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803311B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610178807.3
申请日:2016-03-2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薄带连铸制备高磁感高强度无取向硅钢的方法,属于冶金技术领域,按以下步骤进行:(1)按设定成分冶炼钢水,其成分按重量百分比含C 0.001~0.005%,Si 2.4~3.5%,Mn 0.2~2%,Alt 0.35~1.0%,Ni 0.4~3%,Cr 0.5~4%,Sn 0.02~0.2%,O≤0.005%,S≤0.005%,N≤0.005%,P≤0.005%,余量为Fe;(2)浇入双辊薄带连铸装置进行连铸;(3)铸带二次冷却至室温,单道次热轧;(4)酸洗后冷轧;(5)最终退火处理,在线涂绝缘涂层,最后卷取。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薄带连铸的固有优势,改善了薄带连铸电工钢产品的磁性能和力学性能,制备方法简单,生产过程环保节能,投资成本低,生产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7177786A
公开(公告)日:2017-09-19
申请号:CN201710359159.6
申请日:2017-05-1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C22C38/04 , C22C38/02 , C22C38/08 , C22C38/16 , C22C38/12 , C22C38/06 , C22C38/58 , C22C38/42 , C22C38/44 , C22C38/46 , C21D8/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38/04 , C21D8/0226 , C21D2211/001 , C22C38/02 , C22C38/06 , C22C38/08 , C22C38/12 , C22C38/16 , C22C38/42 , C22C38/44 , C22C38/46 , C22C38/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LNG储罐用高锰中厚板的设计及其制造方法,属于钢铁材料领域。该高锰中厚板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 0.45~0.67%,Si 0.02~0.48%,Mn 23.70~27.20%,P≤0.051%,S≤0.02%,Ni 0.00~2.20%,Cr 0.00~4.13%,Cu 0.00~1.10%,Mo 0.00~0.94%,V 0.00~0.21%,Al 0.00~4.64%,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该高锰中厚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冶炼、浇注、锻造、轧制。本发明的产品获得了单相奥氏体组织,实验钢具有高强塑性,同时获得优异的‑196℃超低温冲击韧性,具备了替代9%Ni钢的潜力,且成本远低于9%Ni钢。
-
公开(公告)号:CN105177445B
公开(公告)日:2017-09-19
申请号:CN201510506114.8
申请日:2015-08-1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韧性3.5Ni钢板的制备方法,属于合金钢制造领域。该方法包括:(1)热轧:将铸坯送入温度为1150~1200℃的加热炉中,保温1~2h,铸坯的化学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C:0.04~0.07%,Si:0.10~0.25%,Mn:0.60~0.90%,S≤0.005%,P≤0.008%,Ni:0或3.3~3.8%,Cr≤0.60%,Mo≤0.04%,Alt 0.02~0.05%,余量为Fe和杂质;热轧采用两阶段轧制并且钢板总压缩比即铸坯厚度/成品厚度≥5.00;(2)在线热处理:将热轧板直接或弛豫10~20s后采用超快冷以≥20℃/s的速度将钢板淬火至300℃以下,然后将板材放入温度为570~620℃的加热炉内保温,再水冷或空冷至室温得到产品。该方法采用在线淬火加回火工艺,缩短热处理工艺流程、降低成本,并通过控制轧制工艺细化奥氏体晶粒尺寸,显著提高了3.5Ni钢的低温韧性和其他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436204B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610013430.6
申请日:2016-01-1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硅钢的轧制装置及其方法,属金属带材轧制技术领域。生产装置包括真空炉、浇注装置、铸轧机、平整机、飞剪、卷取式温轧装置、成品卷取机、定尺剪和PLC控制系统;使用方法为:(1)备料及轧线预热;(2)炼钢及浇注;(3)铸带;(4)平整;(5)切头/切尾/碎段;(6)穿带:(7)右卷取机卷取:(8)左卷取机卷取:(9)温轧:(10)成品收集。本发明是采用铸轧和温轧相结合的一种短流程高硅钢生产技术,大幅缩短了高硅钢薄板的工艺流程,能源利用率高,成本低,污染物排放少。温轧机不但可以进行温轧还可以进行冷轧,对解决高硅钢薄带轧制过程的组织性能、表面质量和板形具有其它材料成型过程无法比拟的工艺技术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5543711B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510969660.5
申请日:2015-12-22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抑制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铬和钼元素中心偏析的铸轧方法,属于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制备技术领域。制备过程为:(1)按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成分配比,称取原料,将各原料在150~250℃保温100~150min;(2)将各原料分类,分步放入真空感应熔炼炉,冶炼得到钢水;(3)高纯氮气保护下,将钢水浇入双辊薄带铸轧机中进行铸轧,其中浇注温度为1450~1550℃,铸轧速度为10~40m/min,铸轧力30~70kN,得到厚度为2.0~3.0mm超级奥氏体不锈钢薄带。制备出的超级奥氏体不锈钢薄带,Cr和Mo元素中心偏析得到了抑制,在保证塑性不变的前提下,屈服强度较同规格的传统工艺的带钢提高了5%~10%,同时本发明铸轧方法,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5039853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510413219.9
申请日:2015-07-1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极薄取向硅钢板及其制造方法,钢板成分按质量百分比为C 0.002~0.08%,Si 2.8~3.4%,Mn 0.05~0.30%,S 0.015~0.04%,Als 0.005~0.05%,N 0.003~0.010%,Ti 0.01~0.5%,Cu 0~0.6%,Sn 0~0.2%,O
-
公开(公告)号:CN104226954B
公开(公告)日:2016-10-19
申请号:CN201410421140.6
申请日:2014-08-2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B22D11/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针对于双辊薄带连铸生产无取向硅钢的过程中对析出物和夹杂物尚无合适的控制方法的问题,提出一种双辊薄带连铸无取向硅钢过程中析出物与夹杂物控制方法。方法为,将无取向硅钢钢液经双辊薄带连铸机凝固并成形,铸带厚度2.0~2.6mm;铸带出辊后进入铸后二冷段时,通过缓冷室缓冷;再进入三冷段,立即快冷;将经三冷段快冷的铸带冷却后进行卷取,得到无取向硅钢铸带。通过该方法,可以使铸带中AlN析出物达到0.5~2.0μm级别,而MnS析出被明显抑制,基本消除了二者对再结晶晶粒长大和磁畴壁移动的影响,为开发高品质无取向硅钢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4846176B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510285837.X
申请日:2015-05-2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消除马氏体时效不锈钢薄带中δ铁素体的铸轧方法,属于金属材料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按照质量百分比为:C≤0.01,N≤0.01,Mn≤0.5,Si≤0.5,Al 0.2~0.4,Cr 11~13,Ni 8~10,Mo 3.5~4,Cu 1.5~2,Ti 0.5~1.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化学成分选配原料,将原料经过真空冶炼和高温铸轧两个工艺步骤,制备得到无δ铁素体的马氏体时效不锈钢薄带,并改善了钢带的强度、塑性及韧性,较传统工艺制备的钢带其屈服强度提高8~10%,室温冲击韧性提高10~15%,同时本发明可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4164618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422508.0
申请日:2014-08-2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为了解决在中低硅钢的薄带连铸过程,铸带凝固后冷却过程中发生“δ→γ→α”相变影响硅钢质量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冷却控制双辊薄带连铸低硅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的方法。该方法为,将低硅无取向硅钢钢液浇入旋转的钢辊中并快速凝固并成型,得到厚度为2.5±0.3mm的铸带;铸带进入冷却段后进行喷水冷却,然后卷取;对卷取的铸带酸洗后进行冷轧,得到厚度0.5mm的带钢,对带钢进行退火,并在冲片后退火消除残余应力。本发明工艺控制简单,可以获得晶粒尺寸合适和有利织构较强的薄带坯,经后续冷轧及热处理工艺,可以获得具有良好磁性能的高效电机用无取向硅钢。
-
公开(公告)号:CN103730312B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410008948.1
申请日:2014-01-0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纳米力学测试系统用样品台及其使用方法,属于纳米力学测试实验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基体和样品支撑架,基体分为磁性样品区及非磁性样品区,磁性样品区内设置有变深度样品区,磁性样品区下面设有磁性金属;非磁性样品区内设有超薄样品放置区,样品支撑架与超薄样品放置区相对应。在本发明样品台上固定样品时无需胶水粘贴,避免清理胶水时损坏样品台;通过变深度样品区固定高度过高样品时,可以降低样品高度,避免撞针事故;通过样品支撑架固定超薄样品时,利用定位螺钉固定,借助样品支撑架提高样品高度;样品台坐标网格线用于扫描电镜定位样品位置,实现通过原位观察进行原位实验的要求,能够快速准确定位样品,工作效率和实验精度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