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62218B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210279735.7
申请日:2022-03-2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基于体积力模型的模拟方法、失速和喘振预测方法和装置,包括:对流体计算域中的网格点进行监测,基于监测到的当地流动参数确定所述网格点对应的所述流动区域的种类;基于所述流动区域的种类分别计算所述流动区域的理想速度场,再根据所述流动区域的理想速度场构建所述流动区域的体积力矢量场;根据所述流动区域的体积力矢量场,对流动控制方程组进行求解。本公开实施例采用基于当地流动参数的体积力模型,可应用于压气机失速和喘振快速模拟,且具有更好的普适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150278A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申请号:CN201711275722.8
申请日:2017-12-0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燃机系统,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包括:内燃机(1),其上设置进气口和排气口;涡轮(2),其入口连通到内燃机(1)的排气口;第一压气机(3),其入口连通大气,出口连通到内燃机(1)的进气口;第二压气机(4),其入口连通到涡轮(2)的出口,出口连通到大气;涡轮(2)通过第一轴系(5)与第一压气机(3)和第二压气机(4)共轴连接,用于驱动该第一压气机(3)和第二压气机(4)转动进行压缩做功。本发明采用单涡轮驱动两个压气机转动,兼顾内燃机的进气增压和废气能量综合回收利用的同时,使得整个系统结构更简单和紧凑,安装空间更小,成本更低。
-
公开(公告)号:CN116680948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545178.3
申请日:2023-05-1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G06F30/23 , G01M15/14 , G06F30/28 , G06F17/12 , G06F17/13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3/14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发动机逼喘试验的仿真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为发动机的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及逼喘系统分别建立模型;进行发动机的整机逼喘仿真模拟,包括:设置所述模型的输入参数,运行所述模型以对所述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及逼喘系统进行模拟,得到发动机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及,根据所述发动机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判定发动机是否进入喘振。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可实现上述方法的装置。本公开实施例的仿真方法和装置是实际整机逼喘试验参数设计和评估的有效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4662218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279735.7
申请日:2022-03-2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基于体积力模型的模拟方法、失速和喘振预测方法和装置,包括:对流体计算域中的网格点进行监测,基于监测到的当地流动参数确定所述网格点对应的所述流动区域的种类;基于所述流动区域的种类分别计算所述流动区域的理想速度场,再根据所述流动区域的理想速度场构建所述流动区域的体积力矢量场;根据所述流动区域的体积力矢量场,对流动控制方程组进行求解。本公开实施例采用基于当地流动参数的体积力模型,可应用于压气机失速和喘振快速模拟,且具有更好的普适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894871A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810672768.1
申请日:2018-06-2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燃机系统,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在内燃机的排气口布置非对称双通道涡轮,所述非对称双通道涡轮有两个喉口面积不同的蜗壳通道(蜗壳小通道和蜗壳大通道)。所述蜗壳小通道和所述蜗壳大通道分别与两个废气再循环(EGR)通道相连。所述两个EGR通道上分别有一个EGR阀,用于控制EGR率的大小。本发明采用带双EGR通道的非对称双通道涡轮增压内燃机系统,有利于提高EGR率从而降低内燃机的氮氧化物排放,同时减小内燃机的排气背压从而降低内燃机的油耗,可以更好地实现内燃机节能减排。
-
公开(公告)号:CN108167053A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711275697.3
申请日:2017-12-0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F01N5/02 , F01N5/04 , F01N13/08 , F02B37/013 , F01K2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燃机系统,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包括:内燃机(1),其上设置进气口和排气口;第一涡轮(2),其入口连通到内燃机(1)的排气口;第一压气机(3),其入口连通大气,出口连通到内燃机(1)的进气口;第二涡轮(4),其入口连通到第一涡轮(2)的出口;第二压气机(5),其入口连通到第二涡轮(4)的出口,出口连通到大气;第一涡轮(2)通过第一轴系(6)与第一压气机(3)和第二压气机(5)共轴连接,用于驱动该第一压气机(3)和第二压气机(5)转动进行压缩做功;第二涡轮(4)通过第二轴系(7)输出动力。本发明采用一个涡轮驱动两个压气机转动,另一个涡轮进行动力输出,利用逆勃雷登循环进行废气能量综合回收利用,同时兼顾内燃机的进气增压,使得整个系统结构能量利用率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08150279A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申请号:CN201711276293.6
申请日:2017-12-0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燃机系统,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包括:内燃机(1),其上设置进气口和排气口;第一涡轮(2),其入口连通到内燃机(1)的排气口;第一压气机(3),其入口连通大气,出口连通到内燃机(1)的进气口;第二涡轮(4),其入口连通到第一涡轮(2)的出口;第二压气机(5),其入口连通到第二涡轮(4)的出口,出口连通到大气;第一涡轮(2)通过第一轴系(6)与第一压气机(3)连接,用于驱动第一压气机(3)转动进行压缩做功;第二涡轮(4)通过第二轴系(7)进行动力输出;内燃机(1)的曲轴通过第三轴系(8)与第二压气机(5)连接,用于驱动第二压气机(5)转动进行压缩做功。本发明在涡轮增压内燃机的基础上加入了逆勃雷登循环系统,在保证内燃机进气增压的同时,可以通过逆勃雷登循环中的涡轮直接进行动力输出,显著提高了内燃机废气能量回收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776669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546652.4
申请日:2023-05-1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28 , G06F17/12 , G06F17/13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3/14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压气机喘振边界的预测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为压气机自身构建压气机模型,及为压气机下游的管路容腔系统构建管路容腔模型;求解所述压气机模型和所述管路容腔模型,得到所述压气机在多个工作点的仿真结果;及,根据仿真结果中所述压气机的流量和压比确定所述工作点是否发生喘振;其中,所述压气机模型为三维体积力模型,所述管路容腔模型是一维模型和集总参数模型的耦合。本公开实施例提升了压气机喘振的预测精度和计算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384079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266055.6
申请日:2023-03-1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G06F30/20 , F02C9/00 , G06F119/14 , G06F119/08 , G06F113/08
Abstract: 一种航空发动机整机条件下气动稳定边界预测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建立发动机的整机气体动力学模型;确定所述整机气体动力学模型的属性参数;其中,所述属性参数包括:几何特征尺寸和部件特性曲线;采用预设的方法对所述整机气体动力学模型进行求解,确定表征所述航空发动机的性能数据;根据所述性能数据确定当前转速下所述航空发动机整机气动稳定边界。
-
公开(公告)号:CN11630593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63302.7
申请日:2023-03-1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3/08 , G06F113/14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一种压气机稳定边界的预测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压气机的压缩系统建立气体动力学模型,其中,所述气体动力学模型包含了压气机模型和容腔管道模型;确定所述气体动力学模型的相关参数;其中,所述相关参数包括:获取压气机的特性曲线、压缩系统特征尺寸和初始阀门面积;采用预设的方法对所述气体动力学模型进行求解,获取表征所述压气机的性能数据;根据所述性能数据确定当前转速下所述压气机的稳定边界;根据上述相同的流程确定其他转速下的稳定边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