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排气消声器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030060A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811529829.5

    申请日:2018-12-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排气消声器结构。用于车辆的排气消声器结构能够在增强消声效果的同时改善排气音质。第四连通管(98)的上游端开口(98a)分离地设置在第一连通管(95)、第二连通管(96)、第三连通管(97)、第四连通管(98)和第五连通管(99)中包括的第三连通管(97)的下游端开口(97b)的下游侧,并且被设置成当在第三连通管(97)的轴线(97d)的方向上观察时与第三连通管(97)的下游端开口(97b)重叠。第四连通管(98)的上游端开口(98a)相对于第三连通管(97)的下游端开口(97b)倾斜。

    端盖的安装结构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017204B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1811359184.5

    申请日:2018-1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端盖的安装结构。在端盖(10)的安装结构中,在尾管(40、42)的从消声器后端部(38)向后方延伸的部分设置有端盖支承件(46)。端盖(10)安装于该端盖支承件(46)。根据本发明,即使在消声器和尾管发生热膨胀、振动等情况下,也能够维持外观性。

    内燃机的进气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434335A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1110287489.1

    申请日:2011-09-26

    Abstract: 提供一种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其具有多个将由空气滤清器导入的空气送入节流阀体的进气路,能够减少使多个进气路相连接所需的部件的数量以及加工工时。连接支承部件(52)支承于空气滤清器箱(44),该连接支承部件(52)包括:使高速进气路(53)及低速进气路(54)的各流出口连通的第一下游进气路部(61)及第二下游进气路部(62)、使第一下游进气路部(61)及第二下游进气路部(62)汇合并将来自该第一下游进气路部(61)及第二下游进气路部(62)的空气送入节流阀体侧的汇合部,通过该连接支承部件(52)而使高速进气路(53)及低速进气路(54)支承于空气滤清器(22)内。

    用于车辆的排气消声器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030060B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1811529829.5

    申请日:2018-12-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排气消声器结构。用于车辆的排气消声器结构能够在增强消声效果的同时改善排气音质。第四连通管(98)的上游端开口(98a)分离地设置在第一连通管(95)、第二连通管(96)、第三连通管(97)、第四连通管(98)和第五连通管(99)中包括的第三连通管(97)的下游端开口(97b)的下游侧,并且被设置成当在第三连通管(97)的轴线(97d)的方向上观察时与第三连通管(97)的下游端开口(97b)重叠。第四连通管(98)的上游端开口(98a)相对于第三连通管(97)的下游端开口(97b)倾斜。

    端盖的安装结构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017204A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811359184.5

    申请日:2018-1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端盖的安装结构。在端盖(10)的安装结构中,在尾管(40、42)的从消声器后端部(38)向后方延伸的部分设置有端盖支承件(46)。端盖(10)安装于该端盖支承件(46)。根据本发明,即使在消声器和尾管发生热膨胀、振动等情况下,也能够维持外观性。

    内燃机的进气装置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434335B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110287489.1

    申请日:2011-09-26

    Abstract: 提供一种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其具有多个将由空气滤清器导入的空气送入节流阀体的进气路,能够减少使多个进气路相连接所需的部件的数量以及加工工时。连接支承部件(52)支承于空气滤清器箱(44),该连接支承部件(52)包括:使高速进气路(53)及低速进气路(54)的各流出口连通的第一下游进气路部(61)及第二下游进气路部(62)、使第一下游进气路部(61)及第二下游进气路部(62)汇合并将来自该第一下游进气路部(61)及第二下游进气路部(62)的空气送入节流阀体侧的汇合部,通过该连接支承部件(52)而使高速进气路(53)及低速进气路(54)支承于空气滤清器(22)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