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06865B

    公开(公告)日:2018-05-22

    申请号:CN201610557039.2

    申请日:2016-07-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压发光二极管,衬底上设置非故意掺杂层,非故意掺杂层上设置第一外延结构的n型接触层,第一外延结构的n型接触层分别设置隧穿结和第一外延结构的有源层,第一外延结构的有源层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p型接触层、p型欧姆接触层和p型电极;隧穿结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第二外延结构的p型接触层、有源层、n型接触层、n型欧姆接触层和n型电极;第一外延结构与第二外延结构之间设置绝缘层;第一外延结构的p型欧姆接触层的高度与第二外延结构的n型欧姆接触层高度相同,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本发明还公开高压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本发明解决高压发光二极管电极桥接提高发光功率时,电极桥接存在高度差造成工艺难度大及成品率低的问题。

    一种倒置结构太阳能电池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304764B

    公开(公告)日:2017-12-05

    申请号:CN201510763780.X

    申请日:2015-11-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0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倒置结构太阳能电池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外延衬底上自下而上依次生长多层子电池,该多层子电池由下至上带隙依次减小;在带隙最小的子电池表面掩膜、光刻、ICP蚀刻形成网格状凹槽结构;在刻蚀后的外延片上蒸镀金属形成栅格层,在导电衬底表面蒸镀金属,并采用键合技术将二者紧密连接;采用化学腐蚀法将外延衬底去除,露出带隙最大的子电池表面;在带隙最大的子电池表面形成金属纳米岛,采用掩膜、光刻、蚀刻出栅线位,并蒸镀金属形成电极;在带隙最大的子电池表面蒸镀介质膜,覆盖电极与金属纳米岛,形成减反射膜。本发明可以降低电池表面对光线的反射率,增加光线在电池内部的传播距离,增强光线吸收,提高转化效率。

    一种具有高发光效率的发光二极管

    公开(公告)号:CN105355768B

    公开(公告)日:2017-10-31

    申请号:CN201510912084.0

    申请日:2015-12-11

    Abstract: 一种具有高发光效率的发光二极管,涉及发光二极管的生产技术领域,在朝向缓冲层的衬底表面设置形貌不同的PSS表面图形,在p电极下方设置位错阻挡层,所述位错阻挡层设置在p电极设置区域内的ITO透明导电层以下至部分n型导电层;在位错阻挡层下方设置位错线密集区,所述位错线密集区设置在p电极设置区域内的部分n型导电层以下至非故意掺杂层。本发明在位错阻挡层下设置位错集合区,减少发光区域的位错密度,改善了发光区域的外延晶体质量,减弱大工作电流下Efficiency‑Droop效应及提高了发光二极管的可靠性;采用位错阻挡层起到了增加P电极的电流扩展效果,有效提高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

    一种蓝绿发光二极管芯片制作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5374908B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510649507.4

    申请日:2015-1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蓝绿发光二极管芯片制作工艺,在衬底上依次生成非故意掺杂层、第一n型导电层、第一电流阻挡层、第一n型接触层、第二电流阻挡层、第二n型接触层、第三电流阻挡层、第二n型导电层、有源区、限制层、p型导电层和p型接触层;在p型接触层上掩模、光刻、ICP蚀刻至n型导电层;在裸露的第二n型导电层上掩模、光刻,采用ICP蚀刻穿第三电流阻挡层,裸露第二n型接触层的表面;在裸露的第二n型接触层表面再掩模、光刻,采用ICP蚀刻穿第二电流阻挡层,裸露第一n型接触层的表面;掩模、光刻p型接触层,在裸露的p型接触层上蒸镀ITO导电层;制作p电极和n电极。本发明可以提高电流扩展效果,提高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

    一种氮化物系发光二极管

    公开(公告)号:CN105161590B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510627550.0

    申请日:2015-0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氮化物系发光二极管,包括一衬底,在所述衬底上依次设置有非掺层u‑GaN、n型导电层n‑GaN、有源区和限制层P‑AlGaN,在所述限制层P‑AlGaN上设置有V型坑蚀刻层,在所述V型坑蚀刻层上设置有V型坑成核层,在所述V型坑成核层上设置有V型坑三维快速层,在所述V型坑三维快速层上设置有V型坑二维快速层,在所述V型坑二维快速层上依次设置有P型导电层、P型接触层和ITO导电层。本发明增加P型区域空穴注入有源区的数量,提高内量子效率;减少V型坑形成漏电通道,提高发光二极管的可靠性,能够提高蓝绿光芯片的内量子效率。

    一种具有立体发光结构的高压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52452B

    公开(公告)日:2017-06-16

    申请号:CN201510122849.0

    申请日:2015-0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立体发光结构的高压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由该方法制作的高压发光二极管,由至少两层相互错开键合的子级发光二级管组成,其中一层设置n+1个子级发光二极管为底层,底层各子级发光二极管处于同一平面,另一层设置n个子级发光二极管为顶层,顶层各子级发光二极管处于同一平面,底层与顶层相邻的子级发光二极管设置于两个不同水平面上;各子级发光二级管具有独立发光结构,各子级发光二级管串联连接。本发明将各子级发光二极管串联连接,构成立体的至少双层发光结构,明显地增加单位面积发光的功率,且使得同样电压的高压芯片模块的面积缩小近一倍,有效地降低高压芯片模块的封装成本。

    一种具有阱区掺杂的发光二极管外延生长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98862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425239.2

    申请日:2016-06-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3/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阱区掺杂的发光二极管外延生长方法,提供衬底,在衬底上由下至上依次外延缓冲层、非故意掺杂层和第一型导电层;在第一型导电层上生长前量子垒;在前量子垒上接着外延V型量子阱;在V型量子阱上继续外延后量子垒;在后量子垒上外延量子阱;重复步骤二至步骤五多个周期,外延生长构成有源区;在有源区上接着由下至上依次外延电子阻挡层、第二型导电层和欧姆接触层。本发明可以减少整个有源区的阻值,降低工作电压,提高发光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