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909914B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0980101804.8
申请日:2009-01-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K6/40 , B60K1/04 , B60K6/28 , B60K11/06 , B60K15/063 , B60K15/073 , B60L11/14 , F02M25/08 , F02M3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04 , B60K6/40 , B60K15/03504 , B60K15/063 , B60K2001/005 , B60K2001/0416 , B60K2015/03557 , B60K2015/0638 , B60L3/0007 , B60L11/1874 , B60L11/1877 , B60L11/1879 , F02M25/089 , Y02T10/7005 , Y02T10/7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混合动力车辆,燃料箱(42)配置在地板(41)的下方,在该燃料箱(42)的正后方且在由左右的后纵梁(12)夹设的后行李箱(58)的底板下配置了收纳电气部件的箱体(14),该电气部件至少包含电池模块(24),炭罐(48)配置在所述箱体(14)的左右一侧。由于将炭罐(48)配置在比后纵梁(12)的左右方向外端靠内侧且比箱体(14)的后端靠前方的位置,因此能够确保车身后部的后行李箱的容量,并且,当车辆受到侧向碰撞时能够利用后纵梁(12)保护箱体(14)和炭罐(48)不受冲击,当车辆受到后部碰撞时能够利用箱体(14)保护燃料箱(42)和炭罐(48)不受冲击。
-
公开(公告)号:CN101909914A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980101804.8
申请日:2009-01-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K6/40 , B60K1/04 , B60K6/28 , B60K11/06 , B60K15/063 , B60K15/073 , B60L11/14 , F02M25/08 , F02M3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04 , B60K6/40 , B60K15/03504 , B60K15/063 , B60K2001/005 , B60K2001/0416 , B60K2015/03557 , B60K2015/0638 , B60L3/0007 , B60L11/1874 , B60L11/1877 , B60L11/1879 , F02M25/089 , Y02T10/7005 , Y02T10/7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混合动力车辆,燃料箱(42)配置在地板(41)的下方,在该燃料箱(42)的正后方且在由左右的后纵梁(12)夹设的后行李箱(58)的底板下配置了收纳电气部件的箱体(14),该电气部件至少包含电池模块(24),炭罐(48)配置在所述箱体(14)的左右一侧。由于将炭罐(48)配置在比后纵梁(12)的左右方向外端靠内侧且比箱体(14)的后端靠前方的位置,因此能够确保车身后部的后行李箱的容量,并且,当车辆受到侧向碰撞时能够利用后纵梁(12)保护箱体(14)和炭罐(48)不受冲击,当车辆受到后部碰撞时能够利用箱体(14)保护燃料箱(42)和炭罐(48)不受冲击。
-
公开(公告)号:CN103419844B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310151656.9
申请日:2013-04-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1/00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横梁和IPU(高压电气安装部件)的体积·重量的增加的电动车辆。本申请发明的车辆(V)的特征在于,具备沿车辆(V)的车宽方向延伸的第一横梁(12)、在车辆(V)的座椅(1)下方且在第一横梁(11)与第二横梁(12)之间配置的IPU(高压电气安装部件)(20),该车辆还具备配置在IPU(20)的上方来固定座椅(1)的第三横梁(13),IPU(20)的至少一部分以包含在由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及第三横梁(13)包围的区域中的方式配置。(11)、在第一横梁(11)的后方设置的第二横梁
-
公开(公告)号:CN101925482A
公开(公告)日:2010-12-22
申请号:CN200980102947.0
申请日:2009-01-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04 , B60K2001/005 , B60K2001/0416 , H01M2/1072 , H01M10/625 , H01M10/643 , H01M10/6565 , H01M10/6566 , H01M10/667 , H05K7/209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辆用电源装置,将防水箱体(14)的内部分隔为下侧的第一冷却风通路(39)和上侧的第二冷却风通路(40),在从管道部件(18)的进气通路部(41)导入并流经下侧的第一冷却风通路(39)的冷却风冷却电池模块(24)后,将该冷却风利用中间管道(36)引导至上侧的第二冷却风通路(40)来冷却高压电气部件(33、34)。在冷却风扇停止后,将被高温的高压电气部件(33、34)加热的空气从管道部件(18)的排气通路部(42)排出而不与位于下侧的电池模块(24)接触。而且由于在设于防水箱体(14)一端侧的管道部件(18)一体地设置进气通路部(41)和排气通路部(42),因此与将它们分别设于防水箱体(14)的两端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电源装置小型化。
-
公开(公告)号:CN101909916A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880122374.3
申请日:2008-12-1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04 , B60K2001/005 , B60L3/0046 , B60L11/1874 , B60L11/1877 , B60L11/1879 , B60R13/02 , B60R13/0237 , B60R2011/0015 , B60R2013/0287 , B60R2022/1818 , H01M2/1083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43 , H01M10/6556 , H01M10/6563 , H01M10/6566 , Y02T10/7005 , Y02T10/7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池的冷却风取入结构,其以与乘客就座的座椅的座椅靠背(32)的侧部相连的方式配置车身侧部的行李箱侧壁内衬板(35),将从行李箱侧壁内衬板的前表面(35a)上设置的吸气口(36)取入到车室内的空气作为冷却风,对蓄电池进行冷却,其中,配置成使非使用状态的座椅安全带(38)的至少一部分在沿车身前后方向观察时与吸气口(36)重叠,并且所述座椅安全带(38)的至少一部分在沿车宽方向观察时与吸气口(36)之间形成规定的间隙(b),因此能够以与座椅靠背(32)不重叠的方式尽可能地使座椅安全带(38)靠车宽方向外侧,同时,防止该座椅安全带(38)堵塞吸气口(36)而妨碍冷却风的取入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1909916B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0880122374.3
申请日:2008-12-1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04 , B60K2001/005 , B60L3/0046 , B60L11/1874 , B60L11/1877 , B60L11/1879 , B60R13/02 , B60R13/0237 , B60R2011/0015 , B60R2013/0287 , B60R2022/1818 , H01M2/1083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43 , H01M10/6556 , H01M10/6563 , H01M10/6566 , Y02T10/7005 , Y02T10/7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池的冷却风取入结构,其以与乘客就座的座椅的座椅靠背(32)的侧部相连的方式配置车身侧部的行李箱侧壁内衬板(35),将从行李箱侧壁内衬板的前表面(35a)上设置的吸气口(36)取入到车室内的空气作为冷却风,对蓄电池进行冷却,其中,配置成使非使用状态的座椅安全带(38)的至少一部分在沿车身前后方向观察时与吸气口(36)重叠,并且所述座椅安全带(38)的至少一部分在沿车宽方向观察时与吸气口(36)之间形成规定的间隙(b),因此能够以与座椅靠背(32)不重叠的方式尽可能地使座椅安全带(38)靠车宽方向外侧,同时,防止该座椅安全带(38)堵塞吸气口(36)而妨碍冷却风的取入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1868869A
公开(公告)日:2010-10-20
申请号:CN200880117246.X
申请日:2008-11-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04 , B60K2001/0416 , B60K2001/0438 , H01M2/043 , H01M2/10 , H01M2/1077 , H01M2/1083 , H01M6/5038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43 , H01M10/6563 , H01M10/6565 , H01M10/66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电源装置,在悬挂框架(16)上形成有倾斜部(16c),该倾斜部(16c)从防水箱(14)的相互对置的两个侧缘向外部向斜上方延伸出,防水箱(14)的上面开口部(14b)及盖构件(15)的外周部具备以覆盖悬挂框架(16)的倾斜部(16c)方式向上方延伸的延伸部(14a、15a)。由此,在盖构件(15)的上表面流动的水或在盖构件(15)的上表面积存的水被延伸部(14a、15a)阻止,能够防止水从悬挂框架(16)的外周面浸入防水箱(14)的内部,其中该悬挂框架(16)贯通收容电池组件(24)或高压电气配件(33)的防水箱(14)与盖构件(15)的对合面。
-
公开(公告)号:CN101049799A
公开(公告)日:2007-10-10
申请号:CN200710088484.X
申请日:2007-03-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电源装置,由于相比层叠方向一端侧的第一层的蓄电池模块(35)的根数另一端侧的第四层的蓄电池模块(35)的根数设定得多,因此,冷却空气难以接触根数多的第四层蓄电池模块(35)中接近连通口(制冷剂排出口)(52)的蓄电池模块(35),从而冷却效果降低。因此,使冷却空气供给口(49)在蓄电池模块(35)的层叠方向的整个区域开口,并在冷却空气的流动方向下游侧设置导风件(51),使连通口(制冷剂排出口)(52)偏向第四层侧开口,由此在冷却空气的流动方向下游侧形成从第一层侧向第四层侧的流路,通过该流路可有效地冷却所述难以冷却的蓄电池模块(35)。
-
公开(公告)号:CN103660923B
公开(公告)日:2018-01-30
申请号:CN201310351162.5
申请日:2013-08-1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K15/063 , B60K6/28 , B60K1/04 , B60K6/40 , B60K1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实现车载效率和适当的温度管理的混合动力车辆。混合动力车辆(V)在座椅(1)的下方具备电池组(26)、DC‑DC转换器(31)及燃料箱(50)。在电池组(26)与燃料箱(50)的混合动力车辆(V)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配置DC‑DC转换器(31)。
-
公开(公告)号:CN103660923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351162.5
申请日:2013-08-1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K15/063 , B60K6/28 , B60K1/04 , B60K6/40 , B60K1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实现车载效率和适当的温度管理的混合动力车辆。混合动力车辆(V)在座椅(1)的下方具备电池组(26)、DC-DC转换器(31)及燃料箱(50)。在电池组(26)与燃料箱(50)的混合动力车辆(V)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配置DC-DC转换器(31)。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