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装绿茶饮料
    2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562987A

    公开(公告)日:2009-10-21

    申请号:CN200680056714.8

    申请日:2006-12-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F3/163 A23F3/166 A23F3/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容器装绿茶饮料,其含有0.08~0.5质量%的(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B)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非表体的比率为5~25质量%,(C)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没食子酸酯体类的比率为5~95质量%,(D)pH为2.5~5.1,含有0.0001~20质量%的(E)选自果糖、葡萄糖、蔗糖、果糖葡萄糖液糖及葡萄糖果糖液糖中的1种以上的物质。该容器装绿茶饮料含有高浓度非聚合型儿茶素,不损坏风味,兼顾了涩味的降低和适度的甜味、酸味,虽然含有甜味剂但是适于长期保存。

    容器装发泡性饮料
    2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484026A

    公开(公告)日:2009-07-15

    申请号:CN200780024941.7

    申请日:2007-06-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容器装发泡性饮料,其含有高浓度的儿茶素,苦味的降低和适度甜味并存,尽管含有甜味剂,但即使长期保存其儿茶素含量的降低也很小。该容器装发泡性饮料配合茶提取物的精制物,含有:(A)非聚合物儿茶素类0.08~0.5质量%;(B)甜味剂0.0001~20质量%;和(C)二氧化碳,气体容积从0.5容积%到4.0容积%。并且,(D)非聚合物儿茶素类的非表体比率为5~25质量%,(A)非聚合物儿茶素类中的(E)没食子酸酯体类的比率([(E)/(A)]×100)为5~55质量%,(F)pH为2.5~5.1,(G)咖啡碱和(A)非聚合物儿茶素类的含有质量比[(G)/(A)]为0.0001~0.16。

    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93056A

    公开(公告)日:2007-07-04

    申请号:CN200580026737.X

    申请日:2005-08-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F3/163 A23F3/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不发酵茶叶浸渍在乙醇或乙醇浓度85~99.5体积%的乙醇水溶液中,得到儿茶素残存率为浸渍在乙醇或乙醇水溶液中之前的80重量%以上的不发酵茶叶,然后用温水或热水对该不发酵茶叶进行提取。能以高效率提取非聚合型儿茶素类,得到风味得到改善、且在饮料配合时不会产生沉淀的茶提取物。

    茶饮料的制造法
    2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558804B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0910007669.2

    申请日:2003-02-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小于10℃的水从绿茶叶中进行提取的绿茶香料的制造法及配合由此得到的香料制成的饮料。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小于10℃的水对绿茶叶进行第一提取处理后、用大于等于50℃的温水进行后提取、并干燥该提取液的干燥绿茶多酚的制造法及配合用该方法得到的绿茶多酚的饮料的制造法。

    容器装饮料
    3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573052B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0780048452.5

    申请日:2007-12-26

    Abstract: 本发明通过在含有高浓度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容器装饮料中配合氨基酸,从而发挥出儿茶素类的生理效果,并且促进氨基酸的摄取。该容器装饮料含有:(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含量为0.06~0.5质量%,(B)选自L-异亮氨酸、L-亮氨酸、L-缬氨酸、L-苏氨酸、DL-蛋氨酸、L-蛋氨酸、L-组氨酸、L-苯丙氨酸、L-赖氨酸、L-色氨酸、L-天冬氨酸、L-谷氨酸、L-丙氨酸、DL-丙氨酸、甘氨酸、L-天冬酰胺、L-谷氨酰胺、L-精氨酸、L-丝氨酸、L-酪氨酸、L-胱氨酸以及L-脯氨酸中的1种以上的氨基酸或者其盐,含量为0.01~5.0质量%,以及(C)甜味剂,含量为0.0001~20质量%;其中,(G)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没食子酸酯体的比率为5~55质量%,并且,pH为2.5~5.1。

Patent Agency Ranking