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燃室火花塞的气缸盖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035818B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1711147653.2

    申请日:2017-11-1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预燃室火花塞的气缸盖,包括缸盖本体,缸盖本体内分布进气道、排气道,缸盖本体的安装孔中设置火花塞套,缸盖本体上对应于火花塞套的底面设置预燃室;缸盖本体内形成冷却水腔,隔板将冷却水腔分为上水腔和下水腔,预燃室伸入下水腔中,火花塞套上设有第五水孔,缸盖本体上设有连通上水腔的第六水孔,第五水孔上端连通第六水孔,第五水孔下端连通下水腔。该气缸盖优化了气缸盖水道的流场,使用了预燃室火花塞的结构,增加了火花塞、预燃室的冷却水的通道,解决了气缸盖火花塞冷却不充分的问题,以提高火花塞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发动机的使用成本。

    集装箱发电机组的进风消音箱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7476881B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1710654343.3

    申请日:2017-08-0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电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集装箱发电机组的进风消音箱结构,包括安装于集装箱内的发电机组及设于集装箱出口的出风箱、设于集装箱端面的百叶门,所述集装箱顶部进风侧安装进风箱,进风箱的进风口处设置过滤网,进风箱中设置袋式过滤器,进风箱中沿进气方向对应于袋式过滤器的前方设置第一消音结构,进风箱的出风口处安装轴流风机。本发明产品适用于各种大功率的燃气发电机组和柴油发电机组,良好的过滤通风方式和便于维护结构,可适用于各种恶劣环境。良好的过滤结构,对发电机组的使用也是非常有利的,还大大减少了空气滤清气的更换,为机组节约了成本,创造了经济效益。

    V型发动机的分层冷却气缸盖

    公开(公告)号:CN108035817A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申请号:CN201711146821.6

    申请日:2017-11-1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气缸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V型发动机的分层冷却气缸盖,包括气缸盖本体,气缸盖本体内分布进气道和排气道,气缸盖本体中间设有喷油器安装孔,气缸盖本体内腔形成气缸盖冷却水腔,其特征在于:气缸盖本体内部靠近底部设置隔板,隔板将气缸盖冷却水腔分隔为上水腔、下水腔,排气道置于下水腔中;气缸盖本体底部设有连通下水腔的第一进水孔、第二进水孔、第三进水孔、第四进水孔、第五进水孔、第六进水孔,其中第一进水孔、第二进水孔设置于排气道下方。该气缸盖优化了缸盖水道的流场,解决了气缸盖底部鼻梁区冷却不充分的问题,以提高气缸盖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发动机的使用成本。

    V型发动机机体的主润滑通道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035783A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申请号:CN201711147584.5

    申请日:2017-11-1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润滑系统技术领域,涉及一种V型发动机机体的主润滑通道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分支润滑油道,机体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分支润滑油道两侧单元上分别设置第二分支润滑油道、第三分支润滑油道;机体的A列缸盖上设有A列缸盖润滑油孔,机体的B列缸盖上设有B列缸盖润滑油孔,所述A列缸盖润滑油孔连通第二分支润滑油道,B列缸盖润滑油孔连通第三分支润滑油道;机体底部设有曲轴孔,机体中间部位设有凸轮轴孔。该装置结构简单、巧妙、合理的利用V型发动机机体上盖板体的结构布置油孔,利用密封圈密封通过与机体的安装面将润滑油引入到各单元上所需润滑的部位。

    大缸径发动机模块化排气歧管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8019267A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711145498.0

    申请日:2017-11-1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动力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大缸径发动机模块化排气歧管结构,包括一体连接的总管与排气支管,所述总管一端为入口,另一端为出口,总管内腔从入口到排气支管与总管相连接处的流通截面直径逐渐减小;所述排气支管在与总管汇合过程中,排气支管的流通截面逐渐收缩;排气支管的内孔呈弧形,排气支管气流汇合到总管中,排球支管流出气流的切线方向与总管轴线方向夹角b为锐角。该结构实现对支管气流的抽吸效果,优化排气歧管中气体流通特性。防止换气时出现废气回流现象。补偿单管系统的气流动态缺陷,使得排放一致性更好,流通特性显著提高。

    发动机高压共轨泵驱动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6870232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067810.2

    申请日:2017-02-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55/025 F02M59/4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发动机高压共轨泵驱动机构,包括共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轨泵的输入端固定共轨泵中间联轴件,共轨泵中间联轴件连接面与齿轮室盖密封固定连接,共轨泵齿轮轴转动设置于齿轮室盖的腔体中,所述共轨泵齿轮轴的内花键与共轨泵的外花键轴相配合,共轨泵齿轮轴的轴径上配合设置共轨泵齿轮;所述齿轮室盖的腔体中还转动设置共轨泵传动齿轮轴,所述共轨泵传动齿轮轴上设置第一共轨泵传动齿轮、第二共轨泵传动齿轮,其中第二共轨泵传动齿轮与共轨泵齿轮相啮合。该驱动机构能有效润滑,为共轨泵提供泵油动力。

    发动机排气道结构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837589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245062.2

    申请日:2017-04-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F1/426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发动机排气道结构,包括第一排气道、第二排气道,所述第一排气道、第二排气道两者出口端汇聚在一起、形成排气道出口,第一排气道具有第一排气道进口,第二排气道具有第二排气道进口;第一排气道的进气端喉口位置设置第一侧隙腔,第二排气道的进气端喉口位置设置第二侧隙腔,第一排气道靠近排气道出口端的内腔上表面设有第一导流槽,第二排气道靠近排气道出口端的内腔上表面设有第二导流槽。本发明产品中的两路排气道分别排气,互不干扰,排气顺畅,导流槽引导排气快速流出气道,排气门开度较小时,排气借助侧隙腔快速排出。

    发动机机油冷却器座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832244B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510280106.6

    申请日:2015-05-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设备领域,涉及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器座,包括本体,所述本体沿长度方向一端设置有第一出油口、第二出油口,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进油口,所述本体内腔中设置有第一分隔板与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第二分隔板两者之间通过相互平行设置的筋板相连接,且第一分隔板、第二分隔板两者之间形成第三油腔,所述第一分隔板与本体之间形成第二油腔、第一油腔;所述第一油腔连通第一进油口,第二油腔连通第一出油口,第三油腔连通第二出油口。本发明产品结构简单、合理,在工作过程中可以精确控制冷却水流量;使得能源利用率提高;同时产品结构简单,维修方便。

    V型发动机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832278B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510279595.3

    申请日:2015-05-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V型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本体,在发动机本体自由端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齿轮室上体、齿轮室下体,所述齿轮室下体上设置有齿轮室上体油管外接装置,所述发动机本体另一端设置有发动机增压中冷结构,发动机本体中间部位为V型气缸,V型气缸顶部两侧对称设置若干个喷油器,每一侧的若干喷油器均通过一组高压油管相互串联连接,两组高压油管之间通过一根线束管相连接,所述线束管外侧端部与齿轮室下体底面设置的共轨泵相连通。本发明产品对现有发动机的冷却系统进行结构改进,确保发动机工作过程可靠稳定,冷却可靠。

    一种便于维护的发动机排气装置及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06321207A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610726064.9

    申请日:2016-08-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13/00 F01N1/089 F01N3/28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维护的发动机排气装置及发动机,该排气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开口端的内壁上均设置有一止推台阶,两个止推台阶之间设置净化催化器,所述净化催化器将工作腔分割为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所述第一工作腔内设置有排气管,所述第二工作腔内设置有出气管,所述第一工作腔的气体流通面积大于排气管的气体流通面积,所述净化催化器内的气流流通面积小于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所述第二工作腔的气体流通面积大于出气管的气体流通面积。上述排气装置不仅结构简单、紧凑,便于维护;而且能够保证原发动机结构的紧凑性,同时起到净化排气和有效降低发动机噪音的作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