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状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公开(公告)号:CN1343364A

    公开(公告)日:2002-04-03

    申请号:CN00804790.1

    申请日:2000-0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C17/006 H01C1/1406 H01C1/146

    Abstract: 本发明的片状PTC热敏电阻在过载电流流动时能增加电阻的增长率,且它具有高的额定电压。该热敏电阻包括:置于具有PTC导电聚合物(11)的第一侧上的第一主电极(12a)和第一副电极(12b);置于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上的第二主电极(12c)和第二副电极(12d);置于导电聚合物(11)的边缘上的第一和第二侧面电极(13a,13b)。第一主电极(12a)具有靠近它与第一侧面电极(13a)的触点的切口(14),第二主电极(12c)具有靠近它与第二侧面电极(13b)的触点的切口(14)。

    芯片型PTC热敏电阻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38865C

    公开(公告)日:2006-01-25

    申请号:CN99812009.X

    申请日:1999-10-12

    Abstract: 本发明芯片型PTC热敏电阻由具有PTC特性的导电性聚合物、与该聚合物接触着设置的第1外层电极、隔着该聚合物与第1外层电极相对设置的第2外层电极、与第1、第2外层电极相对,并位于这两个外层电极间,而且被导电性聚合物夹着的1个以上的内层电极、直接与第1外层电极电气连接的第1侧面电极、及在电气上独立于第1侧面电极设置的第2侧面电极。从第1外层电极起,奇数号的内层电极直接连接第2侧面电极,偶数号的内层电极直接连接第1侧面电极。内层电极总数为奇数时,第2外层电极与第1侧面电极直接电气连接,为偶数时,第2外层电极与第2侧面电极直接电气连接。上述结构中,内层电极与第1侧面电极和第2侧面电极连接部分的厚度做得比其他部分厚,以此可以提供长期连接可靠性好,并适于表面安装的芯片型PTC热敏电阻。

    片状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公开(公告)号:CN1203495C

    公开(公告)日:2005-05-25

    申请号:CN00804790.1

    申请日:2000-0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C17/006 H01C1/1406 H01C1/146

    Abstract: 本发明的片状PTC热敏电阻能在加上过载电流时增加电阻的增长率,从而提高耐压。PTC热敏电阻包括:置于具有PTC特性的导电聚合物(11)的第一面上的第一主电极(12a)和第一子电极(12b);置于面对第一面的导电聚合物(11)的第二面上的第二主电极(12c)和第二子电极(12d);置于导电聚合物11的诸侧面上的第一和第二侧面电极(13a)和(13b)。在第一主电极(12a)和第一侧面电极(13a)的接合处以及在第二主电极(12c)和第二侧面电极(13b)的接合处附近提供切去部分(14)。

    芯片型聚合物PTC热敏电阻

    公开(公告)号:CN1192398C

    公开(公告)日:2005-03-09

    申请号:CN99814708.7

    申请日:1999-10-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C17/006 H01C1/1406 H01C7/021 H01C7/028

    Abstract: 本发明的芯片型PTC热敏电阻,包括具有PTC特性的导电性聚合物,第1外层电极,第2外层电极,夹在导电性聚合物间的1个以上的内层电极,与第1外层电极直接电气连接的第1电极,第2电极,在1个以上的内层电极中奇数号的内层电极直接连接在第2电极上,偶数号的内层电极直接连接在第1电极上,在全部内层电极全部为奇数个的场合,第2外层电极与第1电极直接电气连接,在内层电极全部为偶数个的场合,第2外层电极与第2电极直接电气连接,将从奇数号内层电极开始第1电极的间隔,或者从偶数号内层电极开始第2电极的间隔作为a,将从内层电极中相邻的内层电极的间隔,或者与第1外层电极或第2外层电极相邻的内层电极至第1外层电极或第2外层电极的间隔作为t时,a/t为3-6。根据本发明的结构,能得到能有效地使用在防止大电流电路的过电流中的PTC热敏电阻。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