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907249B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280052274.4
申请日:2012-05-0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S5/30 , H01L23/045 , H01L33/486 , H01L33/62 , H01L2224/48091 , H01L2924/12044 , H01S5/005 , H01S5/02 , H01S5/02212 , H01S5/02224 , H01S5/02276 , H01S5/02296 , H01S5/024 , H01S5/02469 , H01S5/02492 , H01S5/2224 , H01S5/32341 , H01S5/4018 , H01L2924/00014 , H01L2924/00
Abstract: 一种氮化物半导体发光装置,其具备: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元件(3);保持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元件(3)且以第一金属为主成分的基台(11);固着于基台(11)的帽(30);形成于基台(11)的开口部(11c);通过开口部(11c)的引针(14a、14b),并且,引针(14a、14b)以从该引针(14a、14b)侧顺次将绝缘构件(18a、18b)和缓冲构件(20a,20b)夹在该引针(14a、14b)与开口部(11c)的内壁之间的方式被固定于开口部(11c)的内壁,绝缘构件(18a、18b)成分中含有硅氧化物。缓冲构件(20a、20b)由比第一金属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小的第二金属或含有该第二金属的合金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03650181A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申请号:CN201280031639.5
申请日:2012-03-1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L33/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3/50 , H01L33/005 , H01L33/502 , H01L33/507 , H01L2224/32245 , H01L2224/45144 , H01L2224/48091 , H01L2224/48247 , H01L2224/73265 , H01L2224/8592 , H01L2924/181 , H01L2933/0041 , H01L2924/00012 , H01L2924/00014 , H01L2924/00
Abstract: 本发明抑制量子点荧光体的光氧化,发光装置具备:半导体发光元件(101);以及荧光部件(130),接受半导体发光元件(101)的光来发出荧光,荧光部件(130)包括包含因粒径而具有不同的激励荧光谱的树脂(111)以及不使氧透过的树脂(110),树脂(111)的外周面均由树脂(110)覆盖。
-
公开(公告)号:CN103443942A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280015421.0
申请日:2012-03-0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L33/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3/44 , H01L33/0095 , H01L33/502 , H01L33/504 , H01L33/505 , H01L2224/48091 , H01L2224/48247 , H01L2224/48257 , H01L2224/49107 , H01L2224/73265 , H01L2924/00014
Abstract: 提供一种半导体发光元件,能够抑制因量子点荧光体的氧化而引起的发光效率降低。本发明涉及的半导体发光元件(1)具备:半导体层,包含活性层(13);第一金属层(16),被形成在半导体层上;第一绝缘膜(18),以覆盖半导体层的上面以及侧面的方式,被形成在第一金属层上(16);第二绝缘膜(20),被形成在第一绝缘膜(18)上且包含半导体微粒子;以及第三绝缘膜(21),被形成在第二绝缘膜(20)上,第二绝缘膜(20)由第一绝缘膜(18)和第三绝缘膜(21)覆盖。
-
公开(公告)号:CN103380551A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180067991.X
申请日:2011-07-2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S5/026 , B82Y20/00 , H01L33/0045 , H01L33/02 , H01L33/20 , H01L33/38 , H01L2224/14 , H01L2224/16225 , H01S5/02292 , H01S5/0425 , H01S5/2009 , H01S5/22 , H01S5/3216 , H01S5/34333
Abstract: 半导体发光元件(1),包括:基板(10);半导体层叠膜(40),其包括在基板上形成的为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一覆盖层(12)、在该第一覆盖层上形成的发光层(13)、以及在该发光层上形成的为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覆盖层(14),且具有光波导(20);形成为与第一覆盖层电连接的第一电极(23);以及形成为与第二覆盖层电连接的第二电极(22)、(24)。发光层产生在光波导中进行导波的导波光以及在光波导中不进行导波的非导波光,非导波光从基板侧以及半导体层叠膜侧当中的任意一侧向外部放射。
-
公开(公告)号:CN103503178A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1280021931.9
申请日:2012-03-0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1K9/56 , G02B3/0056 , G02B3/0062 , G02F2/02 , H01L33/505 , H01L33/58 , H01S5/005
Abstract: 光学元件(110)具备:荧光体层(113),其包含被第一波长的光所激励而辐射与第一波长不同的第二波长的光的荧光体;第一光学部件(111),其形成于荧光体层(113)的第一面之上,且使光在荧光体层(113)进行聚光;和第二光学部件(112),其形成于荧光体层(113)的第一面或与第一面相同侧或者相反侧的第二面之上,且将从荧光体层(113)所辐射的光变换为平行光。
-
公开(公告)号:CN102365796A
公开(公告)日:2012-02-29
申请号:CN201080009947.9
申请日:2010-11-2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3/145 , H01L33/20 , H01L33/38 , H01L2224/48091 , H01L2224/73265 , H01L2924/19107 , H01S5/0658 , H01S5/2214 , H01S5/2219 , H01S5/32341 , H01L2924/00014
Abstract: 一种半导体发光元件,其具备:氮化物半导体层(101),其具有第一覆层(111),活性层(113)以及第二覆层(116);以及电流阻挡层(121),其对活性层(113)选择性地注入电流。第二覆层(116)具有条纹状的山脊部(116a)。电流阻挡层(121)在山脊部(116a)的两侧区域分别形成,且由具有结晶构造的氧化锌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00336119C
公开(公告)日:2007-09-05
申请号:CN03107798.6
申请日:2003-04-0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7/22 , B29C45/0053 , B29C45/14467 , G11B7/0932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用于光学传感器的制造方法,其中带有物镜的可动件由固定件通过一对弹性支撑件组来支撑,使得可动件可在聚焦方向和寻迹方向上移动,各弹性支撑件组由多个平行的弹性支撑件构成。在悬置单元成形步骤中,在弹性支撑件的纵向上通过夹物模压在各各弹性支撑件组的不同位置处形成两个夹持件,从而形成了一对悬置单元。在连接步骤中,使所述这对悬置单元彼此相对地设置且弹性支撑件的设置方向基本上与聚焦方向相同,并将各悬置单元的一个夹持件连接到可动件上,而将另一夹持件连接到固定件上。
-
公开(公告)号:CN1232963C
公开(公告)日:2005-12-21
申请号:CN01117828.0
申请日:2001-03-2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7/1362 , G11B7/0901 , G11B7/0912 , G11B7/0932 , G11B7/0933 , G11B7/0935 , G11B7/0956 , G11B7/123 , G11B7/135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系统整体驱动型光拾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半导体元件,射出激光束;物镜,将上述激光束聚焦在光记录媒体上;多组驱动线圈,夹着上述激光束的光轴并配置在对称于该光轴的位置上,通过在与设置于特定位置上的多个磁铁之间分别产生磁力,将上述物镜至少在聚焦方向和跟踪方向上驱动;壳体,装载上述半导体元件、上述物镜和上述驱动线圈;弹性支持部件,可动地支持上述壳体。这种光拾取器具有稳定的光学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448924A
公开(公告)日:2003-10-15
申请号:CN03107798.6
申请日:2003-04-0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7/22 , B29C45/0053 , B29C45/14467 , G11B7/0932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用于光学传感器的制造方法,其中带有物镜的可动件由固定件通过一对弹性支撑件组来支撑,使得可动件可在聚焦方向和寻迹方向上移动,各弹性支撑件组由多个平行的弹性支撑件构成。在悬置单元成形步骤中,在弹性支撑件的纵向上通过夹物模压在各各弹性支撑件组的不同位置处形成两个夹持件,从而形成了一对悬置单元。在连接步骤中,使所述这对悬置单元彼此相对地设置且弹性支撑件的设置方向基本上与聚焦方向相同,并将各悬置单元的一个夹持件连接到可动件上,而将另一夹持件连接到固定件上。
-
公开(公告)号:CN104067463A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380006376.7
申请日:2013-01-2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S5/0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S5/02469 , H01L2224/45144 , H01L2224/48091 , H01L2224/48247 , H01L2224/48464 , H01S5/0208 , H01S5/02212 , H01S5/02216 , H01S5/02256 , H01S5/02272 , H01S5/02484 , H01S5/0425 , H01L2924/00014 , H01L2924/00
Abstract: 半导体发光装置具备:分别由绝缘性部件构成且相互对置地热连接的第1热沉(20)及第2热沉(30)、和半导体发光元件(10)。半导体发光元件被保持于第1热沉与第2热沉之间的空隙部(31c)内。第2热沉在与第1热沉的对置面具有第1电极及第2电极,在对置面的背面具有第3电极及第4电极,第1电极与发光元件的下部电极连接,第2电极与发光元件的上部电极连接。第1电极与第3电极连接、第2电极与第4电极被连接。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