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3068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309241.2
申请日:2025-03-17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30/27 , G06N3/0442 , G06N3/08 , G06V10/82 , G06V20/10 , E01D22/00 , E01D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受压构件智能加固方法、装置及系统,该加固方法利用大数据技术,基于加固桥墩地理位置温度、日照、环境湿度、超载信息等数据,精确计算所需预应力储备,并根据预应力储备目标自动化制定分段张拉策略,降低摩阻损失,提升加固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536097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383548.4
申请日:2023-10-24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1D19/14 , E01D11/04 , E01D10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独柱塔结合区用的拱形传力装置及其构建方法。装置包括桥塔、Π型主梁、中横梁和拱形横梁,所述桥塔底端依次穿过Π型主梁和中横梁,所述桥塔通过中横梁与Π型主梁固结,所述中横梁和拱形横梁设于Π型主梁下方,所述中横梁两端与Π型主梁相接,所述拱形横梁两端分别与中横梁两端相连接。现有技术中塔梁固结体系独塔斜拉桥拉索对主梁的作用力会产生较大的水平分量,并沿主梁传递至桥塔,在桥塔上产生较大的局部应力。本发明通过在桥塔两侧一定区域内设置拱形横梁,拱形横梁沿纵向和竖向均有一定弧度,在保证自身仅承受压应力情况下,提供纵向的拱效应,将沿纵向传递来的力分散至预应力中横梁上,降低桥塔上受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396799B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210058832.3
申请日:2022-01-17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安徽交控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养窑温度分仓控制设备及自适应控制方法,控制设备包括传隔热装置和自适应控制器,任意相邻的具有热量传递能力的窑室之间通过具有自动开合功能的传隔热装置分隔,所述的传隔热装置均连接至所述的自适应控制器,所述的自适应控制器控制传隔热装置的开合程度改变窑室之间的传热系数开控制各窑室的温度。自适应控制方法包括:基于窑室工作占用情况采集温度数据,优化目标总热量,计算得到各窑室之间的传热系数,再自动调节传隔热装置的开合程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合理分配及传递各窑室之间的热量,提高能源利
-
公开(公告)号:CN106245544B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511032120.0
申请日:2015-12-31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1F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L型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挡墙型通用通道洞口,配合装配式管型或箱型通道使用,通道洞口包括八字墙基础、八字墙模块、一字墙模块及一字墙现浇块,一字墙现浇块为门型框体素混凝土块件,浇筑在通道洞口外侧,一字墙模块为预制长方体钢筋混凝土块件,设置在一字墙现浇块上方,八字墙基础为现浇长条形钢筋混凝土基础,设在通道洞口的两侧,八字墙模块为L型钢筋混凝土柱体块件,沿八字墙方向变高度拼装在八字墙基础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模数化预制以及现场快速安装施工工艺,主要配合装配式管型或箱型通道,应用于人机通道、过水涵洞、地下通道等工程的洞口结构,可以实现通道洞口的快速工厂化生产和现场拼装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06948263A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710325513.3
申请日:2017-05-10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1D19/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D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斜拉桥混凝土索塔用锚拉板,包括置于混凝土索塔(12)内的预应力系统(5),以及位于预应力系统(5)两端的两套压接基座(3)、连接拉板(4)和锚索组件(2),其中,压接基座(3)分别安装在混凝土索塔(12)在顺桥向两侧预留的安装槽口内,预应力系统(5)张拉形成弧形预应力结构,其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安装槽口,并锚固在所述压接基座(3)上,连接拉板(4)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压接基座(3)和锚索组件(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出一种全新的斜拉桥混凝土索塔锚索装置,其通过设置预应力系统形成了柔性鞍座结构,解决了索塔采用传统鞍座时的拉索滑动问题,取消了鞍座两端拉索等型号的要求,适用范围更广等。
-
公开(公告)号:CN106245544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511032120.0
申请日:2015-12-31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1F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L型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挡墙型通用通道洞口,配合装配式管型或箱型通道使用,通道洞口包括八字墙基础、八字墙模块、一字墙模块及一字墙现浇块,一字墙现浇块为门型框体素混凝土块件,浇筑在通道洞口外侧,一字墙模块为预制长方体钢筋混凝土块件,设置在一字墙现浇块上方,八字墙基础为现浇长条形钢筋混凝土基础,设在通道洞口的两侧,八字墙模块为L型钢筋混凝土柱体块件,沿八字墙方向变高度拼装在八字墙基础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模数化预制以及现场快速安装施工工艺,主要配合装配式管型或箱型通道,应用于人机通道、过水涵洞、地下通道等工程的洞口结构,可以实现通道洞口的快速工厂化生产和现场拼装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9808251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287588.1
申请日:2025-03-12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E01D22/00 , E01D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形预应力钢丝绳加固桥墩表面裂缝智能张拉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基于采集图像进行图像识别,获取实际的钢丝绳、桥墩混凝土各标记点的应力数据;获取钢丝绳每级实际张拉端控制应力;获取钢丝绳张拉端控制应力与各标记点应力之间的公式,所述公式中含有待求解参数;拟合出公式中的待求解参数的实际取值;基于待求解参数已知的公式,根据标记点处混凝土的加固需求,计算最终张拉端控制应力。本发明结合现场应变监测、动态加固应力计算方法、自动化张拉控制装置,提出一种智能张拉方法,明确实际加固应力、基于加固效果控制张拉力大小、对加固实际效果进行有效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5584752A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1418633.5
申请日:2022-11-14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胡可 , 郑建中 , 刘志权 , 朱玉 , 邵虎 , 方圆 , 席进 , 石雪飞 , 李景丰 , 武东超 , 宋军 , 邱旭光 , 曹皓 , 韩磊 , 黄圣恩 , 王艳利 , 张孝虹 , 张帆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桩板式路基的管桩智能定位纠偏施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该装置包括管桩、定位桁架、抱箍套管、套管连接杆、定位钢板、应变计及定位棱镜,定位桁架通过抱箍套管固定在管桩上,定位桁架与抱箍套管通过套管连接杆相连;定位钢板设置在管桩顶部,并与定位桁架连接,定位钢板中心设置有定位棱镜,用于管桩定位;定位桁架上设置有应变计。本发明采用便于安拆的桁架、抱箍结构实现管桩的快速定位,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定位难度;通过抱箍套筒实现沉桩过程的限位,并通过实时应变监测判断管桩偏位方向,反馈纠偏调整方向及量值,提高了管桩沉桩精度,保证了管桩垂直度,降低了施工难度,简便了施工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11428302B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010228412.6
申请日:2020-03-27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胡可 , 曹光伦 , 石雪飞 , 刘志权 , 陈发根 , 于春江 , 李润清 , 雷进 , 梁长海 , 朱俊 , 段海澎 , 孙海鹏 , 曹皓 , 陈维平 , 刁凯 , 李绍华 , 宋军 , 李鸿博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转式钢筋混凝土湿接缝设计方法,包括回转式钢筋混凝土湿接缝的受拉设计方法与受弯设计方法;受拉设计时,判断H与la之间的关系,当H≥la时,取H=la;当H<la时,若满足:N≤(nm‑2)N1uci+2min(N1uTo,N1uco),则拟定的横向钢筋的面积AsTr满足设计需求,否则应重新拟定横向钢筋的面积AsTr继续代入计算,直至满足设计需求;受弯设计时,计算回转式钢筋混凝土湿接缝的设计抗拉荷载N,并按回转式钢筋混凝土湿接缝受拉设计方法进行设计。本发明基于回转式钢筋混凝土湿接缝的受力模式,并考虑了最外侧回转式钢筋和内部回转式钢筋的承载能力区别,提出了详细、合理、可靠的回转式钢筋混凝土湿接缝横向钢筋数量计算方法,是对现行国家和行业相关规范的合理补充,可用于指导实际工程。
-
公开(公告)号:CN109817079B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1811543795.5
申请日:2018-12-17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胡可 , 曹光伦 , 马祖桥 , 石雪飞 , 杨晓光 , 何金武 , 宋军 , 刘志权 , 黄维树 , 吴红波 , 袁助 , 程磊科 , 赵金磊 , 丁亮 , 胡泉 , 许垒 , 侯宇航 , 王胜斌 , 梁长海
IPC: G09B2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梁模型试验的验证方法,所述连续梁模型包括主跨(1)和配跨(2),所述主跨(1)为一跨完整的试验跨,所述配跨(2)为部分试验跨,验证主跨(1)正弯矩性能:在配跨(2)端部增加向上荷载F2,在主跨(1)中部分别通过三组螺纹拉杆(6)和反力基础(5)增加向下荷载F1,主跨(1)的跨径为L1,配跨(2)的跨径为L2,相邻两个螺纹拉杆(6)间距为L3,计算跨中正弯矩;验证支点负弯矩性能:在配跨(2)端部增加向下荷载F4,在主跨(1)中间的螺纹拉杆(6)增加向下荷载F5,计算支点负弯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极大地节约了连续梁模型制作费用,缩短模型制作工期,提高试验方案的经济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