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268518A
公开(公告)日:2011-12-07
申请号:CN201110208361.1
申请日:2011-07-25
Applicant: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武汉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碳钢连铸坯加热脱碳的试验方法。其步骤:切取与连铸坯表面状态相同的连铸坯试样;对连铸坯试样分段加热;向加热实验炉内通入与现场加热炉内气体成分相同的气氛气体;气氛气体切换,并确定加热实验炉各段的空气消耗系数;根据加热实验炉各段的空气消耗系数范围,进行排列组合试验;对连铸坯试样进行检验;取出连铸坯试样并冷却至室温;根据检验结果值,将最佳值的方案用于现场生产。本发明能对加热后的钢坯试样立即取样检测,直接准确定量把握不同加热制度对钢坯加热后表面脱碳深度的影响;成本低、效率高,试样、工艺与现场一致良好,实验研究结果可直接应用到现场,还具有可扩展性,研究不同加热条件对连铸坯脱碳层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2240671A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1110208353.7
申请日:2011-07-25
Applicant: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武汉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控制钢轨轨头脱碳的轧制方法。其步骤:前五道次采用箱形孔型轧制;第6道次采用闭口斜箱孔型轧制;第7道次采用闭口帽形孔型轧制;第8道次采用闭口切深孔型轧制;第9道次采用闭口切深孔型进行轧制;第10道次采用开口切深孔型轧制;采用万能轧机轧制到设定尺寸。本发明通过改变钢轨轨头的孔型系统后,使钢轨轨头的脱碳深度由原来的0.5毫米降至0.33毫米及以下,从而提高了钢轨轨头的表面硬度及使用寿命;并不改变现有工艺条件,不增加设备,易实施,成本低,还可以推广到高碳钢任何异形孔型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2284478B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110208344.8
申请日:2011-07-25
Applicant: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武汉科技大学
IPC: B21B1/16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钢绞线、钢帘线的能降低高碳钢线材脱碳的轧制方法。其步骤:对高碳钢连铸坯加热;进行粗轧;常规中轧;预精轧;进行精轧;采用斯太尔摩方式冷却;待用。本发明由于在低温条件下轧制,并通过采取前移机架轧制法,使终轧速度大于30m/s,从而缩短了加热时间,减少了钢坯在高温区域的停留时间,使轧制节奏加快,燃料消耗降低,还能提高金属收得率,增加生产效率,减轻高碳钢线材表面脱碳的危害。
-
公开(公告)号:CN102284478A
公开(公告)日:2011-12-21
申请号:CN201110208344.8
申请日:2011-07-25
Applicant: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武汉科技大学
IPC: B21B1/16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钢绞线、钢帘线的能降低高碳钢线材脱碳的轧制方法。其步骤:对高碳钢连铸坯加热;进行粗轧;常规中轧;预精轧;进行精轧;采用斯太尔摩方式冷却;待用。本发明由于在低温条件下轧制,并通过采取前移机架轧制法,使终轧速度大于30m/s,从而缩短了加热时间,减少了钢坯在高温区域的停留时间,使轧制节奏加快,燃料消耗降低,还能提高金属收得率,增加生产效率,减轻高碳钢线材表面脱碳的危害。
-
公开(公告)号:CN110064661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1910317429.6
申请日:2019-04-19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复合轧制的控宽夹持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夹持装置(2)安装在底座(1)上。夹持装置(2)的左夹持部分和右夹持部分与底板(5)对应的左侧板和右侧板活动连接。左夹持部分和右夹持部分结构相同,均由宽度调节螺杆(6)、控宽辊座(7)、2个平面滚针轴承(8)和夹持辊(9)组成,控宽辊座(7)的上辊座部分和下辊座部分对应的安装在固定板(10)的上端和下端。拉杆(11)一端穿过底板(5)的左侧侧板上部的拉杆孔与固定板(10)上端的拉杆固定孔连接,拉杆(11)另一端与夹持辊辊座(13)的拉杆螺孔螺纹连接,拉杆(11)套装的弹簧(12)位于夹持辊辊座(13)与底板(5)的侧板间。夹持辊(9)安装在夹持辊辊座(13)的轴孔内。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维修方便和通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1647818B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010626267.7
申请日:2020-07-02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超细晶粒尺寸薄规格高锰高铝钢,其组分及wt%为:C:0.91~1.35%,Si:0.21~0.53%,Mn:8.5~16.2%,Al:13.7~22.4%,Nb:0.11~0.23%,V:0.15~0.32%,P:≤0.018%,S:≤0.008%,N:≤0.008%;生产方法:冶炼并连铸成坯;对铸坯加热,除鳞;精轧;层流冷却;卷取;自然冷却至室温;冷轧;连续退火。本发明通过合理的成分和工艺控制并结合Nb微合金化技术,使所述高锰高铝钢的组织得到了充分细化,同时在Nb、V微合金的析出强化等强化方式的共同作用下,使所述高锰高铝钢的屈服强度在1653~1721MPa,抗拉强度在2035~2119MPa,延伸率在52~62%,且厚度更薄;其退火工艺更为简单,退火时间更短。
-
公开(公告)号:CN111850396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625199.2
申请日:2020-07-02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经济型集装箱用贝氏体耐候钢,其组分及wt%为:C:0.051~0.065%,Si:0.61~0.85%,Mn:0.81~1.02%,P:0.08~0.15%,S:≤0.005%,Al:0.015~0.055%,Cu:0.46~0.61%,Cr:0.61~0.72%,Ti:0.026~0.061%,N:≤0.006%;CSP生产方法:冶炼;铸成坯;三段式加热;除鳞;轧制;冷却;卷取;坑冷;平整;分切后直接涂装处理。本发明不仅使耐蚀性能比现有技术提高不低于13%,且不需进行表面处理便可直接涂装,不含Ni,还能使延伸率提高50%以上,钢板厚度≤2.0mm。
-
公开(公告)号:CN109778014B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1910203558.2
申请日:2019-03-18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铸造减摩耐磨高铝锌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是:所述复合材料以锌和铝为基,以铜和镁为主要合金元素,加入锶、钛、硼和稀土镧等微量合金元素、以及微米碳化硅和微米石墨非金属陶瓷增强体颗粒,熔炼,得基体熔液;对基体熔液采用喷粉、搅拌和超声波联合处理的深加工工艺,使具有耐磨性能的碳化硅颗粒和减摩性能的石墨颗粒能很好的浸入基体熔液中,在复合材料中能均匀的分散和分布,得到晶粒细小的铸造减摩耐磨高铝锌基复合材料。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和制备成本低的特点,所制制品增强体颗粒分布均匀,复合材料的塑性、韧性和耐磨性能优良,质量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05699232B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610164170.2
申请日:2016-03-22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G01N3/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控磨损载荷的试验装置,包括:工作台、电机、磨盘、试样和可控磨损载荷实验装置;所述磨盘连接在所述电机上,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试样一端置入所述可控磨损载荷实验装置上,另一端与所述磨盘接触,所述可控磨损载荷实验装置固定在工作台上;可控载荷加载范围为0~500N;磨损刻度磨损范围0~20mm,精度可达0.01mm。本发明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并容易实现通过调换加载载荷弹簧来满足不同载荷下的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03400037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310323133.8
申请日:2013-07-29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一种确定直缝焊管焊接温度的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在焊接挤压辊和矫直辊之间的焊管表面上选取4~16个测温点进行实测;运用有限元法计算不同的传热边界及焊接热源密度条件下测温的温度值;建立温度计算值和实测值之差平方和与传热边界条件及焊接热源密度间的函数关系模型;以温度计算值和实测值之差平方和最小为目标,优化确定焊接时空气传热、接触传热、冷却水传热的传热边界条件以及焊接热源密度的实际热交换系数,据此确定直缝焊管焊接温度、焊缝附近温度及冷却速度场。本发明所确定的直缝焊管焊接温度、焊缝附近温度场和焊缝附近冷却速度场接近实际,能预测焊缝附近的微观组织和为生产过程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