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78298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314401.4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飞行器铆钉载荷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本申请通过基于待铆接零件生成有限元模型,获取对应于初始状态的第一铆接孔的第一坐标,同时对第二铆接孔添加连接单元,并使第一连接部满足第一预设状态,获取对应第二铆接孔内的连接单元的节点力,在节点力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获取第一状态下的第一铆接孔的第二坐标,之后通过第一坐标和第二坐标计算得到对应第一铆接孔的位移载荷;通过对每个第一铆接孔添加对应位移载荷,并获取第一铆接孔和第二铆接孔对应的支反力,从而获取得到对应待铆接零件对应的铆钉的铆接载荷。本申请能够解决通过经验判断及等效试验的方法预测装配干涉零件的铆钉的载荷存在误差大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951967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351344.0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喷丸成形仿真模拟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包括以下步骤:构建海量弹丸模型;构建待成型零件的实体有限元模型;其中,待成型零件具有非规则喷丸区域;基于实体有限元模型,对非规则喷丸区域进行网格划分;基于网格划分后的非规则喷丸区域,将海量弹丸模型和实体有限元模型进行耦合,以获得喷丸成形仿真模型;根据喷丸成形仿真模型,模拟喷丸成形过程,本申请具有可针对具有海量弹丸数目和非规则喷丸区域的喷丸成形过程进行有效模拟、且模拟精度较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01377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427944.0
申请日:2024-04-10
Applicant: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散网格面片几何拓扑关系重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CAM软件研发技术领域,包括:读取离散三角网格面片数据信息;对离散三角网格面片中包含的顶点数据进行去重、编号;对离散三角网格面片中包含的边数据进行去重、编号,将某顶点对应的面片序号存入新建立的面→点”数组中,建立“面→点”对应关系;将三个顶点所属的面片序号存入新建立的“面→邻面”数组中,建立“面→邻面”对应关系;将某顶点对应的面片序号存入新建立的“边→点”数组中,建立“边→点”对应关系。本发明能够快速、准确、有效地重构大型离散网格面片的几何拓扑关系。
-
公开(公告)号:CN117951967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351344.0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喷丸成形仿真模拟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包括以下步骤:构建海量弹丸模型;构建待成型零件的实体有限元模型;其中,待成型零件具有非规则喷丸区域;基于实体有限元模型,对非规则喷丸区域进行网格划分;基于网格划分后的非规则喷丸区域,将海量弹丸模型和实体有限元模型进行耦合,以获得喷丸成形仿真模型;根据喷丸成形仿真模型,模拟喷丸成形过程,本申请具有可针对具有海量弹丸数目和非规则喷丸区域的喷丸成形过程进行有效模拟、且模拟精度较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563702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155462.1
申请日:2022-09-21
Applicant: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产品安装定位误差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产品安装误差分析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对通过工装定位而造成的产品安装误差判断不准确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包括构建飞机理论坐标系和工装坐标系;基于所述工装坐标系,获得产品主安装孔的第一主安装轨迹模型和产品副安装孔的第一副安装轨迹模型;基于所述第一主安装轨迹模型和所述第一副安装轨迹模型,获得产品上任意一点在所述工装坐标系下的第一通用安装轨迹模型;基于所述第一通用安装轨迹模型,获得产品在所述飞机理论坐标系下的第二通用安装轨迹模型;基于所述第二通用安装轨迹模型,对产品安装误差进行分析。如此更便于判断通过工装定位而造成的产品安装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15544645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107573.5
申请日:2022-09-13
Applicant: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119/08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飞机部件焊接装配变形分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涉及焊接制造技术领域,包括:采用六面体建模对飞机部件的焊缝区域进行建模,获得第一有限元模型;在第一有限元模型中进行焊接后散热的有限元仿真,以获得焊缝区域在焊接结束后的参数信息;将第一有限元模型与第二有限元模型进行连接,以获得第三有限元模型;第二有限元模型采用壳单元网格建模获得,并基于飞机部件的除焊缝区域以外的区域建模获得;将参数信息导入第三有限元模型中,并开展平衡计算,以获得焊接装配后的飞机部件的变形情况。本申请通过上述方法降低建模难度与所占用计算机资源,提升计算效率,使得飞机部件的焊接装配变形得以准确、快速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4789798B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734905.6
申请日:2022-06-27
Applicant: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B64F5/1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飞机舱门阶差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包括:获取骨架对应的第一特征点和舱门对应的第二特征点;获取所述骨架对应的第一外形误差和所述舱门对应的第二外形误差;根据所述第二特征点,获取所述第二特征点处对应的转动速度向量和法向向量;根据所述转动速度向量和所述法向向量,获取所述第二特征点处的阶差变化率;根据所述第一外形误差、所述第二外形误差和所述阶差变化率,获取所述舱门阶差预测数据。本申请基于飞机舱门和骨架的实测数据,并结合运动关系对阶差数据进行预测,更加真实的反映舱门阶差的情况,并且不需要将舱门装配到骨架上进行测量,避免舱门反复装配测量调整,准确度高,有效提高舱门阶差数据测量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789798A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2210734905.6
申请日:2022-06-27
Applicant: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B64F5/1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飞机舱门阶差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包括:获取骨架对应的第一特征点和舱门对应的第二特征点;获取所述骨架对应的第一外形误差和所述舱门对应的第二外形误差;根据所述第二特征点,获取所述第二特征点处对应的转动速度向量和法向向量;根据所述转动速度向量和所述法向向量,获取所述第二特征点处的阶差变化率;根据所述第一外形误差、所述第二外形误差和所述阶差变化率,获取所述舱门阶差预测数据。本申请基于飞机舱门和骨架的实测数据,并结合运动关系对阶差数据进行预测,更加真实的反映舱门阶差的情况,并且不需要将舱门装配到骨架上进行测量,避免舱门反复装配测量调整,准确度高,有效提高舱门阶差数据测量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313300B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161749.9
申请日:2022-02-22
Applicant: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飞机部件装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测并提高飞机部件机表连接件安装合格率的方法,用于预测并提高骨架/蒙皮独立制孔后连接件安装的合格率,分为根据实际蒙皮结构尺寸以及与骨架的装配关系,确定定位关系与分析对象;建立钉孔配合数学模型,理论上分析配合关系以及确定用于评价机表连接件安装合格率的指标;进行容差分析建模、分析,确定影响合格率的主要因素,提出压缩公差带和调整孔径名义尺寸的方法来提高连接件安装合格率。在综合考虑机床精度以及制孔能力情况下,保证理论计算安装合格率≥90%,从而保证实际机表连接件的安装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741793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426276.0
申请日:2022-04-22
Applicant: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1/08 , G06F113/28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飞机部件框梁间隙设计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提取框梁配合模型的间隙参数值建立相应的装配间隙模型,再通过蒙特克罗仿真算法计算相应的仿真间隙值,最后通过仿真间隙值计算CPK值,并根据CPK值调整相应的间隙参数值,以保证最终设计方案的间隙参数值满足设计要求;本发明通过蒙特克罗仿真计算取代实物验证试验,降低试验成本,提高试验效率;同时引入CPK值,并将其作为调整间隙参数值的依据,使得间隙设计时就考虑工艺过程能力对间隙值的影响,并基于此计算仿真值,并对间隙进行相应的调整,不但调整过程更加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提高了间隙设计调整的效率和精度,同时最终的优化结果更加满足产品质量要求,更加真实、可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