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706552A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310737303.7
申请日:2013-12-27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用于家具稳定性检测的地板振动激励信号产生装置,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家具稳定性的地板振动激励信号发生装置。它解决了目前还没有能够使复合地板上的家具产生规律性、准确性的振动摇晃的振动源的问题。用于家具检测。它包括电动机、凸轮、吊杆、支座体、弹性锤击体和悬绳,电动机的电机轴与凸轮的轮盘轴相连接以使二者同轴旋转,吊杆的一端铰接在支座体的顶端上,吊杆的另一端连接悬绳的上端,悬绳的下端连接弹性锤击体,凸轮为盘状凸轮,盘状凸轮的外缘为工作面,吊杆的杆体位于凸轮的上方并压在凸轮的工作面上。
-
公开(公告)号:CN117218535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311173891.6
申请日:2023-09-12
Applicant: 黑龙江省网络空间研究中心(黑龙江省信息安全测评中心、黑龙江省国防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SFA的长期森林覆盖变化检测方法,属于森林检测技术领域。方法如下:采集A1、A2时期被检测森林区域实时遥感图像并划分为多个栅格后进行存储;计算每个栅格的植被指数;对对应的栅格的植被覆盖度进行融合;获得数据集并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构建神经网络模型;利用训练集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利用测试集和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对A1至A2期间的森林覆盖变化的检测;重复上述步骤实现长期森林覆盖变化的检测。本发明运用SFA提取森林信息,解决了目前没有对植被缓慢变化特征进行检测的问题,提高了长期森林覆盖变化检测的准确度,有助于对森林进行有效及时的排查维护,从而保证了整个森林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7437547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610550.0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IPC: G06V20/10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数据融合的遥感图像云检测方法,建立GS‑CDNet模型,包括:交错自注意力机制模块、双向多尺度特征融合模块、解码器和云边界提取模块。设计多级监督的双层损失函数,加载模型并进行图像预测,对预测结果进行展示。本发明的优点是:提高了检测精度,降低了遥感数据的局限性,提高云检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提高遥感数据的价值和利用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349635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209346.8
申请日:2023-09-19
Applicant: 黑龙江省网络空间研究中心(黑龙江省信息安全测评中心、黑龙江省国防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长时序森林覆盖变化监测模型评价方法,属于森林监测技术领域。方法如下:S1:构建A1时期的被监测森林的参考模型;S2:构建A2时期的被监测森林的对照模型;S3:将对照模型与参考模型进行对比得到对照集;S4:训练网络监测模型;S5:将对照集的数据输入训练好的网络监测模型中,得到森林覆盖变化监测模型的长时序预测结果。本发明通过构建两个不同时期的可用于进行对照的参考模型以及对照模型,得到森林覆盖变化监测模型的长时序预测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036889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55805.1
申请日:2023-08-22
Applicant: 黑龙江省网络空间研究中心(黑龙江省信息安全测评中心、黑龙江省国防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东北林业大学
IPC: G06V10/8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MLP的遥感影像融合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将500m空间分辨率的MODIS多光谱影像重采样到480m,以匹配空谱融合后影像的分辨率;二、将t1、t2、t3三个时刻的粗分辨率影像以及t1、t3两个时刻的细分辨率影像作为输入,t2时刻的细分辨率影像作为融合后的输出影像;三、计算StfNet‑MLP时空融合模型所需粗差值影像C12、C23和C13;四、从C12、C23和C13以及F1和F3中预测出细差值影像F12和F23;五、在combination模块中采用自适应局部加权策略重构出t2时刻的细分辨率影像F2_pre。本发明能够避免单一遥感影像的片面性,从而为森林监测的长时序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6186413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234391.2
申请日:2023-03-10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IPC: G06F16/9535 , G06F18/213 , G06F18/25 , G06F18/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多模态特征推荐的方法和系统,包括:提取目标艺术品三种特征,包括:上下文数据、尺寸数据、图像数据;通过自注意力机制构建注意力网络;注意力网络使用向量进行权重计算;对三种特征的相似度在艺术品推荐候选集中按照从小到大排序,然后对得到的序号通过权重矩阵进行加权平均,通过对目标艺术品和候选艺术品集建模,挖掘潜在特征,找到三种特征相似度之间的相关度,进而确定三种相似度序号之间的权重分配,按照艺术品的最终相似度从大到小排序,形成艺术品推荐集合。本发明的优点是:解决了冷启动的问题,有效地对多模态特征进行融合,应用于艺术品多模态特征推荐,推荐效果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07064151B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710427875.3
申请日:2017-06-08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IPC: G01N21/84
Abstract: 利用激光测量纤维角的在线分析检测实木板材力学性能的装置和方法,本发明涉及在线分析检测实木板材力学性能的装置和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力学试验机测定板材力学性能时会将试件破坏,同时不能对整批次板材进行普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产生浪费以及检测误差大的问题。利用激光测量纤维角的在线分析检测实木板材力学性能的装置包括工作台、试验台主支撑架、激光发生器、摄像头、摄像头高度调节架、同步驱动轴、横向运动步进电机、纵向运动步进电机、移动夹取装置和二轴滑台。本发明用于实木板材力学性能检测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5486660B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510828800.7
申请日:2015-11-24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IPC: G01N21/359 , G01N21/3563
Abstract: 利用近红外光谱在线检测实木板材性能的装置和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实木板材性能的检测装置和方法。它解决了阵列式的近红外设备价格昂贵,而单点式近红外设备采集实木上的光谱信息,其分析结果不准确的问题。发明采用单点式探测器分析实木板材性能,通过设计遍历装置动态灵活地实现实木板材表面数据的采集;通过加载近红外探头与实木板材间的测距传感器,控制近红外探头高度,实现探头与被测板材间距离恒定,实现光谱信息表达的准确性。为提高检测速度,利用摄像头判断实木板材是否存在缺陷,若存在缺陷,其性能将不满足要求,该实木板材将被直接剔除,为提高检测速度,直接连接电脑进行后续光谱信息处理,自动化的检测减少人工的费时费力。
-
公开(公告)号:CN105506858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610052220.8
申请日:2016-01-26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IPC: D04H1/4382 , D04H1/728 , D04H1/425 , D01D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4H1/4382 , D01D5/0092 , D04H1/425 , D04H1/728
Abstract: 静电纺丝制备纤维素增强纳米复合纤维薄膜的方法,它涉及一种制备复合纤维薄膜的方法。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方法制备的PMMA纤维薄膜成膜难、热稳定性差,并且非极性PMMA和极性CNC相容性差的问题。本方法如下:一、制备CNC水悬液;二、制备电纺液;三、将电纺液装入注射器中,静电纺丝,得到纤维素增强纳米复合纤维薄膜。本发明制备的纤维表面光滑,直径均一。随着CNC添加量增加,纤维直径逐步减小,纤维直径分布变窄。而且随着CNC添加量增加,纳米复合纤维的TGA曲线向高温方向移动,纳米复合纤维的热学性能增强。制备的纤维薄膜最大拉伸强度达到0.3MPa。本发明属于复合薄膜的制备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4928849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10415614.0
申请日:2015-07-15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IPC: D04H1/4382 , D04H1/728 , D01D5/00
Abstract: 静电纺制备纤维素基耐热纳米复合纤维薄膜的方法,它涉及一种复合纤维薄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方法制备的PVA薄膜脆性较大成膜难、孔隙率低的技术问题。本方法:一、制备CNCs溶液;二、制备电纺液;三、将电纺液装于注射器中,纺丝,得到纤维素基耐热纳米复合纤维薄膜。本发明采用环保高效的静电纺技术解决了PVA成膜难、性能不易控制的问题;制备出表面光滑、直径均匀的超细PVA/CNC纳米复合纤维,赋予了电纺PVA薄膜更优异的使用性能。本发明属于复合纤维薄膜的制备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