械臂末端轨迹进行规划;通过逆运动学得出各关节角加速度并结合动力学方程,得到机械臂的驱动力矩和振动方程;通过对机械臂振动特性分析,采用减小激振力减小阻尼的方法,求解得到满足抑振条件的自由向量;以建立非线性约束规划机械臂振动能量为目标的模型,并结合机械臂关节角度、关节力矩,利用柔性冗余机械臂冗余特性的二次优化能力,构建能量消耗最优的目标函数,采用最小二乘法优化,从而实现抑振和节能的效果。

    一种负载敏感的电液转换进油模块

    公开(公告)号:CN115681262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211330700.8

    申请日:2022-10-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敏感的电液转换进油模块,机液式LS油路进油口与外部多路阀机液负载敏感联的LS油路通道相连通,获取多路阀机液式控制联的最大负载压力值;通过压力传感器及其电液式LS控制器,调节先导式比例方向阀及压力控制主阀的阀口开度,使得电液式LS油路压力准确跟踪阀口独立控制联的最大负载压力值;梭阀左右输入端分别连接机液式LS油路与电液式LS油路并将各工作联最大负载压力反馈至机液式负载敏感泵的变量调节机构。本发明的电液转换进油模块可兼容多路阀不同阀口独立控制联电子式负载敏感与机液控制联液压式负载敏感两种不同的负载敏感功能,提高了阀口独立控制型多路阀的适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