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99964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638054.0
申请日:2024-11-16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损伤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基于超声点云与深度学习的复合材料损伤智能检测与建模方法,包括:S1、数据采集,S2、超声数据处理,S3、构建仿真模型,S4、PVT‑RCNN模型处理,S5、RI CP处理和S6、生成损伤模型;本发明通过设计了超声点云数据采集平台与数据处理方法,构建了充足的具有明显特征的复合材料层合板超声点云数据集,设计了以PV‑RCNN为基础,Swi n Transformer进行改进的PVT‑RCNN模型,提升模型对点云的特征提取能力,智能获取损伤的三维空间信息,设计了RI CP配准算法与损伤模型生成方法,依据损伤点云直接生成有损伤的有限元模型,通过计算可以获取材料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926872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111026795.X
申请日:2021-09-02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高强合金涡轮盘孔结构挤压强化的夹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盘状分度机构,所述分度机构与一盘状夹紧装置同轴相连,该夹紧装置用于装夹固定待加工的涡轮盘。本发明的用于高强合金涡轮盘孔结构挤压强化的夹具,通过上、下仿形夹紧件可实现对涡轮盘的完美配合夹紧,防止加工过程中夹具对涡轮盘的磨损破坏;通过分度机构带动涡轮盘360度的自动分度旋转,可实现精确定位;通过可升降的支脚可调整底座的倾斜角度,从而完成斜向孔的加工。
-
公开(公告)号:CN118398139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594304.9
申请日:2024-05-14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激光诱导冲击波压力值的非线性反演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采集不同厚度材料在激光冲击条件下背面粒子的速度峰值;S2.根据背面粒子的速度峰值确定不同厚度材料受到的理论冲击波压力值;S3.构建理论冲击波压力值与材料厚度的非线性关系式;S4.根据理论冲击波压力值与材料厚度的关系式反演出材料表面受到激光冲击时的真实冲击波压力值。通过上述方法,能够更准确获取作用在材料表面的激光诱导冲击波真实压力,降低了因材料厚度影响带来的激光诱导冲击波压力计算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12730454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011537624.9
申请日:2020-12-23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IPC: G06T7/00 , G01N25/72 , G01N29/04 , G01N21/95 , G06V10/143 , G06V10/26 , G06V10/774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45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学、红外热波与超声波融合的复合材料的损伤智能检测方法,获取具备可重叠性的复合材料损伤样件同一损伤的红外热波成像图以及对应的超声波C扫成像图,并对两者进行预处理使其匹配;进行损伤位置标记得到复合材料的损伤样本集,并在进行前处理后将复合材料的损伤样本集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选取集成融合功能的卷积神经网络,采用训练集和验证集进行训练,得到优化后的用于检测复合材料损伤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采用用于检测复合材料损伤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待检测复合材料同一损伤的红外热波成像图以及超声波C扫成像图进行损伤检测,并将输出预测的损伤类别及损伤位置在对应的光学图像上标记出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169256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311859018.2
申请日:2023-12-30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IPC: G01N29/44 , G06F18/27 , G06F18/213 , G06F18/15 , G06N3/0455 , G06N3/088 , G06N3/09 , G06N3/0442 , G06N3/084 , G01N29/04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超声与变分自编码器的复合材料损伤自动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作多块结构相同的复合材料加筋板,部分带有缺陷用于模拟服役后发生损伤的复材部件,部分没有缺陷用于模拟刚服役的复材部件。通过超声换能器采集设计的样板上的信号数据,使用改进的变分自编码器来对超声检测过程中存在的分层损伤信号自动识别。为了提高损伤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结合超声检测的信号特点,优化了变分自编码器的损失函数,并通过核函数估计的方法定义了损伤判别基准,克服了之前基于标签驱动的深度学习方法中难以制作带标签的复杂各异加筋结构损伤样本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006888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81285.7
申请日:2024-02-18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残余压应力饱和的激光冲击强化方法,包括:获取泊松比、动态屈服强度、材料与水的折合阻抗、吸收保护层的激光能量吸收系数,确定激光功率密度参数范围,在部件表面贴覆吸收保护层,并施加去离子水流,激发脉冲激光,以对部件进行第一次激光冲击强化处理,确定第一平均表面残余压应力,对部件进行服役条件试验,确定表面残余压应力变化率,若各位点的表面残余压应力变化率均小于或等于预设变化率阈值,确定第二平均表面残余压应力,确定残余压应力松弛率,若n次服役条件试验下残余压应力松弛率小于或等于预设松弛率阈值,对与待处理部件相同的其他金属件交替进行n次激光冲击强化处理和n‑1次服役条件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17154511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293402.0
申请日:2023-10-09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能可调脉宽激光器的晶体棒冷却装置,包括壳体、激光晶体棒、导流线圈和掺混孔,激光晶体棒设置于壳体内,导流线圈为非等距螺线导流线圈,导流线圈至少为同轴设置且相互环绕的两个,两个导流线圈设置于壳体内并套设于激光晶体棒外,以形成环绕激光晶体棒且流向为双向对流的流道Ⅰ和流道Ⅱ;壳体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掺混孔设置于导流线圈靠近第一端部和/或第二端部的位置处用于连通流道Ⅰ和流道Ⅱ;本发明通过设置导流线圈形成环绕激光晶体棒且流向为双向对流的流道Ⅰ和流道Ⅱ,双向对流的螺旋形流道可以保证液体流动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从而避免因液体流动不均导致的散热效率下降或局部过热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6718623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421066.7
申请日:2023-04-19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IPC: G01N23/207 , G01N23/2055 , G01N23/20025 , G01L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各向异性材料残余应力测试的快速寻峰装置及方法。本发明中,采用白光X射线源对各向异性材料进行X射线衍射测试分析,并利用二维面阵探测器获得各个晶面的衍射峰信号,通过衍射峰参数标定、自动寻峰、数据提取和峰型拟合,最终获得特定晶面的衍射峰拟合曲线,为后续残余应力计算提供数据支持。相比单色X射线光源和线探测器组成的传统残余应力测试系统,本发明在各向异性材料衍射寻峰方面具有原理简单、易操作、获取数据量大、寻峰快速高效等优点,可显著提升各向异性材料残余应力测试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519723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421068.6
申请日:2023-04-19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IPC: G01N23/20025 , G01N23/20008 , G01N23/2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各向异性材料X射线衍射的多轴运动装置。装置主要由地座、倾转、旋转、升降、两个平移等六个模块组成,倾转模块可以使测试样品围绕衍射中心点进行倾转,旋转模块可以使测试样品围绕装置中轴线进行旋转,升降模块可以使测试样品在Z轴方向上进行运动,总体上形成了一个5个自由度的运动装置,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对5个自由度模块进行协同控制,可以保证测试样品任意区域进行多角度的X射线衍射测试,实现各向异性材料不同区域、不同晶面X射线衍射峰信号的快速获取。本发明多轴运动装置具有简单易操作、运动自由度多、调整范围大、X射线衍射状态灵活等特点,可对各向异性材料进行多种条件下的X射线衍射快速测试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4561162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210194350.0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 重庆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激光冲击波结合力检测的一体化电磁感应胶带,包括由两层铜箔和位于两层铜箔之间的聚酰亚胺薄膜形成的双面柔性覆铜膜和位于其中一铜箔外表面的电磁感应线圈以及覆盖于具有电磁感应线圈表面的铜箔上的聚氯乙烯薄膜;结合聚氯乙烯高性能吸收保护层作用与聚酯材料优良的导电性能形成一体化电磁感应胶带,集成了吸收保护层和电磁超声监测的两大功能。且该胶带使用柔性材质薄膜可用于复杂型面试件检测,一体化胶带与脉冲激光作用诱导激光冲击波,其上印刷的电磁感应线圈可将待检测材料表面振动转变为感应电流/电压,实现EMAT电磁超声换能器对材料动态响应信号的监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