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183647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210613597.1

    申请日:2022-05-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包括:发动机加热回路,发动机加热回路包括: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和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和第一换热通道连接;电池冷却液循环回路,电池冷却液循环回路包括:电池包和水泵,电池包、水泵和第二换热通道串联连接;空调冷却回路,空调冷却回路包括:空调系统和第二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三换热通道和第四换热通道,第三换热通道串联连接在电池包和水泵之间,第四换热通道与空调系统连接。电池冷却液循环回路通过第一换热器和发动机热管理系统进行热交换,以及,还通过第二换热器和空调系统进行热交换,这样可以实现电池包的加热和冷却。

    发动机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855586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310477385.X

    申请日:2023-04-27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动机及其控制方法、车辆。所述发动机包括本体、第一流路、第二流路以及阀部件。第一流路用于对本体进行散热。第二流路用于与进气流路进行热交换,以加热或冷却进气。阀部件分别连接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当发动机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通过阀部件连通形成进气加热回路。当发动机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时,第一流路通过阀部件首尾相连形成发动机冷却回路,第二流路通过阀部件首尾相连形成进气冷却回路。本申请提供的发动机复用第一流路、第二流路,能够形成不同的冷却液流动回路来对本体的进气进行加热或冷却,结构简单、能够降低成本。

    一种节温器总成、发动机冷却系统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7846763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211206448.X

    申请日:2022-09-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节温器总成、发动机冷却系统及车辆,节温器总成包括壳体、节温器芯和阀门组件,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大循环进水管、循环出水管、小循环进水管、冷却器出水管和冷却器进水管,所述大循环进水管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循环出水管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冷却器出水管设置于所述循环出水管上且与所述循环出水管连通;所述冷却器进水管和所述小循环进水管分别与所述第三腔体连通;所述节温器芯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阀门组件设置在所述节温器芯上,以可选择的使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或第三腔体连通或断开。本发明提供的节温器集成度高且便于管路装配。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183648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210613598.6

    申请日:2022-05-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包括:发动机冷却系统,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低温冷却系统,所述低温冷却系统包括:第一散热器、第一水泵和中冷器,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散热器和所述中冷器依次连通形成冷却回路,所述中冷器的进气端与所述发动机的增压器连通,所述中冷器的出气端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歧管连通。其中,中冷器采用第一散热器进行水冷散热,因此,经增压器输出至中冷器的混合气体的冷却效果提升,从而进入发动机的混合气体的温度有效降低,进而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提高进气量,进而增加发动机的功率。

    热交换设备及车辆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484263U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323153141.0

    申请日:2023-11-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交换设备及车辆。该热交换设备包括:壳体、至少两根管体和导热介质,壳体设有换热腔,所述换热腔具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管体适用于输送换热流体,所述管体具有热交换部,所述热交换部容纳于所述换热腔内;导热介质为多孔结构,所述导热介质设置在所述换热腔内,所述导热介质包覆于所述热交换部,本申请的热交换设备能够实现同时对多种流体进行热交换,提高热交换热备的适用性。

    发动机缸体、发动机、混动总成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221462424U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323088812.X

    申请日:2023-11-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缸体、发动机、混动总成及车辆,其中,发动机缸体包括本体,本体的一侧设有第一悬置安装点和多个第一支架点,本体的另一侧设有第二悬置安装点和多个第二支架点,两个第一法兰面,两个第二法兰面,多个第一加强件,第一加强件设于本体的一侧和/或另一侧表面,每个第一加强件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支架点或第二支架点连接,每个第一加强件的另一端分别与靠近的第一法兰面或第二法兰面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缸体,在第一加强件与第一法兰面、第二法兰面的配合下,有效提升发动机缸体的结构强度以及整体模态。

    节温器和发动机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467702U

    公开(公告)日:2023-02-10

    申请号:CN202222605617.9

    申请日:2022-09-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温器和发动机。节温器包括壳体、大循环控制阀和小循环控制阀,壳体上设有大循环开口和小循环开口,小循环控制阀包括小循环堵盖,小循环开口的截面面积大于小循环堵盖上第一端面面积小于第二端面面积,小循环堵盖具有外侧面。发动机熄火状态下,外侧面封堵小循环开口,发动机冷启动过程中,小循环堵盖背向小循环开口移动,逐渐增加小循环开口大小,直至小循环开口全部打开,在此过程中,小循环内的流量由最小逐渐增大至最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节温器通过调节小循环内的流量以减小发动机冷启动过程中小循环内冷却液的总流量,使发动机快速升温,能够降低发动机的油耗和污染物排放量。

    车辆
    8.
    实用新型
    车辆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217783615U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21995790.8

    申请日:2022-07-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架,车架包括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分别沿纵向延伸,且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在横向上间隔设置;第一冷却模块,第一冷却模块设置于第一纵梁背离第二纵梁的一侧上,且第一冷却模块安装在第一纵梁上,第一冷却模块包括第一风扇,第一风扇为轴流风扇,第一风扇倾斜设置,并与第一纵梁之间形成夹角α,α满足关系式:10°≤α≤90°。由此,通过将第一风扇倾斜设置,并且使第一风扇与第一纵梁之间的夹角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这样在满足车辆的横向边界的条件下,可以使第一风扇的迎风面积较大,增强第一风扇乃至第一冷却模块的散热能力,提高车辆的散热效果。

    热管理系统、车辆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136394U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20109466.4

    申请日:2024-01-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管理系统和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包调温模块、乘员舱加热模块、第一换热器和第一控制阀;电池包调温模块用于为电池包调节温度;乘员舱加热模块用于为乘员舱加热;其中,电池包调温模块通过管路连接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通过管路连接第一控制阀,乘员舱加热模块通过管路连接第一控制阀,第一控制阀能够切换乘员舱加热模块与第一换热器的连通状态。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电池包温控回路和乘员舱加热回路相对独立设置,两个回路中的冷媒通过换热器进行热交换,从而显著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221476723U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323505613.4

    申请日:2023-12-21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流路,用于流经设置于压力容器出口位置的减压阀并加热减压阀;第二流路,用于冷却发动机;第三流路,用于加热或冷却电池;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通过换热器连接或可选择性地连通;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三流路通过换热器连接或可选择性地连通。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能够实现两种状态下对减压阀加热,防止外界空气内的水蒸气在减压阀处形成霜或者先冷凝液化后在减压阀处结冰,改善了减压阀的使用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