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混合动力重卡新型小波神经网络实时速度预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062025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076526.1

    申请日:2024-01-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车速预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混合动力重卡新型小波神经网络实时速度预测方法及系统。对历史驾驶速度信息进行预处理,构建新型小波神经网络车速预测训练数据集;离线分类训练各驾驶状态下的小波神经网络,并通过优化算法对模型超参数进行优化,获得最优多维小波神经网络速度预测模型;实时模式识别结果并动态匹配小波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预测,得到多步速度预测结果。本发明能够实现复杂驾驶状态下的车速高精度预估,推断出系统负载功率需求变化情况,对后续的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能量管理策略根据优化目标进行多动力源功率预分配,降低运行能耗、延长工作寿命,提升燃料电池汽车全生命周期经济性奠定了基础。

    基于单光梳和声光移频的多通道光子信道化接收机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49803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211108720.0

    申请日:2022-09-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单光梳和声光移频的多通道光子信道化接收机及方法,包括一个激光器、一个马赫曾德尔调制器MZM、一个相位调制器、两个声光调制器、一个光衰减器、两个掺铒光纤放大器、一个1×2光分路器、一个1×3光分路器、一个1×18光分路器、三个波分复用器WDM、一个光带通滤波器、18个光正交混频器、36个平衡探测器、18个电正交耦合器和多个电带通滤波器;采用单个相位调制器产生多梳线、窄间隔的OFC,结合声光调制器对光本振信号进行移频,最后通过光相干探测,实现多通道射频信号的瞬时接收。本发明结构简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很强,可以应用到各种需要大带宽信号接收的系统中。

    一种高导热高致密SiCf/SiC核燃料包壳管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20001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714138.3

    申请日:2023-12-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SiCf/SiC核燃料包壳管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一,SiC纤维预制体制备:在SiC纤维编织体表面包裹一层SiC短纤维网胎,采用针刺技术将SiC短纤维引入SiC纤维编织体,使SiC短纤维在径向均匀分布,得到SiC纤维预制体;步骤二,界面层制备;步骤三,第一阶段SiC基体沉积;步骤四,陶瓷浆料制备与浸渍;步骤五,第二阶段SiC基体沉积;步骤六,MAX相改性SiC涂层制备。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在二维编织SiC纤维预制体的基础上,通过针刺技术在径向引入SiC针刺纤维,增加了SiCf/SiC核包壳径向导热通道,大大提高了包壳管的径向导热性能。

    一种超宽带微波光子信道化接收装置及实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01048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11621284.2

    申请日:2021-1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宽带微波光子信道化接收装置及实现方法,利用一个MZM生成3线光梳,配合两个声光移频器对本振左右各移频一次就可产生9个光本振,另外采用I/Q光电探测,最终可实现18个子信道的同时接收。本发明大大降低了接收机对光频梳梳齿数量的要求,能够满足大工作宽带、多子信道的发展需求,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可重构性好的优点,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光梳利用率高、子信道数量多、的特点。不仅大大提高了传统信道化接收机的工作带宽,避免了传统信道化系统体积质量大、带宽受限、电磁干扰等电子瓶颈,在雷达系统和电子战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SiC/SiC复合材料包壳管的多层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18056B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310740087.1

    申请日:2013-12-27

    Abstract: SiC/SiC复合材料包壳管的多层结构及其制备方法。该SiC/SiC复合材料管的多层结构由SiC晶须增韧SiC复合材料层和连续SiC纤维增韧SiC复合材料层根据设计需要交替叠合组成。对于三层叠合结构,是以SiC晶须增韧SiC复合材料层为内层,连续SiC纤维增韧SiC复合材料作为中间层以及SiC晶须增韧SiC复合材料作为外层;对于更多层结构,可以根据设计需要继续交替叠合构成。多层结构中SiC晶须增韧SiC复合材料层主要起到密封防渗漏作用,同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连续SiC纤维增韧SiC复合材料层起强度支撑作用,这种SiC/SiC复合材料包壳管的多层结构具有高的抗裂纹产生能力,高热导,高比刚度,高比强度以及优秀的抗热冲击等能力。

    一种抗高能冲击的金属/陶瓷多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09706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520509.X

    申请日:2012-12-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高能冲击的金属/陶瓷多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制备的材料耐高温能力低及无抗二次冲击能力等问题。本发明将难熔金属粉和高温硬质陶瓷粉经流延、轧辊和热压烧结制备成金属/陶瓷多层复合材料。陶瓷层通过流延和轧辊法制备而成,其物相可设计(单一陶瓷或复相陶瓷)、结构可设计(致密结构或梯度结构)、层厚也可设计,根据抗冲击性能要求进行不同设计。金属层厚也可设计,金属层起到粘接作用,使陶瓷层受到冲击后具有“裂而不碎”的功能,可实现金属/陶瓷多层复合材料抵抗二次冲击的能力;同时金属层具有良好的韧性,可阻碍裂纹的扩展,受到冲击时可产生大的塑性变形来吸收冲击能,提高材料的抗冲击能力。

    一种航天动力用微孔板主被动复合冷却结构及冷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37087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010059720.0

    申请日:2020-0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天动力用微孔板主被动复合冷却结构,包括由微孔板围成的筒状壳体,筒状壳体的形状与发动机金属外壳的形状相一致,用于套设在金属外壳内,与发动机金属外壳间形成冷却剂空腔,且冷却剂空腔的下端为冷却剂入口,上端为冷却剂出口;在筒状壳体内侧为燃气腔,燃气腔的上端与冷却剂出口相连通,将冷却剂由上端喷入燃气腔内;在微孔板上开设有多个液膜喷射孔,用于连通冷却剂空腔和燃气腔,将冷却剂径向喷入燃气腔内。采用该结构和方法不需要额外引入冷却剂;经多次传热,将发动机金属外壳的温度降至许用温度,满足长时间工作的要求。

    一种基于强相关目标联合时空特性的落区战斗部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52349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1575281.4

    申请日:2022-1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强相关目标联合时空特性的落区战斗部检测方法,首先进行相机参数标定及三维空间坐标重建;基于黑白棋盘格完成相机内部参数的标定,并结合像素—世界坐标转化过程完成外参标定;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多光轴汇聚交点,实现多视场下空间坐标点三维重建;然后基于光流追踪的低感知精度条件下战斗部运动状态初步检测,最后基于强相关目标时空特性的战斗部运动状态修正及弹目交会参数,修正战斗部初步检测结果,完成对战斗部的精准检测。本发明实现了外场试训复杂动态环境条件下的战斗部的精准检测,降低了成本和操作难度,实现了在试训场地的大规模快速部署应用。

    基于SiC纤维陶瓷基复合材料整体涡轮叶盘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50924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910139569.9

    申请日:2019-02-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iC纤维陶瓷基复合材料整体涡轮叶盘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整体涡轮叶盘制备方法实用性差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是首先采用平面极坐标织造方法制备涡轮叶盘预制体单元层,使得经向和纬向两个主应力方向上有连续SiC纤维,然后采用Z向穿刺、缝合和模压,完成预制体定型,再利用化学气相渗透法在预制体的SiC纤维表面制备BN界面层,采用化学气相渗透工艺对涡轮盘预制体预致密化,在多轴数控机床上采用立方氮化硼或金刚石特种刀具涡轮盘叶片进行加工,最后制备防氧化涂层。由于预制体经向和纬向两个主应力方向上有连续SiC纤维,提高了整体涡轮叶盘的承载性能,缩短了整体涡轮叶盘的制备周期,实用性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